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nù xíng yú sè |
---|---|
成语解释: |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
百度百科: | 怒形于色,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色,不能读作“shǎi”。 |
成语易错: | 形,不能写作“行”或“刑”。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
成语造句: | (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
成语辨析: | 见“怒不可遏”。 |
英语翻译: | to betray anger (idiom); fury written across one's face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怒不可遏、怒气冲天、怒目切齿 |
反义词: | 喜不自胜、喜形于色 |
老羞变怒
金刚怒目
东怒西怨
直眉怒目
息怒停瞋
冲冠怒发
民怨神怒
敢怒不敢言
神怒天诛
停瞋息怒
心花怒开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嬉笑怒骂
怒容满面
藏怒宿怨
喜怒无常
土木形骸
自觉形秽
喜愠不形于色
遗形忘性
心为形役
形单影只
藏形匿影
羊质虎形
鹄形菜色
骨瘦形销
遗物忘形
潜形匿影
诡状异形
不露形色
匿迹潜形
形表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