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chū ěr fǎn ěr |
---|---|
成语解释: |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
成语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成语例子: |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
百度百科: |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尔,不能读作“ér”。 |
成语易错: | 尔,不能写作“耳”或“而”。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
成语造句: |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
成语辨析: | 出尔反尔和“反复无常”都形容常常变卦。但出尔反尔偏重在说话上;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偏重在表现上;强调行为变化无常。 |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
英语翻译: | contradict oneself; go back on one's words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翻云覆雨 |
反义词: | 一言为定、言行一致、说一不二 |
入孝出悌
出师无名
早出晚归
祸从口出
自出新裁
出尘不染
量出制入
事出不意
出将入相
翻空出奇
人才出众
别出新裁
全盘托出
出幽迁乔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开柙出虎
鬼子敢尔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温文尔雅
诺诺尔尔
尔为尔,我为我
尔诈我虞
莞尔一笑
燕尔新婚
率尔操觚
聊复尔耳
不得不尔
不过尔尔
何其相似乃尔
此疆尔界
卓尔不群
卓尔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