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sǎn bīng yóu yǒng |
---|---|
成语解释: |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
百度百科: |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不在编制内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游荡士兵,现又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散,不能读作“sàn”。 |
成语易错: | 勇,不能写作“泳”。 |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成语造句: | 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
成语辨析: | 散兵游勇和“残兵败将”都可指被战败的军队。但散兵游勇着重强调“散”、“游”;指军队没有组织性;纪律性;行动散乱;而“残兵败将”着重强调“残”;“败”指败得很惨的军队。“残兵败将”还可以称在竞赛中失败的对方;而散兵游勇不能。 |
英语翻译: | lit. straggling and disbanded soldiers (idiom); fig. disorganized uncoordinated action |
成语年代: | 现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残兵败将 |
反义词: | 坚甲利兵 |
散发抽簪
一盘散沙
悲欢合散
树倒猢狲散
树倒猢孙散
天下无不散筵席
家散人亡
云散高唐
酒阑人散
破家散业
投闲置散
风流雨散
披头散发
浇淳散朴
魄消魂散
云消雾散
强将手下无弱兵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极武穷兵
兵未血刃
溃兵游勇
舌者兵也
借贼兵,赍盗粮
腹中甲兵
兵车之会
偃兵息甲
兵出无名
胸有甲兵
撒豆成兵
诘戎治兵
富国强兵
首倡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