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词语

本页面整理三字词语,含三个字词语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噶举派

拼音:gá jǔ pài

解释
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
国语辞典
噶举派gá jǔ pàiㄍㄚˊ ㄐㄩˇ ㄆㄞˋ
  1.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语 bka'brgyud pa的音译。噶举,意为口传。由于此派特别著重密法的修习,而这些密法又全靠师长口授,故称为「噶举派」。又本派的祖玛尔巴、密勒日巴等在修法时都穿白布裙,所以也称为「白教」。十一世纪时,由玛尔巴创立,传与密勒日巴等,密勒日巴又传法给冈波巴,由冈波巴门下弟子建立六个支派,大多以其寺院取名,教义差别不大,主要是月称派的中观见,强调瑜伽苦修,以证得大手印为圆满。是西藏现存的主要佛教支派之一。

英语 Geju (Tibetan: transmit word of Buddha)​ sect of Tibetan Buddhist

德语 Kagyü (Sprachw)​

扢抖抖

拼音:gǔ dǒu dǒu

解释
抖动貌。

扢支支

拼音:gǔ zhī zhī

解释
见"扢支"。

扢搭帮

拼音:gǔ dā bāng

解释
见"扢扎帮"。

扢搭搭

拼音:gǔ dā dā

解释
抖动貌。

扢喇察

拼音:gǔ lǎ chá

解释
象声词。形容爬行声。

仡佬族

拼音:gē lǎo zú

解释

仡佬族 Gēlǎozú

(1) [Gelao nationality]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

(2) 另见

-----------------
国语辞典
仡佬族qì lǎo zúㄑㄧˋ ㄌㄠˇ ㄗㄨˊ
  1.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贵州省之安顺、普定、织金、郎岱、?山,湖南省之干城、古丈、泸溪,广西省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县。人口约四十三万。主要从事农业。仡佬语属于汉藏语系侗傣语族。多使用汉语,兼通彝语、苗语、布依语。今多已混化于其他族系中。广西之僚人、云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英语 Gelao or Klau ethnic group of Guizhou

仡佬语

拼音:gē lǎo yǔ

解释
1.属汉藏语系,语族尚未确定。仡佬族两万多人口中会说仡佬语的只有六千多人。因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无文字。参见"仡佬族"。

仡佬年

拼音:gē lǎo nián

解释
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到祖宗坟地,由长老点燃鞭炮和铁炮,表示过年开始。然后跳芦笙舞、对唱民歌、打篾蛋球、荡秋千等。下午祭祖。祭品由各户轮流提供,每年十户出公、母鸡各五只。祭毕,就地将鸡煮熟,按长幼辈份入席会餐。

哥罗仿

拼音:gē luó fǎng

解释
英语chloroform的译音。亦作"哥罗芳"。即氯仿。一种液体有机化合物,可作麻醉剂和溶剂。

哥罗芳

拼音:gē luó fāng

解释
见"哥罗仿"。

哥伦布

拼音:gē lún bù

解释

哥伦布 Gēlúnbù

[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1492 年 4 月,与西班牙国王签定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同年 8 月 3 日,率船 3 艘,水手 90 名,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于 10 月驶抵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次年 3 月返航。此后的 10 余年间又先后 3 次西航,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以及中南美洲大陆沿海一带。他误认为所到之地即印度,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

哥巴文

拼音:gē bā wén

解释
中国纳西族的一种音节文字。自左向右横写。重文别体很多。许多字是东巴字的简化,也有些字受汉字影响而产生。主要用于抄写经书,使用范围很小。

哥利拉

拼音:gē lì lā

解释
英语gorilla的音译。非洲大猩猩。

搁得住

拼音:gé de zhù

解释
禁受得住:再结实的东西,~你这么使吗?
-----------------
国语辞典
搁得住gē de zhùㄍㄜ ˙ㄉㄜ ㄓㄨˋ
  1. 经得起、承受得起。如:「这么沉重的负荷,你搁得住吗?」

割臂盟

拼音:gē bì méng

解释
1.春秋时,鲁庄公爱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答应娶她为夫人。孟任于是"割臂盟公"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后因称男女相爱,私下订立婚约为"割臂盟"。 2.指庄重的盟誓。
-----------------
国语辞典
割臂盟gē bì méngㄍㄜ ㄅㄧˋ ㄇㄥˊ
  1. 比喻男女相爱,私订婚约。参见「割臂盟公」条。如:「那对情侣订下割臂盟,以示永不变心。」

  2. 庄重的盟誓。《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

割舍得

拼音:gē shè de

解释
1.舍弃。 2.拚着,豁出去。

割舍的

拼音:gē shè de

解释
见"割舍得"。

纥豆陵

拼音:hé dòu líng

解释
复姓。北周有纥豆陵伊利。见《周书.文帝纪上》。

纥逻敦

拼音:hé luó dūn

解释
青草。纥逻为突厥语青的音译,敦为草或草原的音译。

纥石烈

拼音:hé shí liè

解释
复姓。金有纥石烈志宁。见《金史》本传。

纥突邻

拼音:hé tū lín

解释
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纥刺星

拼音:gē cì xīng

解释
犹魔星。

纥支支

拼音:hé zhī zhī

解释
形容坚韧。

纥那曲

拼音:hé nà qǔ

解释
词牌名。

肐肢窝

拼音:gē zhī wō

解释
  • 胳肢窝。
  • 肐胝儿

    拼音:gē zhī ér

    解释
  • 趼子。俗称老茧。
  • 胳肢窝

    拼音:gā zhī wō

    解释

    1.胳肢窝。

    -----------------
    国语辞典
    胳肢窝gē zhi wōㄍㄜ ˙ㄓ ㄨㄛ
    1. 腋下。如:「她把皮包挟在胳肢窝里。」也作「肐肢窝」。

    胳膊肘

    拼音:gē bo zhǒu

    解释
    见"胳膊肘子"。

    胳胝儿

    拼音:gē zhī ér

    解释
    趼子。俗称老茧。

    胳臂钱

    拼音:gē bei qián

    解释
    旧时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向来该地谋生者敲诈勒索的钱财。

    革命党

    拼音:gé mìng dǎng

    解释
    1.从事推翻旧政权的政党。国内专指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后来的共产党。 2.指参加革命政党的人。

    革命军

    拼音:gé mìng jūn

    解释

    书名。清末邹容著。1903年在上海出版。全书二万余字。作者以通俗的文字,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刊行后,销数逾百万册,在当时影响很大。

    -----------------
    国语辞典
    革命军gé mìng jūnㄍㄜˊ ㄇㄧㄥˋ ㄐㄩㄣ
    1. 以革命为目的所组织而成的军队。

    2. 书名。革命先烈邹容著。畅论满人入主中原以来的罪恶,形成革命风潮,影响革命情 势很大,为革命文学中的名著。

    隔断板

    拼音:gé duàn bǎn

    解释
    房屋中起隔开作用的障板。一般上部做成窗棂。

    隔壁听

    拼音:gé bì tīng

    解释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经目验。
    -----------------
    国语辞典
    隔壁听gé bì tīngㄍㄜˊ ㄅㄧˋ ㄊㄧㄥ
    1. 讥讽人的文辞条理不清而只注重声音的调谐与否。《土风录.卷一一.隔壁听》:「文理模糊,空有声调者,讥为隔壁听。」

    隔年历

    拼音:gé nián lì

    解释
    1.去年的历书。比喻已失时效的废物。

    隔句对

    拼音:gé jù duì

    解释
    1.诗体格式之一。谓隔句对偶。亦称扇面对。

    隔帛儿

    拼音:gé bó ér

    解释
    1.方言。用几层破布糊成的预备做鞋帮或鞋底用的东西。又叫硬衬。
    -----------------
    国语辞典
    隔帛儿gé bórㄍㄜˊ ㄅㄛˊㄦ
    1. 把碎破布黏糊多层,做为鞋垫之用,称为「隔帛儿」。《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邻家好低声问:『觅与奴糊隔帛儿?』」

    隔笔简

    拼音:gé bǐ jiǎn

    解释
    1.作书画时用以间隔行距﹑画线或镇纸的文具。

    隔辙雨

    拼音:gé zhé yǔ

    解释
    1.夏季降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谓之隔辙雨﹐也称分龙雨。

    隔壁戏

    拼音:gé bì xì

    解释
    1.口技。因表演者藏身布幔之中﹐模拟种种声响﹐故称。 2.泛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情景。
    -----------------
    国语辞典
    隔壁戏gé bì xìㄍㄜˊ ㄅㄧˋ ㄒㄧˋ
    1. 一种口技表演。表演者在帷帐内作数人声及鸟兽叫声等,观众隔著帘幕聆听。

    隔壁帐

    拼音:gé bì zhàng

    解释
    1.亦作"隔壁账"。 2.指没有亲眼目睹的事。 3.代人受过。
    -----------------
    国语辞典
    隔壁帐gé bì zhàngㄍㄜˊ ㄅㄧˋ ㄓㄤˋ
    1. 隔壁家的帐单。比喻不相干的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余有达、余有重弟兄两个,守著祖宗的家训,闭户读书,不讲这些隔壁帐的势利。」

    鬲指声

    拼音:gé zhǐ shēng

    解释
    即隔指声。鬲,通"隔"。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槅子门

    拼音:gé zǐ mén

    解释
    上半部装有格眼的门扇。

    膈食病

    拼音:gé shí bìng

    解释

    膈食病 géshíbìng

    [feel bloated in the chest and have difficulty in swallowing] 中医称具有下咽困难、胸腹胀痛、吐酸水等症状的病

    -----------------
    国语辞典
    膈食病gé shí bìngㄍㄜˊ ㄕˊ ㄅㄧㄥˋ
    1. 中医指患有胸腹胀痛、下咽困难、吐酸水等症状的疾病。如:「他患膈食病已有好一段日子了,却一直医不好。」

    膈肢窝

    拼音:gé zhī wō

    解释
    1.腋的通称。
    -----------------
    国语辞典
    膈肢窝gé zhi wōㄍㄜˊ ˙ㄓ ㄨㄛ
    1. 腋下。《红楼梦.第一九回》:「便伸向黛玉膈肢窝内两胁下乱挠。」

    膈肢洼

    拼音:gé zhī wā

    解释
    1.膈肢窝。

    蛤蟆夯

    拼音:há má hāng

    解释

    蛤蟆夯 hámahāng

    [power-driven rammer] 夯地基用的一种电动建筑工具。因其工作时状如蛙跳,故名

    蛤蜊粉

    拼音:gé lí fěn

    解释
    中药名。用蛤蜊壳煅制成的粉。

    蛤黎酱

    拼音:gé lí jiàng

    解释
    蛤蜊肉制成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