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ù xiē
◎ 木楔 mùxiē
[chuck] 加强铸造型箱挡板用或连接接头部分用的楔形木块
拼音:mù qì
拼音:mù cì
拼音:nào zhā
拼音:nào fān
◎ 闹翻 nàofān
[break off] 相互争斗激烈,完全失去和气
两人闹翻了,谁也不理谁
吵闹得非常厉害。如:「那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简直闹翻了。」
因故起争执,以致于情感破裂,难以挽回。如:「他们俩真的闹翻了。」反和好
拼音:nèi jí
急著要上厕所。如:「小弟内急,暂时离开一下!」也作「内逼」。
拼音:nèi qǐn
日常休息的场所。《孔子家语.卷一○.曲礼子贡问》:「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
妇人所居的寝室。《聊斋志异.卷八.金和尚》:「又其后为内寝,朱帘绣幕,兰麝香充溢喷人。」
拼音:nà lǎ
拼音:nì shǔ
拼音:nì xǔ
拼音:nú lì
◎ 奴隶 núlì
(1) [slave]
(2) 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可以被奴隶主杀死或买卖
(3) 完全听命于某种具有支配力量的影响的人;不能自主的人
供人使役而不能自由的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也算得一方之主,为什么要听那陆贼的指挥?不是甘心做他的奴隶吗?」近仆从,奴婢,奴仆,奴才反主人
拼音:nù qì
◎ 怒气 nùqì
[anger;fury;indignation;wrath;rage] 被激怒的情绪
发怒的气势。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有怒气,故为之轼。」《三国演义.第八一回》:「诸将以酒劝解,酒醉,怒气愈加。」近怒火,肝火反喜气
拼音:niān xiāng
◎ 拈香 niānxiāng
[burn joss sticks (before an idol)] 指烧香敬佛
撮香焚烧以敬拜神佛。后泛指祭拜鬼神。《俗语考原.拈香》引《祖庭事苑》:「释氏之作佛事,未尝不以拈香为先。后世官吏之谒佛寺,均谓之拈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这斋供道场都完备了,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拈香。」
英语 burn incense
德语 Weihrauch darbieten
拼音:niǎn zǒu
◎ 撵走 niǎnzǒu
(1) [oust]∶指靠法律的力量或靠行使暴力等强制手段排除或剥夺
把擅自占地的人撵走
(2) [run off;drive out;cast(kick) out]∶赶走(如侵犯土地者)或逐出
士兵们袭击了镇上的洗衣店,撵走了华人业主,拿走了所有的衣服
(3) [eject;expel;turn sb. away]∶驱向他处;驱赶
那个贫民救济会从未撵走过值得帮助的穷人
赶走。如:「因为付不起房租,房东就把他撵走。」近驱逐反挽留
拼音:nǚ xù
◎ 女婿 nǚxu
(1) [son-in-law]∶女儿的丈夫
(2) [husband] [口]∶丈夫
她怎么嫁了这么个女婿
称谓。称女儿的丈夫。《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回》:「你看我家女婿卢郎,官禄厚薄如何?」《儒林外史.第三回》:「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近半子也称为「女夫」、「女倩」。
丈夫、夫婿。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挨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小娘子,你近前来,我与你做个女婿,怕做甚么?」
英语 daughter's husband, son-in-law
德语 Schwiegersohn (S)
法语 gendre
拼音:nǚ zhí
◎ 女侄 nǚzhí
[brother's daughter,niece] 侄女
女侄不幸。——唐· 李朝威《柳毅传》
拼音:nán nǚ
◎ 男女 nánnǚ
(1) [men and women]∶男女性的统称
男女老幼
(2) [son and daughter] 〈方〉∶儿女的统称
男性与女性。如:「男女平等」。
儿女。唐.杜甫〈岁晏行〉:「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也作「女男」。
两性间的关系。《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对别人的蔑称。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当也波初,则道是峨冠士大夫,原来是个不晓事的乔男女。」
地位低下者或奴仆的自称。《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告观察:『这靴儿委是男女做的。』」
英语 male-female, male and female
德语 Männer und Frauen (S)
法语 femme masculine
拼音:nán gēn
拼音:nuǎn lú
解释
国语辞典
冬日取暖御寒的火炉。唐.白居易〈岁除夜对酒〉诗:「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拼音:niǎo sī
拼音:nèi bī
在内进逼。《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危骇,莫有固志。」
急欲上厕所。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二.朱二杀鬼》:「过夜半,朱诈言内逼,遂起,负袋于肩以行。」明.陆灼《艾子后语.病忘》:「未一舍,内逼,下马而便焉。」也作「内急」。
拼音:nèi gōng
拼音:péi lǐ
◎ 赔礼 péilǐ
[apologize] 认错;施礼赔罪
他已给你赔礼了,还嘀咕什么
向人施礼道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他是我师父,没奈何,而今等我赔礼罢!」也作「陪礼」。近赔罪,谢罪
拼音:pǔ xīn
拼音:póu yì
拼音:piē wén
拼音:pú bàng
◎ 蒲棒,蒲棒儿 púbàng,púbàngr
[cattail’s spike] [口]∶香蒲的花穗,形状像棒子
香蒲成熟的果穗。黄褐色,有绒毛,形状像棒子。
英语 spike or male flower of cattail (Typha orientalis)
德语 Spitze des Katzenschwanz (S)
拼音:pán jù
盘结据守。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王维》:「或说维咏终南山诗,讥时也。诗曰:『太一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言势焰盘据朝野也。」也作「盘踞」。近分割﹑割据
拼音:pán chéng
◎ 盘程 páncheng
[travelling expenses] 路费
旅费。《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也称为「盘缠」。
拼音:pī shān
◎ 劈山 pīshān
[blast cliffs;level off hilltops] 开山
劈山引水
利用人力或炸药爆破等方式开山称为「劈山」。如:「劈山开路」、「劈山造田」。
拼音:pǐ jū
拼音:píng wěn
◎ 平稳 píngwěn
(1) [smooth and steady;smooth;stable]
(2) 没有波动,稳定
物价平稳
日子过得平稳
(3) 平安稳当;平和稳重
平稳得荆州。—— 五代· 齐己《送周秀游峡》
(4) [even]∶无颠簸
飞行平稳
(5) [on an even keel]∶经济上稳定,无大起大落
在阴沉的经济萧条年代里,为使公司保持平稳状态而奋斗
平静安稳,没有受到任何的惊险阻折。唐.杜甫〈秋清〉诗:「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唐.齐己〈送周秀游峡〉诗:「明年期此约,平稳到荆门。」近平定,安定反波动﹑动荡﹑晃动﹑激烈
拼音:píng jūn
◎ 平均 píngjūn
(1) [average]∶按份儿均匀计算
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三
(2) [equally]∶均匀,没有轻重或多少之别
平均分摊
轻重相等,分量一致。《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近均匀
均匀计算。如:「你将剩下来的钱平均分给大家。」
英语 average, on average, evenly, in equal proportions
德语 Durchschnitt (S), durchschnittlich (Adj), gleichmäßig (Adj), mittlere (Adj), mittlerer (Adj)
法语 moyen, moyenne
拼音:páo rén
厨师。《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少刻,庖人进鱼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雷太守送了代席四两银子,叫汤衙庖人备了酒席,请汤镇台到自己衙署饯行。」
职官名。掌理膳馐的官员。《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拼音:pō fēng
◎ 颇丰 pōfēng
[rather good] 足够大而多
赢利颇丰
拼音:píng yù
拼音:qī diào
拼音:qī zhēn
拼音:qí qiáng
◎ 骑墙 qíqiáng
[trim] 采取中间立场,在对抗党派中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显示不偏不倚或两边讨好
南北朝时,有一僧名为阿专师,常来往于宴会、游戏场所。后因故得罪人,被追捕而骑坐在墙上,等确定对方真要抓他时,才以杖击墙升上数十仞避之。见《太平广记.卷九一.阿专师》。后用以比喻对两方面都讨好,立场不明,态度模棱两可。《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知这两家士官,不是决意造反,也还是骑墙观望。」
拼音:qí dé
年老德高的人。《书经.伊训》:「远耆德,比顽童。」
拼音:qǐ yùn
◎ 起运 qǐyùn
[start shipping] 开始运送
开始将货物运往目的地。《福惠全书.卷七.钱谷部.解给》:「起运存留,虽有二项,大约以起运为急,而存留俱系支给,尚为可缓。」
拼音:qǐ shí
拼音:qǐ guà
拼音:qì gài
◎ 气概 qìgài
(1) [lofty quality;mettle;spirit]∶正直、豪迈的态度
没有具备先烈们具有的那种气概
(2) [stuff]∶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气节。《魏书.卷七○.李神传.史臣曰》:「李神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气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回》:「在京中往来拜客,好不气概。」《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见这里气概不凡,倒要看他是何官职。」近气势 2.派头,气派 4.气魄
气焰。《红楼梦.第七九回》:「自此更加一倍小心,不免气概又矮了半截下来。」近气势 2.派头,气派 4.气魄
气度。《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见了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拼音:qǔ zhāng
拼音:qū yì
拼音:qǔ shú
拼音:qià shān
刚刚、方才。《水浒传.第七回》:「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
拼音:qín sī
拼音:qìn y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