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募资占全球一半、四倍于美国,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日期:2022-12-14发布:闫青

IPO募资占全球一半、四倍于美国,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文/观察者网 吕栋】

“2022年A股IPO领跑全球,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实现瞩目的成绩。国内资本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融资金额和融资企业数量均大幅增长,资本市场已成为拓宽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途径。”12月13日,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如是说道。

临近年底,又到了盘点年度IPO的时刻。冰火两重天,成为今年中美乃至全球IPO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观察者网梳理2022年全球IPO数据后发现,中国内地市场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IPO市场的主力,全年融资近1000亿美元,在全球募资总额中占比近半,同期美国IPO市场降至数十年来的冰点,筹资额暴跌90%以上,纳斯达克和纽交所10年来首次退出全球前五大上市地。

图源:视觉中国

对企业来说,股市是关键的融资渠道。一旦IPO市场进入寒冬,期望上市融资的企业将失去一条重要的补血途径。随着时间推移、现金储备减少,在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企业轻则勒紧裤带缩减开支,重则“失血过多”退出市场,美国一些初创公司正在遭遇这样的窘境。

反观中国,情况要比美国更乐观,近两年有大量科创企业前往A股融资。潘向东告诉观察者网,中国A股IPO的火热,特别是科创板和北交所作为主要贡献力量,充分体现我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以高端制造、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地缘政治紧张、新冠疫情反复以及全球通胀等不利因素持续扰乱全球市场。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中国IPO市场为何能做到一枝独秀?美国市场又为何会遭遇数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

近十年来,全球IPO活动 图源:毕马威报告

中美IPO市场:最好VS最糟

用“一枝独秀”形容2022年的中国内地IPO市场,丝毫不为过。

根据彭博社最新数据,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内地IPO市场的融资金额已达9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19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全球募资总额中的占比由去年的13%暴增至46%,几乎是美国的四倍。

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在全球IPO数量同比下滑50%、募资额暴跌60%的情况下,A股IPO数量同比仅减少20%,融资金额还增长3%。

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A股IPO均远超全球其他资本市场,上交所、深交所的融资额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北交所也发展迅速,前11个月融资额已超百亿。

图源:毕马威报告

美国市场方面,今年IPO融资额只有240亿美元,同比下滑近90%,去年位列全球第一、第二的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今年已跌至全球第9和第11。

欧洲和中国香港市场也不乐观,其中欧洲IPO市场到11月只筹了不到200亿美元,与欧美市场联系紧密的港股,IPO募资额也只有125亿美元,同比下滑超70%。

出现这种情况,可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友好性以及IPO市场的回报率等方面分析。

今年以来,尽管持续遭疫情冲击,中国仍是全球经济最有韧性的国家。在今年4月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二季度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中国市场受全球波动的影响较小,就内部而言,中国的通胀较低,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股市估值更具弹性。”瑞银中国环球银行业务主管Mandy Zhu表示,当全球央行都在努力应对通胀飙升时,中国的物价压力却相当温和,利率也下调了。

美国正好相反,由于通胀难以抑制,今年美联储开始激进加息,分析师持续警告经济衰退即将到来。上半年,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萎缩,股市波动性也随之攀升,市场开始对成长类公司大杀估值,投资者也开始避开高成长公司,而这类公司是IPO的主要来源。

欧洲经济同样前路艰难,由于地缘局势紧张、能源价格飙升、家庭购买力承压、融资条件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这无疑给初创企业上市融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纽交所 图源:《华尔街日报》

实际上,欧美IPO市场去年刚经历火热的一年,其中美股发行416宗IPO,筹资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80.6%。但这其实是美联储大放水带来的热钱效应,叠加美股灵活的上市机制,共同造就了去年的IPO神话。随着美联储加息大幅收紧流动性,各类IPO泡沫被很快刺破。

今年,纽交所只有两宗IPO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欧洲只有一宗,中国香港有三宗,而中国内地有九宗,约占全球所有此类规模或以上交易的40%。

美国从事IPO业务的银行家和律师表示,他们暂停了今年几乎所有预期中的IPO交易,那些决定在今年秋季或初冬上市的公司可能需要将估值减半。此前两年美股市场一路飙升,私人投资者以极高估值向尚在亏钱的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

“通常来说,上市公司数量变少对经济和投资者而言是个坏消息,IPO可以让更多小型投资者受益于未来的成长。”《华尔街日报》文章写道,今年有可能成为美国IPO市场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这让刚刚起步的公司几乎别无选择,只能继续烧钱,等待股市平稳下来。

2022年全球IPO市场充满挑战

欧美共通的因素之外,美股IPO骤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监管机构针对中企开展审计。

被迫退市的可能性增加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让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骤降,不少在美交易的中概股选择回到A股或在中国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以降低风险。其中,今年回归A股市场的中移动和中海油合计募资接近137亿美元,也是A股今年前两大IPO。

与美国态度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正愈加开放和包容。

潘向东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近些年,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果,无论是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到设立北交所的尝试,已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拓宽资金包容度和覆盖面,从而更好地为不同创新阶段的企业提供及时的资本支持。

针对在美上市中概股的遭遇,港交所自去年底也开始调整相关规则,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自今年开始多家中概股回流,包括知乎、贝壳、金融壹账通及名创优品等多只中概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拓宽了港交所投资品种,有效降低了退市风险。

同时,新股回报依旧可观,也在吸引着更多资金涌入A股。今年A股IPO股票的平均回报为29%,好于美股的5.5%,港股IPO股票则平均下跌6.2%。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为13%,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将更强调科技兴国和制造强国

仔细观察今年的A股IPO市场会发现,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已成为募资主力军。

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今年将分别以超过140只新股和超过110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的三分之二。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将分别以超过2300亿元和超过1700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占A股总融资额将近七成。

A股IPO市场不同板块募资情况 图源:毕马威报告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IPO是由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商业软件初创公司、机器人公司、新能源公司和其他开发高端技术的公司进行的。今年8月,国产CPU巨头海光信息和国产医疗设备巨头联影医疗相继登陆科创板,二者分别募资108亿元和110亿元,也是中移动和中海油之外最大的IPO。

近两年,A股前十大IPO

潘向东认为,这些现象说明科技创新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高端制造、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错失工业革命机遇,成为世界现代化的落伍者。吸取惨痛教训后,大力发展科技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然之路。近些年,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作为我国首个实行注册制的场内市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不同于主板,科创板上市标准弱化利润指标,强调科创指标,专注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市场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

2019年,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 图源:上交所

潘向东向观察者网指出,经过三年多建设,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并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提升了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自主性和安全性。当前,面临百年变局叠加新冠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正遭遇巨大挑战,加之少数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快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从经济发展安全角度来看,未来中国将会更强调科技兴国和建设制造强国。

科创板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之地是去年11月开板的北交所。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共有123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总募资额268亿元,总市值近2000亿元。梳理可发现,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科技软硬件、新材料等领域,目前已有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潘向东表示,北交所的上市标准较创业板、科创板略低,在专精特新培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北交所的设立,不仅补足了中国资本市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体现了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努力与成效,即实现了为不同阶段优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中国资产仍将有很强吸引力,原因有哪些?

在今年IPO市场领跑全球后,明年中国市场还会延续这一态势吗?

实际上,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近期已有不少外资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彭博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顶级基金经理大多看好2023年的中国股市,预计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股市可能会持续上涨。

在经历了艰难的一年之后,中国股市在2022年很可能以大幅反弹结尾。今年11月,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近10%,是自2020年7月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月,香港恒生指数在11月累计上涨26.62%,创下近10年最大单月涨幅纪录。

上证指数近一个月以来的走势

潘向东向观察者网表示,展望2023年,中国资产仍将存在很强的吸引力。理由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明年我国仍将维持较为积极的维持稳增长的政策基调,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同时聚焦自立自强的科技政策和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政策。 因此,我们认为明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在政策呵护下将有所改善,预期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也将有所减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从而带动消费逐渐复苏,明年GDP增速有望在今年增长较低的基础上实现提升。 第二,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美联储连续快速加息导致美国经济动能下行,甚至经济衰退风险可能会加大,预期后续加息步伐将有所放缓,中国跨境资金流出现象将有所改善,美元指数在2023年偏弱的基本假设下,人民币汇率预计将稳步回升,因此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也将有所提振。

他认为,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及国内稳定经济政策不断落地生效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将继续稳步复苏,从而为融资创造有利的基本面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在加快改革和日益完善,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加速推进,以及更多制度性改革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增强A股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毕马威对2023年进行展望时指出,A股IPO上市申请踊跃,信息技术、媒体和电信业及工业制造仍然是主要动力,超过880名申请人提出IPO上市申请,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和工业制造占申请个案的70%。

“未来更多优秀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并闪亮登场A股,A股IPO市场有望在2023年继续保持其韧性与吸引力,前景仍将看好。”潘向东表示。

【相关文章】

主板IPO提速但不会超速 单票收入有望增加

美股收盘:消费者信心显著复苏 三大指数均涨超1% 中概股普遍上涨

午评:沪指跌1% 医药、信创概念股逆势活跃

收评:沪指大涨1.4% 医药医疗股掀涨停潮

“已申请在美国进行IPO ”?极氪回应:不予置评

如何防止短线被套 试试这样操作来减少被套概率

曹操出行回应明年4月IPO传闻:不予置评

港股IPO周报:零跑汽车破发几近腰斩 中创新航结束招股

又一龙头拟定增!A股房企再融资队伍再扩容

高盛:瑞信或面临80亿美元资金缺口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20zoyd5a.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