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àn bīn
拼音:yàn zhé
拼音:yàn bīng
拼音:yīn yuè
◎ 音乐 yīnyuè
[music] 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人或乐器发出有一定规则、组织,用以传达思想、感情的乐音。《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拼音:yīn róng
◎ 音容 yīnróng
[likeness of the deceased] 声音与容貌
一别音容两渺茫
声音与容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音容久阻,书信难传。」《红楼梦.第一六回》:「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如:「音容宛在」。
英语 voice and features, (sb's) appearance
拼音:yīn chā
◎ 音叉 yīnchā
[tuning fork] 不受一般温差影响的,有两个叉头的金属器具,敲击后发出几乎不受谐音影响的持续的固定音,可用于乐器的调音和确定标准音高
一种用钢材制成的测音仪器。形状像叉子,敲之,即发明确固定频率之音。用于乐器音调的校正或声学实验中。
英语 tuning fork
德语 Stimmgabel (Mus)
法语 diapason
拼音:yīn cí
拼音:yīn sēn
◎ 阴森 yīnsēn
[glomy;gruesome;ghastly] [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昏暗而令人害怕的;形容幽暗惨淡的样子
阴森可怖的监牢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幽黯的样子。唐.李绅〈过荆门〉诗:「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也作「 阴森森」。
树木繁茂而浓密。唐.孟浩然〈庭橘〉诗:「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西游记.第二六回》:「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见那树果然依旧青绿叶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
拼音:yīn jīng
月亮。唐.李白〈古朗月行〉:「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拼音:yīn xiǎn
◎ 阴险 yīnxiǎn
[insidious;sinister;treacherous] 表面和善,暗地不怀好意的
阴险毒辣
为人虚伪且奸险。《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冲天?是直爽的人,余小琴是阴险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维新』两个字,因此引为同志。谁想性情却大不相同的!」近刁滑,奸诈,险诈,恶毒反耿直,鲠直,质直,纯厚,善良,爽直
拼音:yīn mù
拼音:yīn àn
◎ 阴暗 yīn’àn
[dark;gloomy] 缺乏光亮;光线不足;不明
像窗户紧闭的房间那样阴暗的黄昏
昏暗不明。如:「在这个阴暗的角落里看书,对视力会有不良的影响。」近昏暗,阴晦反明朗,明亮,辉煌,晴朗,爽朗
拼音:yīn dú
◎ 阴毒 yīndú
[insidious; sinister]阴险毒辣
◎ 阴毒 yīndú
[viperish] 恶意辱骂;如毒蛇,阴险恶毒
有时是一张很厉害的阴毒的嘴
阴险且毒辣。如:「他可是个阴毒小人,你多多提防!」近凶险,凶恶,恶毒,阴恶
中医上泛指无热象的炎症、脓疡。
拼音:yīn sī
人死后灵魂所进入的地方。《西游记.第三七回》:「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将来死的时候,这十几万银子,一个钱也带不去,到阴司里是个穷鬼。」近鬼门关,九泉,幽冥也称为「阴间」。
拼音:yīn yǎo
拼音:yīn guǐ
拼音:yīn tí
拼音:yīn sāi
拼音:yīn zhuì
拼音:yín shān
拼音:yín zhū
一种无机化合物。色鲜红,气味辛温,有毒。可用硫黄与汞加热提炼制成。可做为颜料,并可入药,具有治疗疥癣、恶疮等功效。也称为「猩红」、「银朱」。
拼音:yín dìng
◎ 银锭 yíndìng
(1) [silver ingot]
(2) 银块,常指银元宝
(3) 用锡箔折成或糊成的假元宝,迷信的人焚化给鬼神用
铸成锭状的银块。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两之别,我国明清两代用为通货,清末始铸银圆。
一种冥纸。
拼音:yín cuò
拼音:yín náng
拼音:yín piáo
拼音:yín qiáo
拼音:yín guān
拼音:yǐn tuì
◎ 隐退 yǐntuì
[privatization] 一个人退出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走向个人生活圈子的倾向,它通常产生于对复杂的社会活动感到无意义或对它缺乏理解之时
◎ 隐退 yǐntuì
(1) [vanish]∶隐没;逐渐消失
往事早已从他的记忆中隐退了
(2) [retire from office]∶退出政治生活,隐居起来;退隐;引退
称病隐退
辞职隐居。如:「他因过不惯官场生涯,决定辞官隐退,当个平凡人。」
拼音:yǐn zǐ
◎ 引子 yǐnzi
(1) [lead-in]∶广播节目或播音员的讲话中引出商业广告的那部分
动听的节目引子
(2) [an actor’s opening words]∶戏曲角色初上场时的一段唱或说白
(3) [introductory music]∶某些乐曲的开始部分,用来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等
(4) [introduction]∶比喻引入正题的话
这段话是全文的引子
(5) [an added ingredient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medicines)]∶中药的药引子,能加强药剂的效力
乐曲的开始,称为「引子」。如南曲的引子在各折之前。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
戏剧中,脚色出场时所念的词句,用来提示剧情或说明所扮演的身分,词用韵语,通常都很简短,偶尔有较长的,称为「长引子」。
说书人于开讲前用以引入正文的诗词或小故事。亦指小说前导出正文的开头部分。也作「引首」。
泛指一般事物的开端或缘起的因素。《红楼梦.第六二回》:「我们没有多吃酒,不过是大家顽笑,将酒作个引子。」《文明小史.第四四回》:「这个大菜馆,不过借他做个引子,失本赚钱,都不计较。」近媒介,前言
主药以外的副药。《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二折》:「婆婆,我要吃一服儿药,可无引子,你去东庄里姑姑家取些蜜来做引子。」《老残游记.第三回》:「用的是生甘草、苦桔梗、牛蒡子、荆芥、防风、薄荷、辛夷、飞滑石八味药,鲜荷梗做的引子。」
英语 introduction, primer, opening words
德语 Einleitung (S), Fibel (S)
法语 préface, avant-propos, prélude, prologue, introduction
拼音:yǐn yì
拼音:yǐn yì
拼音:yìn dì
拼音:yìn xù
拼音:yìn bǎn
拼音:yū zhěn
盘旋曲折的样子。《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驰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
心中郁结隐痛。《楚辞.屈原.九章.惜诵》:「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文选.潘岳.悼亡诗》:「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枉驾。乘车前往,未达目的地而回。《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
拼音:yú tái
◎ 舆台 yútái
[lower-rank person] 舆和台是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的等级的名称,后来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
古代将人的阶级分为十等,舆是第六等,台是第十等。故以舆台指服贱役、地位低微的人。《文选.张协.七命》:「樵夫耻危冠之饰,舆台笑短后之服。」《宋书.卷三○.五行志一》:「晋末皆冠小冠,而衣裳博大,风流相倣,舆台成俗。」也称为「舆皂」。
拼音:yú zhěn
拼音:yú zào
拼音:yú huáng
◎ 艅艎 yúhuáng
[a big warship] 吴王大舰名。后泛指大船、大型战舰。如:艅艎(船名。也作“余皇”)
华丽的船。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也作「艅皇」、「余皇」。
英语 large warship
拼音:yǔ mù
拼音:yù yán
◎ 预言 yùyán
(1) [prophesy;predict;foretell]∶事情尚未发生而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状况
(2) [prophecy;prediction]∶预先说出的
预先说出将发生的事情。如:「预言未来美国将出现黑人总统。」
推算预测事情发展而预先说出的话。
拼音:yù zhēng
拼音:yù dú
拼音:yù chén
拼音:yù zān
◎ 玉簪 yùzān
[jade hairpin] 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
首饰,玉制的发簪。南朝梁.刘孝威〈妾薄命〉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也称为「玉搔头」。
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属,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约一公尺。叶大,呈绿色,卵形。六、七月开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头,有香味。其叶可治蛇伤,花可治喉痛。
德语 Hosta plantaginea
拼音:yù zhǐ
尊称他人的脚步。《国语.吴语》:「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
如白玉般的脚。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拼音:yù diàn
拼音:yù fā
◎ 愈发 yùfā
[even more] 愈加;更加
拼音:yù mǎi
拼音:yù xuè
◎ 浴血 yùxuè
[be bathed in blood;bloody] 全身血染,形容激战
浴血斗争
身上染满血,如沐浴于血中般。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二.语资》:「敬业知无避,遂屠马腹,伏其中,火过,浴血而立。」
形容战况惨烈。如:「浴血抗战」。
英语 blood-soaked
德语 blutverschmiert (Adj)
法语 sang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