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双标”风波背后,海天味业业绩失速

日期:2022-10-10发布:www.qubaike.com

卷入“双标”风波背后,海天味业业绩失速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近日,有着“酱油茅”之称的海天味业,因食品添加剂相关的话题成为了舆论热议的中心,有网友称其出口国外的产品和国内销售的产品存在配料双标问题。

对此,海天味业几日内连发两则声明称,公司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要求,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外的内控标准均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身陷舆论风波的海天味业,在2021年年报中为自己定下宏大目标——2022年全年要实现280亿元的营收、74.7亿元的利润以及营收利润12%的双双增长。

然而,上半年海天味业取得135.32亿元的营收、33.9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以这一成绩来看,海天味业没能完成目标的一半,下半年想要完成此前定下的年度KPI,海天味业仍存在不小的压力。

事实上,2017年以来,公司利润增速逐年下滑。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千禾味业、中炬高新等对手向其发起的挑战,海天味业将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至粮食、饮料领域,但目前新业务尚未对其营收形成足够支撑。

海天味业陷双标质疑

不久之前,短视频博主辛吉飞因用食品添加剂合成常见食品的视频而爆红网络,并一举收获900逾万粉丝。辛吉飞走红的背后,不仅带火了“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等话题,还将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一次提升至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辛吉飞发布的众多视频里其中一条涉及调味品行业。这则视频中,辛吉飞称勾兑陈醋、勾兑酱油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事情,随后他便用50g盐、50g味精、5g呈味核苷酸二钠、一小管高浓缩酱油香精、50ml焦糖色素、果葡糖浆、真酱油、防腐剂等原材料制成了一瓶“科技生抽”。

虽然辛吉飞在这则视频没有点名具体的品牌,但身为“酱油一哥”的海天味业却因此受到波及,9月30日海天味业发声明进行回应。

海天味业在声明中表示,近期与“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有关的话题热度很高,部分短视频账号却借机利于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恐慌,制造并散播谣言,“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安全”,将酱油致癌、掉头发的标签贴在海天产品身上,严重损害了其品牌形象。

海天味业还郑重强调,公司所有产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要求。

然而,这边的风波还未完全平息,另一边又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称,海天在国内外上架的酱油产品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国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中,除了大豆、食盐、砂糖等原料外,寻不到食品添加剂的踪影;而国内销售的海天酱油,除了必须的原料外,还含有多种添加剂。

雷达财经注意到,事实上海天味业国内也有0添加的产品,不过此类产品的售价相较普通版本售价更高。

面对产品配料双标的质疑,海天味业于10月4日再度开嗓。海天味业表示,“作为一个有300年品牌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天一直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生命”。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数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外的内控标准均一致。

海天味业还指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对应的产品标识有所不同,可以称之为“一国(地区)一标”,国内外的食品行业及非食品行业很多都这样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口的产品就一定比国内的产品好。

随后,中国调味品协会紧随海天味业也在当天发声。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声明中称,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同一类产品的标准会有所不同,但是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此次事件的发生,对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和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协会对此深表遗憾,并支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多方出面发声并未完全打消消费者的疑虑,海天味业还因此陷入“既当裁判,又做运动员”的质疑。

有网友发现,该协会此前公布的专家工作委员会领导机构名单中,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位列其中,其担任副主任委员;而该协会下设的酱油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秘书长也均来自海天公司,分别由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和副总裁黄文彪担任。

此外,海天味业还参与起草多个调味品国家标准,如目前实行的配制酱油(标准号SB/T 10336-2012)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佛山市海天调味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对此,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杨晓军主任指出,通常调味品中加入添加剂是为了增强风味,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损害,因此有添加剂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就是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但添加剂若使用超标,长期食用肯定是有害无益的。

经济日报则对此次事件发表评论称,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是否健康安全要看科学评判。面对“双标”指责,商家不必过度反应,应在解释清楚事实真相的同时,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

海天味业业绩降速

深陷舆论风波的海天味业,不久前刚刚公布了其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营收为135.32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123.32亿元实现9.73%的增长。其中,今年第一季度海天味业的营收增长几乎停滞,72.1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0.72%。

分产品来看,上半年酱油产品取得74.93亿元的营收,大约占到海天味业总营收的六成;耗油产品仅次于酱油产品,在上半年斩获22.09亿元的收入,占到海天味业同期总营收17.41%的份额;调味酱产品则排在两者之后,上半年取得14.22亿元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11.21%;包括料酒、食醋等在内的其他产品,合计取得15.64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9.57%上升至12.33%。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的收入高度依赖线下渠道。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通过线下渠道取得的收入为121.52亿元,占比超过95.77%,去年同期占比更是高达97.86%。

海天味业线下渠道规模惊人的营收,离不开其庞大的销售网络。目前海天味业的销售网络已辐射至全国的31 个省级行政区域、320 多个地级市、2000 多个县份市场,旗下的产品在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均有销售,海天味业的足迹还进一步延伸至海外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之对应的是,上半年海天味业通过线上渠道取得的收入为5.36亿元,线下渠道的收入是线上渠道的22倍还多。有市场人士认为,在电商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的当下,线上渠道收入份额占比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海天味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摊子越支越大的海天味业,赚钱的速度却开始放缓。自2017年以来,海天味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1年,海天味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21%、23.6%、22.64%、19.61%、4.18%。

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仍旧没有扭转这一趋势。上半年海天味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93亿元,上年同期为33.53亿元,同比小幅上涨1.21%,增速再一次变缓。而拆分到季度来看,海天味业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更是出现下滑,18.2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36%。

雷达财经注意到,由于材料价格上涨及产品销售增加,海天味业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85.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4.58%,营业成本的增速大于同期9.73%的营收增速。

面对成本的上涨,海天味业选择涨价。早在去年10月,因各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的原因,海天味业时隔五年之久再次官宣涨价。经海天味业公司研究,决定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价格调整的幅度在3%至7%区间。

然而,即便采取了提价的手段,海天味业仍旧没能实现毛利率的上涨。上半年海天味业于食品制造行业的毛利率为38.0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39个百分点。

强势业务见顶,海天味业急需新增长点

天眼查显示,2014年2月,海天味业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展至今,海天味业旗下拥有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500多规格的产品。仅凭酱油一款产品,海天味业的产销量便在行业内连续二十五年夺得第一。

纵然海天味业长期霸占着市场的龙头地位,但调味品赛道内的诸多对手,如千禾味业、中炬高新、李锦记都试图从其手中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发展,调味品行业正上演着激烈的厮杀。

与此同时,调味品行业整体的增速也有所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酱油产量自2015年达到1011.9万吨的峰值后便有所回落,去年产量仅为788.15万吨。同时,国内人均酱油的需求量也从2015年的7.28kg降至2020年的4.86kg。

另据平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0年,中国酱油行业零售额从411亿元增长至874亿元,年复合增速为9.9%。但其实自2016年,国内酱油行业的零售额增速均低于10%,其中2019年的增速更是6%出头。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和难以突破的固有业务的瓶颈,海天味业急于寻找下一个新的增长点。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海天副总裁管江华便透露,公司将加快打造上下游兼容生态圈,拓展新品类,如粮油米面、火锅底料、醋酒等复合调味品,构建新的增长点。

自去年年初至今,海天味业业务的版图已拓展至米面粮油、饮料等领域,陆续推出名为“油司令”的食用油产品、“地理印记”系列大米产品、“爱果者”苹果醋饮料和“喜悦满满”胡萝卜发酵果蔬汁等产品。

除了强势产品业务接近天花板的忧虑外,让海天味业同样捏一把汗的还有其在二级市场上并不亮眼的股价表现。截至9月30日收盘,海天味业报收82.82元/股,当天收跌1.4%。据了解,海天味业巅峰时期市值曾一度逼近7000亿元,还被冠以“酱油茅”的名号。目前来看海天味业昔日的风光不再,最新市值为3837.7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海天味业虽然对食品添加剂相关质疑进行了回应,但与其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海天有关的投诉共70条,其中近期有多名消费者反馈,自己在购买的海天味业旗下的产品中发现蛆。

海天味业身为调味品行业的领头羊,接下来将如何应对增长方面的瓶颈?又能否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力挽狂澜?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Finance(ID:leizhuba)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中炬高新退地罗生门

青岛云上海天2022年12月8日15:30提前闭馆

李宁新品被批精日辱华,这次有点冤

海克斯事件后,“0添加”也成了骗局?

海天味业添加剂风波影响几何?超市未下架 经销商称销量有下滑但好于预期

海天味业陷入多事之秋

【环时深度】操弄“人权双标”,美在全球制造动荡

姚振华揭开最后一张底牌

2023上海春节天气预报(两头雨中间多云-5℃-9℃)

茅台又成焦点,北上资金抛售超60亿!公募、海外巨头却买买买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2k4gr5ys.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