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ī zhuā
◎ 撕抓 sīzhuā
[plug] 乱抓乱扯
生病的孩子撕抓着床单
拼音:sī yǎ
◎ 嘶哑 sīyǎ
[hoarse] 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他尖叫,一直叫到嗓音完全嘶哑为止
声音沙哑。三国魏.曹植〈蝉赋〉:「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近沙哑反清脆
拼音:sī míng
◎ 嘶鸣 sīmíng
[whinny;neigh;nicker] 指马放声鸣叫
昂首嘶鸣
马儿长声鸣叫。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二:「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三国演义.第四○回》:「人相喧嚷,马尽嘶鸣。」
拼音:sī jiào
◎ 嘶叫 sījiào
(1) [whinny]∶马鸣叫
这些白母马在轻声嘶叫并摇动着铃儿
(2) [shout]∶叫喊;吼叫
尖声嘶叫
使尽气力喊叫。
英语 to whinny (of a horse), to neigh, to shout
德语 wiehern (V)
法语 hennir, crier
拼音:sī hǎn
◎ 嘶喊 sīhǎn
[shout] 大声地喊叫
阵阵嘶喊声
使尽气力喊叫。《三国演义.第九回》:「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如:「他靠沿街嘶喊,兜售杂货为生。」
英语 to shout
德语 zurufen (S)
拼音:sī xiào
拼音:sī pēn
拼音:sī sè
拼音:sī yùn
拼音:sī yán
拼音:sī zhàn
拼音:sī shēng
马鸣声。唐.郑蕡〈天骥呈材〉诗:「喷勒金铃响,追风汗血生。酒亭留去迹,吴坂认嘶声。」
拼音:sī jī
拼音:sī suān
拼音:sī sī
拼音:sī hē
声音低沉断续。汉.王充《论衡.气寿》:「生儿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拼音:sī á
拼音:sī ài
拼音:sī hào
拼音:sī jié
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 司空见惯 sīkōng-jiànguàn
[common;be a common occurrence]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刘禹锡喝酒,席间刘禹锡作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的句子。后来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唐司空李绅,邀苏州刺史刘禹锡饮酒,命歌妓劝酒,刘赋诗赠李司空,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语。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警世通言.卷三八.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他生得诸般齐妙,纵司空见惯也魂消!」《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幸亏洋提督早已司空见惯,看他磕头,昂不为礼。」也作「见惯司空」、「司空伎俩」。近不足为奇,多如牛毛,屡见不鲜,习以为常,数见不鲜,层见叠出反独一无二,天下无双,见所未见,绝无仅有,触目惊心,少见多怪
拼音:sī mǎ
◎ 司马 sīmǎ
(1)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surname]∶姓
职官名:(1) 参见「大司马」条。(2) 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复姓。如汉代有司马迁、三国魏有司马懿。
拼音:sī fǎ
◎ 司法 sīfǎ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见“执法”
职官名。掌理刑法。唐代于府置法曹参军,州置司法参军,县置司法,宋沿置。元代 始废。
检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等案件进行侦查、审判。近法律,执法
英语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德语 Justiz, Rechtswesen , Rechtsprechung (S, Rechtsw)
法语 justice
拼音:sī yí
◎ 司仪 sīyí
[master of ceremonies] 报告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的人
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
在典礼中赞礼及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拼音:sī tú
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英语 minister of education (history), two-character surname Situ
德语 Situ (Eig, Fam)
法语 Situ
拼音:sī kōng
◎ 司空 sīkōng
(1) [minister of public works in ancient china]∶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
(2) [surname]∶姓
职官名。周时有冬官大司空,为六卿之一,掌水土营建之事。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汉初沿置,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多有更名,或称御史大夫,或称司空,至明始废。隋唐之世,设六部,后因通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复姓。如唐有司空曙、司空图。
德语 Sikong (Eig, Fam)
法语 qch qui se voit tous les jours, être trop habitué à qch pour s'en étonner
拼音:sī duó
古代宣扬教化、颁布政令时击铎警众,故称主持教化的人为「司铎」。《文选.张衡.东京赋》:「次和树表,司铎授钲。」也称为「秉铎」。
对天主教东正教神职人员的尊称。
鲁国宫殿的名称。《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铎火。」
复姓。周时有司铎射,为鲁国大夫。
拼音:sī mìng
星名:(1) 古代天文指文昌第四星。(2) 古代天文指三台中的上台二星。(3) 在虚宿之北的二星。
神仙的名称:(1) 宫中小神。(2) 灶神。
拼音:sī kòu
◎ 司寇 sīkòu
(1) [minister of justice]∶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2) [surname]∶姓
职官名。《周礼》秋官有大司寇,为六卿之一,掌理刑狱。后世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侍郎称为「少司寇」。
一种刑罚。将罪犯发往边疆,以防御外寇。《后汉书.卷五六.张晧传》:「帝乃悟,减腾死罪一等,余皆司寇。」
复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司寇惠子。
英语 two-character surname Sikou, minister of criminal justice (official rank in imperial China)
德语 Sikou (Eig, Fam)
拼音:sī bài
拼音:sī shì
◎ 司事 sīshì
[handler of miscellaneous affairs] 指会馆等团体中负责管理钱财或杂物的人
职官名。掌理营造或农事。
会馆、公所中管理帐目杂务的人。
拼音:sī mǎ niú zhī tàn
拼音:sī mǎ qiān
◎ 司马迁 Sīmǎ Qiān
[Sima Qian]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人。生于龙门,年轻时游历宇内,后以四十二岁之龄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著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迁为之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言,为纪传体之祖,亦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记又为正史之宗,故后世称司马迁为「史迁」。又《汉书艺文志》载有所著之赋八篇,今仅见悲士不遇赋。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拼音:sī hūn
拼音:sī lǐ
职官名。掌理狱讼的事。也作「司李」。
掌理、管理。如:「司理政务」、「司理庶事」。近经理
拼音:sī lì
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以给劳役,捕盗贼。
汉代司隶校尉的简称。参见「司隶校尉」条。
拼音:sī zhèng
拼音:sī mù
掌管治理。《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传》:「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群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国君或地方长官。南朝齐.高帝〈即位告天文〉:「肇自生民,树以司牧。」南朝梁.江淹〈柳仆射为南兖州诏〉:「司牧之任,宜详其授。」
拼音:sī mǎ mén
王宫的外门。因司马主武事,宫门有士兵守卫,故称为「司马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拼音:sī yè
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拼音:sī lìng
◎ 司令 sīlìng
[commander; commanding officer] 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总司令
空军司令
指挥所属军队,并发号施令的高阶将领。如宪兵司令、卫戍司令。也称为「司令官」 。
职官名。元朝盐场每场设司令一员,职司类似明清时的盐课司大使。
英语 commanding officer
德语 Kommandeur (S, Mil), Kommandierender Offizier (S, Mil)
法语 commandant
拼音:sī lǐ
拼音:sī zhí
职官名:(1) 汉置,佐理丞相检举不法官吏。东汉时改属司徒,北魏后沿置,掌理纠察或复勘讼狱等事。(2) 唐置,为东宫官属,职掌纠劾宫寮和率府之兵。
拼音:sī tiān
拼音:sī chūn
拼音:sī kù
拼音:sī xùn
拼音:sī nán ch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