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ē yán
◎ 科研 kēyán
[scientific research] 科学研究的简称
科研机构
拼音:kě bēi kě tàn
拼音:ké sòu
◎ 咳嗽 késou
[cough] 喉部或气管的粘膜受刺激而突然把空气从肺内驱逐出来并带有爆破的杂音
妇梦中咳嗽。——《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痰或气体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把气体用力排出。
比喻出声、说话。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恐怕边关透漏,央及家人奔骤。似箭穿著鴈口,没个人敢咳嗽。」《水浒传.第三八回》:「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
英语 to cough, CL:陣|阵[zhen4]
德语 Husten (S), husten (V)
法语 tousser, toux
拼音:kē lì
◎ 颗粒 kēlì
(1) [pellet;anything small and roundish]∶小的圆形或球形体
这些珍珠的颗粒大小很整齐
(2) [grain]∶各种谷类植物(如小麦、燕麦、稻子、谷子)的种子或类似果实的种子
颗粒归仓
粒子。如:「这是有颗粒的柳橙汁。」
谷粒。《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详文赘说》:「田禾颗粒无收,人民饿死大半。」
拼音:kē tóu chì zú
拼音:kè shè
◎ 客舍 kèshè
[hotel;guest house;guest room] 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供过往旅客休息住宿的屋舍。《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唐.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居住外地。唐.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明.邵璨 《香囊记.第三七出》:「乡园自遭兵火之难,客舍在蹇大人家,又是十年光景。」
拼音:kè zuò ér
称受雇为人工作的人。有鄙薄的意味,后用为骂人的话。《全唐诗.卷八○七.拾得诗》:「 博钱沽酒吃,翻成客作儿。」《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打脊客作儿,员外与我银子,干你甚事?却要你作难。」
拼音:kè jù
拼音:kè luò nuò sī
拼音:kè hú chéng wù
拼音:kē pèng
解释
国语辞典
碰撞、撞击。如:「邮寄玻璃器皿时,要多加几层保护膜,以免受到磕碰。」
比喻争执、冲突。如:「婆媳间有些磕碰是难免的。」
英语 to knock against, to bump into, to have a disagreement, to clash
德语 aufeinanderstoßen, zusammenstoßen (V)
法语 se heurter, se cogner, se quereller, avoir des litiges (ou des différends)
拼音:kē dā
拼音:kē tóu tǎn tǐ
拼音:kē xué jiào yù yǐng piān
拼音:kē xué shí yàn
拼音:kē tóu jī jù
不戴帽子,两腿分开而坐。比喻过著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拼音:kē yuē
拼音:kē duì
拼音:kē jiào yǐng piān
解释
拼音:kē jiào
拼音:kè jū
◎ 客居 kèjū
[reside as a visitor] 在外地居住;旅居
客居成都十年
作客异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正是客居无聊,闷闷不乐。」近旅居
英语 to live in a foreign place, to live somewhere as a guest
德语 im Ausland lebend
法语 expatrié, visiteur
拼音:kè shí
拼音:kè sī
◎ 缂丝 kèsī
[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以细蚕丝为经,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也作“刻丝”,最早产生在我国宋代
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品。以彩色丝线交错织成。质地坚韧,色泽鲜艳,花纹图案有如雕刻。多织成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也作「刻丝」。
拼音:kě qì
拼音:kè lā mǎ yī shì
拼音:kě chǔn
拼音:kè hán
拼音:kè guān yǔ yán
拼音:kě hǎo
拼音:kè dīng kè mǎo
拼音:kè fù
拼音:kě dàn
拼音:kè huà
拼音:ké tuò chéng zhū
本指咳吐喷散的唾沫,状似珠子。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也作「欬唾成珠」。
拼音:kē shēn
拼音:kē tà
拼音:kē chuō
拼音:kē zhā
拼音:kē sǎn
拼音:kē kē bàn bàn
◎ 磕磕绊绊 kēkē-bànbàn
[stumble] 跌跌撞撞
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野叟曝言》
跌跌撞撞。《绿野仙踪.第七回》:「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在大小石中乱窜,或爬或走,勉强下了山坡。」
说话费力的样子。如:「弥留之际,他磕磕绊绊的交代了些遗言。」
拼音:kē tóu
◎ 磕头 kētóu
[kowtow,kotow]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种以头著地或近地的跪拜礼。宋.洪迈《夷坚支志戊.卷五.任道元》:「任深悼前非,磕头谢罪。」《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人听了这话,向郭孝子磕头。」近叩首
拜师。如:「我已正式向王师傅磕头学艺了。」
放倒头。《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东倒西歪,跌倒房中,面也不洗,衣也不脱,爬上床磕头便睡。」
比喻苦求。如:「这些钱是我们到处磕头借来的。」
拼音:kē dǎ yá ér
拼音:kē tóu rú dǎo suàn
◎ 磕头如捣蒜 kētóu rú dǎosuàn
[kowtow frequently] 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
可汗磕头如捣蒜的说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野叟曝言》
磕头快得如捣蒜一样。比喻求饶或态度极为恭谨。《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由分说,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一个大嘴巴,打的乌龟跪在地下磕头如捣蒜。」《文明小史.第六五回》:「侍者方才晓得他的根底,吓的磕头如捣蒜。」
拼音:kē shuì chóng
拼音:kē dǎ
◎ 磕打 kēdǎ
[knock sth.out of a container,vessel,etc.] 敲打。把东西(主要是盛东西的器物)向地上或较硬的东西上碰,使附着的东西掉下来
他磕打了一下烟袋锅
敲打。如:「明儿放晴时,记得把棉被拿到外头磕打!」
比喻用刑或敲诈。《醒世姻缘传.第一四回》:「标致妇人不禁磕打,一时磕打坏了,上司要人不便。」
德语 klopfen, ausklopfen (V)
拼音:kē pū pū
拼音:kē chá
拼音:kē kē
拼音:kē nǎo
一种宋元时的裹头巾。《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如何打扮?虎皮磕脑虎皮袍,两眼光辉志气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你戴一顶虎磕脑,马跨著黄膘。」
拼音:kē z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