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bù dé yào lǐng |
---|---|
成语解释: |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成语出处: | 《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
成语例子: | 我又无拳无勇,真没办法,在手头的只有笔墨,能写这封信一类的不得要领的东西而已。 ◎鲁迅《两地书》八 |
百度百科: |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出自《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
成语繁体: | 不得要領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动宾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得,不能读作“dě”。 |
成语易错: | 领,不能写作“龄”。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抓不住要点 |
成语造句: | 写文章要简明扼要,中心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使人不得要领。 |
成语典故: |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
英语翻译: | be far from the mark; be unable to grasp the essence; not to the point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不知所为、茫然不解、雾里看花 |
反义词: | 一目了然、了如指掌、提纲挈领 |
靡不有初
卓荦不群
讳恶不悛
下不了台
百不当一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纷纷不一
挺拔不群
不干好事
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盛不忘衰
故旧不弃
一谷不升
天机不可泄漏
相得恨晚
开卷有得
志得气盈
买王得羊
得人为枭
得意之色
旱苗得雨
问一得三
不得已而用之
得尺得寸
志满意得
得兔忘蹄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一举两得
得寸进尺
两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