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开头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以san开头的词语,首字拼音为san的词语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三年之艾

拼音:sān nián zhī ài

三鳣

拼音:sān zhān

解释
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三踊

拼音:sān yǒng

解释
古代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凡初死﹑小敛﹑大敛皆哭踊,谓之三踊。

三幼

拼音:sān yòu

解释
谓蚕三眠。

三甥

拼音:sān shēng

解释
指春秋邓国之聃甥﹑骓甥﹑养甥。

三汤两割

拼音:sān tāng liǎng gē

解释
1.泛指烹饪之事。 2.指各种肴馔。
-----------------
国语辞典
三汤两割sān tāng liǎng gēㄙㄢ ㄊㄤ ㄌㄧㄤˇ ㄍㄜ
  1. 泛称肴馔。《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也作「三道五割」。

三头不辨两

拼音:sān tóu bù biàn liǎng

解释
  • 形容糊涂人不明事理。
  • -----------------
    国语辞典
    三头不辨两sān tóu bù biàn liǎngㄙㄢ ㄊㄡˊ ㄅㄨˋ ㄅㄧㄢˋ ㄌㄧㄤˇ
    1. 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除了银钱,晓得什么叫是顾绣,三头不辨两,说得像个挣头鸭子一般。」

    三瓦两巷

    拼音:sān wǎ liǎng xiàng

    解释
    见"三瓦两舍"。

    三牙

    拼音:sān yá

    解释
    1.指三岁的牲口。 2.犹三丫。

    三衙

    拼音:sān yá

    解释
    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
    国语辞典
    三衙sān yáㄙㄢ ㄧㄚˊ
    1. 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 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2. 三回。元.秦?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三言之道

    拼音:sān yán zhī dào

    解释
  • 三句为政之道。
  • 三面人

    拼音:sān miàn rén

    解释
  • 神话中一头三面的人。
  • 三男子

    拼音:sān nán zǐ

    解释
    三壮丁。

    三婆两嫂

    拼音:sān pó liǎng sǎo

    解释
  • 犹言三妻四妾。
  • 三千牍

    拼音:sān qiān dú

    解释
    《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三箧

    拼音:sān qiè

    解释
    1.犹三箱。 2.佛教语。指声闻藏﹑缘觉藏和菩萨藏。

    三去

    拼音:sān qù

    解释
    犹三驱。谓三次驱逐。

    三茅钟

    拼音:sān máo zhōng

    解释
  • 杭州·七宝山·宁寿观原为三茅堂宋绍兴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为钟,本·澄清观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
  • 三孔

    拼音:sān kǒng

    解释
    1.三个孔穴。 2.三个来源。 3.宋孔文仲及弟武仲﹑平仲并以文名,时号"三孔"。

    三家藷

    拼音:sān jiā zhū

    解释
  • 甜薯的别名。
  • 三嘏

    拼音:sān gǔ

    解释
    晋刘宏与兄粹弟潢三人表字皆有"嘏"字,合称"三嘏"。

    三番

    拼音:sān fān

    解释
    1.轮流三次。 2.三组。

    三过

    拼音:sān guò

    解释
    1.三次路过。 2.三种过失。 3.书法之三折势。

    三过笔

    拼音:sān guò bǐ

    解释
    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三班倒

    拼音:sān bān dǎo

    解释
  • 昼夜连续工作的工厂、工地等劳动场合,劳动者分早、中、夜三班轮换工作。
  • 三贞妇

    拼音:sān zhēn fù

    解释
  • 谓极其贞节的妇女。
  • 三支

    拼音:sān zhī

    解释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三长月

    拼音:sān cháng yuè

    解释
  • 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
  • 三嘴行

    拼音:sān zuǐ xíng

    解释
    旧时市井詈词。指戏行。

    三左

    拼音:sān zuǒ

    解释
    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称。

    三拳敌不得四手

    拼音:sān quán dí bù dé sì shǒu

    解释
    谓寡不敌众。

    三染

    拼音:sān rǎn

    解释
    三度浸染。

    三食

    拼音:sān shí

    解释
    1.犹三餐。 2.三度日蚀。 3.指不肖子弟变卖庄园﹑书籍﹑奴婢度日。

    三帅

    拼音:sān shuài

    解释
    指春秋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秦晋殽之战,为晋军所获。

    三亭

    拼音:sān tíng

    解释
    1.三个亭障。 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3.同"三停"。

    三武

    拼音:sān wǔ

    解释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三桠

    拼音:sān yā

    解释
    人参。以其三桠五叶,故称。

    三衙家

    拼音:sān yá jiā

    解释

    • 大模大样,傲慢。
    • 犹言慢腾腾,懒洋洋。
    • 整天。引申为再三,长时间地。
    • 参见:三衙
    -----------------

    国语辞典

    三衙家sān yá jiāㄙㄢ ㄧㄚˊ ㄐㄧㄚ
    • 整天、整日。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懒慵挪步,怕见独立,三衙家遶定著亲娘扒背。」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他可自三衙家不出那正堂门。」

    三炎

    拼音:sān yán

    解释
    三夏。

    三隐

    拼音:sān yǐn

    解释
    1.南朝宋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皆不应征命,号浔阳三隐。 2.南朝梁刘吁﹑阮孝绪﹑刘歊皆不仕,时都下谓之三隐。

    三蘖

    拼音:sān niè

    解释
    1.亦作"三孽"。 2.谓一本生三蘖。原指韦﹑顾﹑昆吾,皆桀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

    三佞

    拼音:sān nìng

    解释
    三个奸佞的人。指北齐邹孝裕﹑陆仁惠﹑卢元亮。

    三逆

    拼音:sān nì

    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三年早知道

    拼音:sān nián zǎo zhī dào

    解释
    旧时卖给农家的春牛图,附带印上三年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后亦以称预见性强的人。现代作家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中的主要人物赵满囤就有这个绰号。

    三叛

    拼音:sān pàn

    解释
    1.三个叛逆者。指春秋邾庶其﹑黑肱﹑莒牟夷。 2.三个叛逆者。指周管叔﹑蔡叔﹑武庚。

    三品蒭豆

    拼音:sān pǐn chú dòu

    三樵

    拼音:sān qiáo

    解释
    犹三俏,指三个美男子。

    三庙

    拼音:sān miào

    解释
    指古代大夫为供祀祖先所立之庙。

    三旌

    拼音:sān jīng

    解释
    1.指公﹑侯﹑伯三公。 2.三面旌旗。

    三戟

    拼音:sān jǐ

    解释
    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后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