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běn
◎ 书本 shūběn
[book] 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本教育
书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小人家住临淄,也是旧族子弟,幼年颇会读书,只因性好弓马,把书本丢了。」近书籍,册本
拼音:shū nǎo
◎ 书脑 shūnǎo
[outer margin of a book page] 线装书打眼穿线部分;精装书串线订口处
书眼要细,打得正而小,又须少,多则伤书脑。——《藏书纪要》
书本的装订处。通常印有书名、作者、出版机构名称等。也称为「书背」、「书脊」。
拼音:shū chuán
书籍与传记。《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书经》的注释。
拼音:shū dān
◎ 书丹 shūdān
[write an epitaph;write with red ink for stone inscription] 刻碑前用朱笔在碑上书写文字,泛指书写碑志等
乃自书丹于碑
用朱笔在碑石上书写,以便镌刻。后世称书写墓铭碑碣为「书丹」。《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熹平四年,……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水浒传.第三九回》:「小生只会作文及书丹,别无甚用。」
拼音:shū huǎng
拼音:shū jù
◎ 书具 shūjù
[writing materials;stationary] 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宋· 王安石《伤仲永》
拼音:shū bù jìn yán
◎ 书不尽言 shūbùjìnyán
[there is more what I want to say but cannot] 书:信。信中没有把要说的话写完。多用于书信末尾
纸短情长,书不尽言
语本《易经.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指内心的意思,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三国演义.第二六回》:「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拼音:shū yù
旧时称高级的妓院为「书寓」。《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走到一家门口,高高点著一盏玻璃方罩的洋灯,墙上挂著几张招牌,某某书寓,……一时也记不清楚。」
拼音:shū sì
◎ 书肆 shūsì
[bookshop] 旧指书店
报摊书肆
拼音:shū wén
拼音:shū tǒng
拼音:shū huà mǎo yǒu
旧时公吏卯时签到,酉时签退,以示出入。指上班下班。《水浒传.第五一回》:「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听候差使。」
拼音:shū chǐ
拼音:shū miàn yǔ
◎ 书面语 shūmiànyǔ
[written language] 用文字表述的语言;区别于“口语”
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用文字书写表达。多使用于科学著述和政治论文,亦可用于文艺作品及正式公文中。书面语的产生,使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范围扩大,并加强了语言的交际效能。反口头语也称为「笔语」、「文字语」。
拼音:shū yòu
拼音:shū jì
拼音:shū zhǐ
拼音:shū zhuō
◎ 书桌 shūzhuō
[desk] 供书写或阅读用的桌子,通常配有抽屉,分格和文件架
书桌上堆满了信件
读书用的桌子。
拼音:shū zǐ
信函。《西游记.第三一回》:「到了国中,递了书子,那国王就请师父降妖,取回公主。」《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宦成依旧搭船,带了书子,回湖州回复两公子。」
拼音:shū zhèn
镇压纸张或书籍的文具。多用铜、铁、玉、石等制成。也称为「镇纸」、「镇尺」。
拼音:shū qún
晋书法家王羲之在羊欣的新绢裙上作书,羊欣视为珍宝,揣摩学习,书法因此大进。见《宋书.卷六二.羊欣传》。后以书裙称誉人的书法,或指文人间的相互雅赏爱慕。宋.苏轼〈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诗二首之二:「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拼音:shū yǐng
书籍版面的照片。通常放在工具书、论文或杂志内作插图,作为引用书籍的介绍。
拼音:shū lǐ
文理。《儒林外史.第四○回》:「拣那认得字多的兵选了十个,托沈先生每日指授他些书理。」《红楼梦.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须要细心领略。」
拼音:shū jiān
拼音:shū wū
◎ 书屋 shūwū
[study] 供读书的房子
藏书或读书的房子。《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成老爹睡了一夜,半夜里又吐,吐了又疴屎。不等天亮,就叫书屋里的一个小厮来扫屎。」
拼音:shū náng wú dǐ
形容古今书籍浩多,难以穷究。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拼音:shū pà
书籍与手帕。明朝官场中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后来改用金银珠宝,仍称为「书帕」。《明史.卷二五八.毛羽健传》:「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金瓶梅.第三六回》:「今日有东昌府下文书快手往京里,顺便稍了一封书帕来。」
拼音:shū sì
拼音:shū táng
拼音:shū tí
书籍或文章的标题。如:「读书报告应先写书题。」
题字、记述。《南史.卷七七.恩幸传.纪僧真传》:「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
书信。《南史.卷四六.周山图传》:「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短长。」
拼音:shū wéi
拼音:shū xué
有关书法一门的学问。如:「今日书学式微,与过去忽视书法教育有关。」
拼音:shū gé
一种文具。写字时用来支撑手臂,以防墨污。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手战愈增书格弱,目昏翻厌纸窗明。」
书法的风格。明.徐树丕《识小录.李嗣真》:「李嗣真论右军书格不同:乐毅论、太史箴、皆正大有忠臣烈士之象;誓墓文、曹娥碑,其容憔悴,有孝子顺孙之象。」
供人描摩习字的范本。清.厉鹗〈悼亡姬诗序〉:「影搨书格,略有楷法。」
拼音:shū fáng
◎ 书房 shūfáng
[study] 指藏有各种图书并专用于读书写字的房间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祝福》
古代官府中收藏书画的场所。唐.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书斋。指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日,张静斋来候问,还有话说。范举人叫请在灵前一个小书房里坐下。」《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中。」
家塾。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书店。如:「这间书房专卖一些珍贵的绝版书籍。」
拼音:shū cè
古代无纸笔,记载文字于竹简上,故称书籍为「书策」。《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
政令。《战国策.秦策一》:「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拼音:shū gǎo
拼音:shū lìng
拼音:shū guān
拼音:shū wěi
拼音:shū náng
拼音:shū píng
◎ 书评 shūpíng
[book review] 评价和介绍书籍的文章
请名家写一篇书评比登天还难。——冰心《晚晴集》
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如:「一篇好的书评要有公正客观的立场,以供读者购阅时参考。」
拼音:shū zhàng
拼音:shū diàn
拼音:shū jiā
解释
拼音:shū chǎng
旧时说书的场所。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大东门书场在董子祠坡儿下厕房旁。四面团座,中设书台,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日开讲书词。」
拼音:shū diān
拼音:shū kě
拼音:shū huì
宋、元时小说、戏曲作者与艺人共同组织的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二出》:「真字能抄掌记,更压著御京书会。」《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当日推出这和尚来,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只曲儿,唤做南乡子。」
乡村学塾。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书法同好组成的团体。如:「今年书会要办展览,大伙儿要及早准备作品。」
拼音:shū zhuàng
拼音:shū 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