褊躁
拼音:biǎn zào
犹褊急。《晋书·刘毅传》:“ 义熙 中,﹝ 刘毅 ﹞故夺 悦 豫章 ,解其军府,使人微示其旨, 悦 忿惧而死。 毅 之褊躁如此。” 明 方孝孺 《萧仆赞》:“ 颖士 , 唐玄宗 时人,有文章而性褊躁。”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四章七:“他痛快的抒其所怀抱的情思,一点也不顾忌,一点也不宛曲回避,直活现出一位‘性褊躁’,易于招祸的诗人来。”参见“ 褊急 ”。
砭针
拼音:biān zhēn
同“ 砭石 ”。 《山海经·东山经》“ 高氏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晋 郭璞 注:“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按,砭,原误作“抵”。 唐 柳宗元 《报崔黯秀才书》:“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鍼攻熨。” 宋 范成大 《病中》诗之二:“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鍼?”参见“ 砭石 ”。英文翻译1.flint needle
褊衷
拼音:biǎn zhōng
褊狭的内心。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固非效 渊明 之褊衷,耻折腰於五斗。” 清 黄景仁 《恼花篇时寓法源寺》:“客来客往岂有意,而以罪我徒褊衷。”
褊隘
拼音:biǎn ài
亦作“褊阸”。亦作“褊阨”。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褊傲
拼音:biǎn ào
褊急傲慢。《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灵运,玄 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薛逢》:“中外亦鄙 逢 褊傲,迁秘书监,卒。”
便安
拼音:biàn ān
便利安稳;便利安适。《后汉书·霍谞传》:“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唐 刘禹锡《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臣自理京邑,不先威刑,唯务便安,所期富庶。”《清史稿·仁宗纪》:“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鞭板
拼音:biān bǎn
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
贬谤
拼音:biǎn bàng
贬低,毁谤。
贬剥
拼音:biǎn bāo
(一)、贬斥批驳。剥,通“驳”。
(二)、贬官削职。
鞭爆
拼音:biān bào
鞭炮。
砭剥
拼音:biān bāo
刺伤。
鞭背
拼音:biān bèi
古代薄刑之一。鞭打背部。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新唐书·刑法志》:“太宗 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曰:‘夫箠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詔罪人无得鞭背。”《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申禁鞭背国法,不用徒、流、黥、绞之刑,惟杖臀。”
鞭毙
拼音:biān bì
犹鞭杀。
便便
拼音:biàn biàn,pián pián
[ biàn biàn ]
〈形〉用于“随随便便”。不加限制、约束;不多考虑。
[ pián pián ]
〈形〉形容肥胖的样子。
贬笔
拼音:biǎn bǐ
指曲折而意含贬抑的文字。
匾匾的伏
拼音:biǎn biǎn de fú
犹言服服贴贴。
辨别是非
拼音:biàn bié shì fēi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疑惑就放弃个人的独特见解,也不要因个人好恶固执已见忽视别人的忠实良言。
遍布
拼音:biàn bù
分布到所有的地方;散布到每个地方:通信网遍布全国。
贬駮
拼音:biǎn bó
见“贬驳”。
匾部
拼音:biǎn bù
见“楄柎”。
贬裁
拼音:biǎn cái
(一)、犹贬黜。
(二)、指责和批评。
鞭草
拼音:biān cǎo
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号 神农 也。”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实。
便餐
拼音:biàn cān
便饭。
褊察
拼音:biǎn chá
褊狭苛察。
鞭长莫及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煸炒
拼音:biān chǎo
又称干煸或干炒,平常时候大多叫做干煸。它是一种较短时间加热成菜的方法,原料经刀工处理后,投入小油量的锅中,中火热油不断翻炒,原料见油不见水汁时,加调味料和辅料继续煸炒,至原料干香滋润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便车
拼音:biàn chē
顺路的车(一般指不用付费的):搭便车去城里。
辩称
拼音:biàn chēng
辩解说;申辩说:辩称自己无罪。
汴城村
拼音:biàn chéng cūn
汴城是湛河区所辖村子的名字,在沙河岸边,白龟山水库顺河坝下游。
鞭抶
拼音:biān chì
用鞭抽打。
鞭耻
拼音:biān chǐ
谓施行鞭挞以羞辱之。引申为虐待、整治。
鞭笞天下
拼音:biān chī tiān xià
驱使天下的人。
贬黜
拼音:biǎn chù
古指在京官吏降级外放或罢免。
鞭楚
拼音:biān chǔ
刑具。鞭子和刑杖。引申为鞭打。
贬处
拼音:biǎn chǔ
指贬官后任职或安置的地方。
编创
拼音:biān chuàng
编写创作;编排创作:编创人员。编创舞蹈。
遍处
拼音:biàn chǔ
到处;处处。《禅真逸史》第三回:“侠骨天生金百炼,芳声遍处人钦羡。”清 俞蛟《梦厂杂著·轶事·双凤传觞齐昌江》:“齐昌 境内,遍处皆池沼,既可灌田,復可养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便带了全眷,来到 上海,在静安寺路租了一所洋房住下,遍处访问名医。”
鞭箠
拼音:biān chuí
(一)、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汉 刘向《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欧榘甲《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二)、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其玅。”《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刘师培《悲佃篇》:“若输税逾期,则鞭箠之惨,无异于公庭。”
(三)、比喻督促、勉励。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从而崇拜之拥护之。”
(四)、征服,控制。清 姚鼐《书<货殖传>后》:“方 秦始皇 统一区夏,鞭箠夷蛮,雄略震乎当世。”
鞭捶
拼音:biān chuí
(一)、鞭子。
(二)、鞭打。
鞭春
拼音:biān chūn
迎春。
贬刺
拼音:biǎn cì
指斥讥刺。
辩词
拼音:biàn cí
同“辩辞”。
贬辞
拼音:biǎn cí
亦作“贬词”。
褊促
拼音:biǎn cù
犹褊急。
贬挫
拼音:biǎn cuò
贬抑,贬损。
贬悴
拼音:biǎn cuì
瘦损憔悴。
鞭打
拼音:biān dǎ
用鞭子打。
便待
拼音:biàn dài
就要;正要。
褊宕
拼音:biǎn dàng
心胸狭窄,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六年》:“资 褊宕无谋,褻慢 夷獠,为 懿州 蛮 所杀。”
匾担
拼音:biǎn dān
即扁担。挑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