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běn lái miàn mù |
---|---|
成语解释: |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成语出处: | 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
成语例子: |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百度百科: |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事情未改变之前的样子。老的,旧的事物。又或是人们隐藏的阴暗面,或不可告人的阴险的目的、性格。 |
成语繁体: | 本來靣目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本,不能读作“bèn”。 |
成语易错: | 本,不能写作“木”。 |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
成语造句: |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
成语典故: | 佛教禅宗六代世祖慧能从小听人念诵佛经,心中有所觉悟,就到黄梅县东禅寺投奔禅宗五世弘忍大师学习佛法,被秘密授与祖师衣钵,连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讲佛法。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
英语翻译: | true features; true colors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庐山真面目、真相大白 |
反义词: | 乔装打扮、涂脂抹粉 |
谨本详始
本末源流
民以食为本
看家本事
捐本逐末
水源木本
离本徼末
本乡本土
推本溯源
本位主义
一本正经
积本求原
探本溯源
逐末舍本
邦以民为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方来未艾
眼去眉来
明来暗往
大来小往
来来往往
触处机来
数往知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老来有喜
近悦远来
直来直去
后来居上
戴头而来
礼尚往来
踱来踱去
急来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