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āo tà
拼音:tiāo xiá
拼音:tiǎo zuǐ
偏食个人所好食物的行为。如:「吃饭不可挑嘴,否则会营养不良。」也称为「挑食」。
英语 to sow discord, picky about food
拼音:tiāo sān xián sì
拼音:tiāo shā
拼音:tiǎo dà liáng
担任主要脚色,或担负重大的工作。如:「这出戏由他挑大梁,一定能引人入胜。」
英语 to play a leading role, to bear a heavy responsibility
拼音:tiǎo dòng
引起、触发。《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谁知人心不同,到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
拼音:tiāo chá wò cì
寻是生非。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那婆娘舌剌剌挑茶斡刺,百枝枝花儿叶子,望空里揣与他个罪名儿。」也作「剜刺挑茶」。
拼音:tiāo jiǎo hàn
搬运东西的工人。《红楼梦.第六三回》:「不然,到了明日起迟了,人笑话,说不是个读书上学的公子了,倒像那起挑脚汉了。」也称为「挑脚」。
拼音:tiāo zhī
拼音:tiāo fū
◎ 挑夫 tiāofū
[porter] 以挑运货物、行李谋生的人
挑夫们在门口停了下来
专为别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再说西卿整顿行装,足足忙了一日,次早挑夫轿夫都已到齐,就便动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一回》:「一班挑夫、车夫,以及客栈里的接客伙友,都一哄上船,招揽生意。」近苦力,脚夫
英语 porter
德语 Träger (S)
法语 porteur
拼音:tiāo jùn
拼音:tiāo jué
拼音:tiāo mǎ tóu
拼音:tiāo sān bō sì
拼音:tiāo sān huō sì
搬弄口舌,挑拨是非。《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这们个搅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长的舌头,谁家著的他罢?」也作「调三斡四」。
拼音:tiāo yāo tiāo liù
刁难、挑剔。《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猴崽子,挑么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拼音:tiāo jùn
拼音:tiāo dì
拼音:tiāo sān jiǎn sì
拼音:tiāo cuò
◎ 挑错 tiāocuò
[find fault] 发现或宣布某种缺陷或该受指责的行为或品质;令人不快地批评
常常以解释、平衡、声调质量为题挑错
拼音:tiāo dāo zǒu jǐ
拼音:tiāo bāo
拼音:tiāo zhēn dǎ yǎn
◎ 挑针打眼 tiāozhēn-dǎyǎn
[animadversion] 苛评,往往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的批评或评论;吹毛求疵
一个评论家惯用的那一套挑针打眼的话
拼音:tiāo zhuì
拼音:tiāo zì yǎn ér
◎ 挑字眼儿 tiāo zìyǎnr
[find fault with wording] 从措辞用字上找小毛病
评论别人的文章,要看主要的内容价值如何,不是专挑字眼儿
对别人的言词、行为上多方挑剔。《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你别混挑字眼儿了,听我快说罢。」
拼音:tiāo xuè
拼音:tiāo zhì
拼音:tiāo sàn
拼音:tiāo jīng
解释
拼音:tiǎo chún liào zuǐ
料,撩拨。挑唇料嘴指口角争论。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也作「挑牙料唇」。
拼音:tiāo xīn
拼音:tiǎo yá
清除牙缝中的秽物。
金或银制的牙签。古人将它和耳挖子、香茶饼盒串在一起,可作装饰品。《金瓶梅.第一一回》:「到是袖中取出汗巾,连挑牙与香茶盒儿,递与桂姐收了。」《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汗巾头上还系著一副乌银挑牙,一个香袋。」也作「挑牙儿」。
拼音:tiāo zhāo
拼音:tiāo bǔ
拼音:tiāo jī
拼音:tiāo qǔ
独取。《后汉书.卷五一.陈龟传》:「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唐.章怀太子.注:「挑取犹独取也。独取其名,如挑战之义。 」
挑选、择取。《清会典事例.卷五.宗人府.授官》:「近派宗室挑取侍卫,由宗人府具奏,不在宗室侍卫额内。」
拼音:tiāo tóu
◎ 挑头,挑头儿 tiǎotóu,tiǎotóur
[take the lead;be first to do sth.] 带头干;领头
你挑头,肯定成
大陆地区指起头、带头。
拼音:tiāo wā
开挖。《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建筑栅濠》:「惟龙?来处,不可挑挖,恐伤龙泄气。」
拼音:tiāo tà
拼音:tiǎo nòng
挑动戏弄。如:「这次就饶了你,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再挑弄我!」
挑拨、搬弄。《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专一捕风捉影,寻人家闲头脑,挑弄是非,扛帮生事。」
英语 to incite, to provoke, to tease
德语 aufhetzen (V)
拼音:tiāo jiǎn
拼音:tiāo chuán láng zhōng
拼音:tiǎo yá liào chún
比喻口舌争执。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也作「挑唇料嘴」。
拼音:tiāo quē
拼音:tiāo máo jiǎn cì
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如:「无论你做得多好,他还是挑毛拣刺的。真受不了!」
拼音:tiáo lì
◎ 条例 tiáolì
(1) [regulations;ordinance]∶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的法律文件
安全条例
(2) [rules]∶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组织条例
分条订立的规则。《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此案已结,细查条例。」近规则,章程
拼音:tiáo qín
拼音:tiáo yuē
◎ 条约 tiáoyuē
[treaty;pact] 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得到国家合法权威批准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如国家或君主)之间签署的契约
约定的事项、规章。《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里语征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近公约,契约
拼音:tiáo tuō
腕钏、手镯。古代妇女的臂饰,以捶扁的金银条绕制成螺旋形,约三至八圈,两端另用金银丝编制成环套,可活动调节松紧。唐.李商隐〈中元作〉诗:「羊权虽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嗣后师师生辰,又赐珠钿、金条脱各二事。」也称为「臂钏」、「条达」、「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