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客
拼音:sān qīng kè
三严
拼音:sān yán
解释唐代皇帝御朝前捶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
三元君
拼音:sān yuán jūn
解释道教谓元始天尊居玉清天之三元宫,因称其为三元君。
三阳节
拼音:sān yáng jié
三一八惨案
拼音:sān yī bā cǎn àn
解释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三英
拼音:sān yīng
解释 1.古代皮衣上的饰物。 2.三位英才。
-----------------
国语辞典三英
本指皮衣上的素丝装饰。比喻正直、刚克、柔克三种德行。《诗经.郑风.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汉.毛亨.传:「三英,三德也。笺云,三德,刚克、柔克、正直也。」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六.裘第八.三英》:「毛诗注曰:『三英,三德也』英谓古者以素丝英饰裘,即上素丝五紽也。」
三位英才。《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三又
拼音:sān yòu
三仙
拼音:sān xiān
解释 1.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后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2.指三位翰林学士。
三乌
拼音:sān wū
三天
拼音:sān tiān
解释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4.泛指天空。 5.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三杀
拼音:sān shā
解释 棒、垒球运动术语。指守场员在一次防守活动中连续使攻方三名队员出局。
三臡八菹
拼音:sān ní bā zū
三蓬
拼音:sān péng
三普
拼音:sān pǔ
解释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品》。
三荒五月
拼音:sān huāng wǔ yuè
三别
拼音:sān bié
解释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病
拼音:sān bìng
解释 1.佛教语。指学道的三大障碍。指贪﹑瞋﹑痴。 2.佛教语。指学道的三大障碍。指谤大乘﹑五逆罪和一阐提。 3.谓国画用笔中的三失:版﹑刻﹑结。
-----------------
国语辞典三病
三种疵病:(1)国画上用笔的三种缺点。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一.叙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2)印度古代医学将人类的病因分成风、寒、气三病。《阿閦佛国经.卷上》:「其佛刹无有三病,何等为三:一者风,二者寒,三者气。」
三翻四复
拼音:sān fān sì fù
三藩之乱
拼音:sān fān zhī luàn
解释
-----------------
国语辞典
三藩之乱
三到
拼音:sān dào
解释谓读书时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
-----------------
国语辞典三到
读书时的眼到、口到、心到。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第四》:「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寸舌
拼音:sān cùn shé
解释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国语辞典三寸舌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
三大战役
拼音:sān dà zhàn yì
解释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三方五氏
拼音:sān fāng wǔ shì
解释太平天国避“皇”及“上帝”讳,称三皇五帝为三方五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英杰归真》:“噫,尔何不学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称,恐是后人妄称。” 三法司
拼音:sān fǎ sī
解释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国语辞典三法司
明清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专审重大案件。《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得旨三法司提问,问官勘实覆奏。」
英语 the three judicial chief ministries (in imperial China)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拼音:sān fēn sì rén,qī fēn sì guǐ
解释詈词。骂人长相难看。形容人因患病或受虐待等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三鬴
拼音:sān fǔ
解释 1.亦作"三釜"。 2.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 3.喻菲薄的俸禄。
三关语
拼音:sān guān yǔ
解释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三官手书
拼音:sān guān shǒu shū
三百六十日
拼音:sān bǎi liù shí rì
三败之辱
拼音:sān bài zhī rǔ
解释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将盟,曹沫执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桓公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
三豹
拼音:sān bào
解释唐代李嵩﹑李全交﹑王旭为官并以严酷名,号为"三豹"。
三不开
拼音:sān bù kāi
三洪
拼音:sān hóng
三江并流
拼音:sān jiāng bìng liú
解释 在云南省西北部。分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个景区。面积3800平方千米,海拔6000多米。山高水深,景色奇幽。地质景观神奇奥妙,雄、奇、险、秀,引人入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窟
拼音:sān kū
解释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
-----------------
国语辞典三窟
三个洞穴。比喻避祸计虑的周密。《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三句不离本行
拼音: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解释说话总离不开本业范围。
-----------------
国语辞典三句不离本行
说话的语辞总不出本身职业的范围。《黄绣球.第一○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来送给人看。」
三眠
拼音:sān mián
解释蚕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成睡眠状态。第三次蜕皮谓之三眠。
-----------------
国语辞典三眠
蚕自出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呈睡眠状态,称为「三眠」。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
三妙音
拼音:sān miào yīn
三龙
拼音:sān lóng
解释 1.三条龙。 2.喻三位杰出者。喻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3.喻三位杰出者。喻汉代蔡邕﹑崔寔﹑许受。 4.喻三位杰出者。喻宋代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5.喻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三身
拼音:sān shēn
解释 1.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2.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
国语辞典三身
佛教用语。大乘佛教谓佛身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种。法身指一切现象的真实性,也称为「自性身」。报身指佛净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称为「食身」、「受用身」、「应身」。化身为教化利益凡夫众生而现出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也称为「变化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依世俗谛随机所现说有三身,法身空理,报身空智,利物所现名变化身。」
法语 trikaya, triple corps des bouddhas
三十六行
拼音:sān shí liù háng
解释泛指各行各业。一倍则称“七十二行”,十倍则称“三百六十行”。-----------------
国语辞典三十六行
泛指各种行业。清.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三十六行》:「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
三亲
拼音:sān qīn
解释谓夫妇﹑父子﹑兄弟。
-----------------
国语辞典三亲
夫妇、父子、兄弟,亦可指父族、母族、妻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尽此三而后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三人一龙
拼音:sān rén yī lóng
三头对案
拼音:sān tóu duì àn
国语辞典三头对案
当事两方及中间人互相质对。如:「这件事情我们三头对案,一次弄清,从此毫无瓜葛。」
三徙成国
拼音:sān xǐ chéng guó
三郤
拼音:sān xì
解释春秋·晋大夫却锜、却犨、却至的合称。却,《左传•成公十七年》:“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 三雅池
拼音:sān yǎ chí
三酳
拼音:sān yìn
解释古代宴饮礼节。食毕进酒漱口谓之酳,有安食养乐之义。"三酳"即第三次进酒。
三匝
拼音:sān zā
三尺青蛇
拼音:sān chǐ qīng s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