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在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跟各国多交往。而同各国交往的方式当中,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民间交往渠道。虽然疫情让外国人难以前往中国旅游,但我们也可以为日后的开放做好准备。 鉴于中国人前往其他国家的文章,研究,乃至中国普通旅行者的见闻记录已经非常多了,我就不再狗尾续貂——此处反向说说外国人来华的各种记录。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平章】
今年下半年亚洲最热新闻应该就是佩洛西窜访一事了,除了越南,东南亚绝大多数普通网民的反应都很一致——“佩洛西啊佩洛西,你跑来惹这趟子事干什么啊!我们就想过好小日子你在这里搅什么浑水!”
不得不说中国的政策和形象基本上还算深入人心,威武而不暴力,拉着大家一起做生意,这种形象也是东南亚对华基本没有敌意的基础。
我在建立HiChinaTravel旅行网的过程中碰到过大量来华、在华的旅客,我个人也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好友,所以我们对于外国旅行者和常驻在中国的外国人拥有大量数据和研究,对这些外国人群体算是略有了解。本次我们就先从东南亚国家开始说起,力图为大家展示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为国家做些什么。
越南:打工人非常多,最爱桂林、昆明
以越南做一个例子,该国一直对中国有极为复杂的感情——亲近和畏惧交织。历史上两国既有老一辈革命领袖并肩作战的交情,又有兵戎相见的流血战争;他们既有自诩“小中华”的傲气,又有担心北方大国“自古以来”的恐惧。
HiChinaTravel在海外的Facebook主页因为发了汉服照片,被越南人认为是越南服,于是上千越南人前往HiChinaTravel刷差评
随着最近一二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同越南接壤的云南和广西两地,国境线两边的生活水平差异之大已肉眼可见,导致大批越南民众对中国产生敬仰情绪。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越南作为一个人口近亿的国家,它只是相对中国比较小而已。其内部的南北差异、城乡差异非常大,类似中国北上广深和西部乡村的差异,所以绝不可简单概括它的情况。
河右岸是中国河口县,左岸是越南老街市 B站up@洞海cen山 的视频截图
越南人农闲时前往云南、广西打工的非常多,他们一般来自接壤中国的老街还有太原、海防等地的农村,月工资在一千二百到两千元之间(2019年水平)。由于资金不足,他们很少旅游,挣来的钱绝大多数要在边界附近换汇补贴家用(边界民间换汇汇率比官方汇率划算)。
不过据我们疫情前在广西北海、防城港等地的走访调查,对多数在边境省份打工的越南人而言,心中最理想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是桂林和昆明。因为听说这两地风景很好,而且对他们来说,成本也还算可以接受。如果要到这些地方旅行,疫情前主要的出行方式是大巴和火车,最近通过高铁前往桂林和昆明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寻找住宿对他们来说是个问题,很多国内酒店不接待外籍客人,所以他们大多选择有接待能力的七天、如家等连锁酒店。平均下来,玩个三四天,人均消费一两千元,还是能够接受的。
越南打工者一半来自老街、太原、海防三地的农村
在华越南留学生的统计数据我们公司收集的较少,但就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接触(比如观察招来的越南实习生等方式)来看,普遍学习是较为刻苦的,丝毫不输于中国国内的“做题家”们,因此奖学金是很重要的生活费来源。
越南学生来华多数可以得到两国政府和在华大学的奖学金(为了奖学金就能选择一个大学的基本上是非洲学生,他们一般还是会选个好学校申请),但一般来讲,他们的住宿和学费比中国学生高得多,所以奖学金与其对抵,扣除之后人均手上每月能剩余1500-2500元,通常家里再每月赞助几百千把元,据我了解最后的数字基本上和现在一线城市的中国大学生生活费差不多。虽然离花天酒地那还差得远,但在华生活是不愁的。
他们旅行一般选择周末+没课的一两天,总计三到四天的中短途旅行,跟团的汽车和火车游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越南留学生 图片来源:越南时报
从越南本地出发的旅游者,如果是来自河内、胡志明市这样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或是以上,基本在旅行上就跟普通中国人没什么差别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文化凭借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以及国内网剧平台等大举输出至东南亚地区,使得中国明星、中国剧和网红目的地在越南基本上也算家喻户晓,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大举对外输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人前来旅行。
HiChinaTravel在2019年做越南市场调研的时候,15-25岁女性群体绝大部分最想去的中国旅游地是重庆和凤凰古镇,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因为TFboys彼时在越南的知名度极高,而三位团队成员的家乡分别是重庆和怀化(离凤凰古城近),这也算是我国文化输出带来了经济上的一点好处。
其他越南人群体对于中国的旅游印象,则更多偏向于北京、上海、西安这一类最著名的经济或是文化古城,说明我国其实有很多好地方并不为越南人所知,哪怕对方是来往密切的邻居。在认知输出方面我们可能有,但远远不够。
中越边界友谊关,此处原名镇南关,笔者个人旅行时拍摄
缅、老、柬、泰:天然亲华,以近边境旅游为主
至于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四国,天然跟中国要更加亲近。他们不仅在贸易上高度依赖中国,实际在安全上也非常倚仗中国。
因为越南在南北统一后爆发出极高的侵略性,一口吞掉柬埔寨,附庸老挝,甚至开始同泰国在柬-泰边境交战。我在和泰国老一辈商人闲聊时,对方就表示,感谢中国当年出兵,在北方策应泰国的反侵略战争。此话一出,我当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这一“美丽的误会”——当然如果国家当年决策时确实考虑到了这个,那着实是深谋远虑。
所以中南半岛国家除越南外,民间对华友好度不分贫富、城乡,普遍比较高——就是因为有越南的存在。熟悉东南亚的人都知道当地有一个奇妙的比喻:东南亚老乡们觉得越南是大哥,不服他就要被揍;但因为北面有一个中国大老板,所以大哥现在也不敢轻易动手打人。
在华的这四国人,缅甸人、老挝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聚集在芒市、临沧、景洪、蒙自、个旧等地从事边境贸易和打工,买卖玉石、木材、橡胶制品(跟中国普通人关系最大的应该是乳胶枕头)等等。能来华的这四国人士基本上也算是吃苦耐劳的,所以差不多跟中国人同工同酬。
缅甸、老挝人一般聚集在芒市、临沧、景洪、蒙自、个旧等地
在疫情前他们在华人数不少,常驻的有数十万。旅游的话,基本上也是近边境旅游为主,每次花费在2000元以下,时间也基本上是五天之内。
如果我们的旅游部门宣传更到位一点,对应旅游开发和服务做得更到位一点,哪怕是云南的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腾冲等地对于东南亚各国而言都应该是不错的旅行目的地。再加上,中南半岛正在铺设的泛亚铁路会极大方便人员往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结束后有更多的东南亚人会来中国,他们在赚钱的同时也能玩到更好的地方。
中老铁路及泛亚铁路示意图
新、马:偏爱寻根之旅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作为典型的华人国家,那里的人们在中国工作生活学习已经非常熟稔,他们对中国社交网络、媒体娱乐平台的使用同普通中国人几乎一模一样,语言理解几乎毫无障碍,在旅行方面能跟中国旅客的种草-打卡流程几乎完全重合,所以就旅行消费而言,这两国人跟中国普通人几乎没有区别。
像国内的各种境内游报告,如果把“中国”两个字替换成新加坡/马来西亚,报告也是成立的。自驾游之类的旅行方式,只要在中国常驻,他们基本上也是用本国驾照加考科目一就可以领取中国驾照,难度不大。
对他们来说,唯二的限制是前往西藏必须提前申请入藏函并跟团出行,以及国内相当大部分酒店并不接受外国旅行者。这两处是我们收到来自新、马二国旅行者最主要的反馈,略微麻烦,而且以中国旅游行业的实力暂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就在华旅行目的地而言,新、马两国旅行者有个特点:喜欢寻根旅行。
鉴于东南亚华人,尤其是马来西亚祖上基本来自于中国潮汕、闽南、海南三个地区,不少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上在中国都有远房亲戚,有些还能在族谱上找到自己名字,所以广东、福建、海南三地毫不意外的成为新、马旅行者的必去目的地。
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是法律意义上的二等公民,但从未放弃过自己对于中华身份和文化的认同,这一点难能可贵。抗战时大批南洋人士回到中国参战,南洋抗战捐款不计其数;后来马来西亚政府直接拒绝承认和资助华文学校,当地华人也咬牙办下了众多独立学校,坚持中华文化教育。他们不负中华,我们也不应该把他们拒之门外。
尊孔独立中学,马来西亚吉隆坡,笔者个人旅行时所摄
东南亚,国内旅游业大有可为
印尼、文莱、菲律宾三国,我个人了解程度有限,也不敢妄言太多。比如,菲律宾人旅行和在华的侨民绝大多数都在上海,这可能跟中菲两国签订的服务贸易协议有关系,等等。
东南亚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能完全概括。毕竟东盟十国加起来小十亿人,人口体量跟中国算一个级别的;中国出海的商业和政治行为多如牛毛,但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或被动的了解我们的对象,完全不知道当地的社会运行规范。对当地文化和历史渊源没有深刻理解,那很多事情就是无根之萍。
东南亚各国有什么民族?各国之间、各国派别之间政经关系如何?老百姓如何看待彼此(以及中国)?如果中国做了A事情,某国的老百姓的反应可能是B还是C?这一点是需要大学的东南亚各语言院系发起,商界政界配合的。系统性地研究他们,真正去和各国老乡们下地打交道,而不是坐在房间里面搞翻译,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把这一票国家拉到中国的战线上来。
除此之外,我作为一个旅游工作者,一直“吐槽”我国的旅游签证实在是太难拿以及太贵了。东南亚只有新加坡和文莱是可以免签入境中国旅游的,这一点在接下来蓬勃发展的APEC和RCEP框架下着实有些不大够看,旅游业界也在民间和官方层面一直推动旅游签证简化、甚至免签旅游。
既然中国的目标是在东亚、东南亚区域进行整合,那必然不能只有政府间的交流,老百姓之间的交流同样、甚至更重要。一个东南亚老哥只要到过中国,亲身把中国走一趟,了解了中国的美景和美食,体验了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和中国人多聊聊,谈天说地——那英美系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基本上都会成为废话,毕竟眼见为实。
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除了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还有一句“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旅游作为一个让各国人民能够沟通交流起来的好方式,我们认同这一点,并且在这个方向上,争取为共和国的伟大理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4r3elcnq.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