成语拼音: | guā tián lǐ xià |
---|---|
成语解释: |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成语出处: |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成语例子: | 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
百度百科: |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出自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瓜,不能读作“zhuǎ”。 |
成语易错: | 瓜,不能写作“爪”。 |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
成语造句: |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
成语典故: |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
英语翻译: | abbr. for 瓜田不納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瓜李之嫌 |
瓜熟蔕落
浮瓜沉李
避李嫌瓜
摘瓜抱蔓
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黄台之瓜
瓜田不纳履
数东瓜,道茄子
哑子吃苦瓜
抱蔓摘瓜
脑瓜不灵
豆分瓜剖
顺藤摸瓜
瓜字初分
破瓜之年
沉李浮瓜
豚蹄穰田
蓝田种玉
蓝田出玉
沧海桑田
田月桑时
纸田墨稼
服田力穑
三田分荆
问舍求田
笔耕砚田
田间地头
田夫野叟
蓝田生玉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李下瓜田
田连仟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