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yìng shēng chóng |
---|---|
成语解释: | 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
成语出处: | 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
百度百科: | 应声虫是在中国与日本传说中的妖怪,栖息在人的肚子里。宿主每当发出声音时,肚子里就会有很小的声音效仿,且会越来越大声。用雷丸就可以治疗。 记载于《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当中。现比喻随声附和之人。 |
结构形式: | ABC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没主见的人 |
成语造句: | 已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 |
成语典故: | 传说洛阳有一个士人得了应声病,刚一说话喉咙中应声,就去问名医张父仲,张父仲觉得奇怪,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一个医治办法。立即取《本草纲目》让他读,他还是不停应声,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于是张父仲立即配药医治,果然治好。 |
英语翻译: | yes-man; opinionless person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应答如响
应权通变
应弦而倒
进退应矩
东鸣西应
闻风响应
鳌鸣鳖应
万应灵药
应图受箓
相应不理
鼋鸣鳖应
胡乱应付
应天顺时
手不应心
混应滥应
顺人应天
声誉鹊起
鸦雀无声
万籁无声
附影附声
绘声绘形
变徵之声
低声细语
气忍声吞
消声匿迹
响不辞声
交口同声
声偶擿裂
名声在外
声价百倍
声泪俱发
遗声坠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