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添加剂风波,让调味品企业海天深陷其中。连日来,海天多次发布澄清声明,大方向上并无差池,但细节中却处处藏着魔鬼,不仅没能挡住外界“双标”的质疑,反而一再让企业成为众矢之的。
食品添加剂,是人工加入的化学品,控制在一定的量内,并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这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带着魔幻的“海克斯科技”,短视频博主仿佛有备而来,引起舆论关于添加剂的口诛笔伐。
有理有据也好,营销炒作也罢,是非对错很难一言以蔽之。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海天要做的,是耐心地答疑解惑,科学地回应关切,而不是态度强硬,据理力争。字里行间高高在上义正词严,透着告知消费者和教育的气味。
对于短视频是否造谣,要与消费者的正常质疑区分。消费者拥有知情权,添加剂的存在让人担心质量安全再正常不过。
在相关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海天应该“听得进”各种声音,多元的信息流动和准确的信息触达,才能更有利于接近事实。因此,学会平视和聆听,往往比强调自身的所作所为更容易被接受,比所谓的“自证清白”更有意义。
危机公关,首先要懂得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现代公司治理,妥善应对舆论危机的能力不可或缺。这也是整个事件中海天必须要补的一堂公关课。
添加剂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是企业理所当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个责任首先是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保障。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市值几千亿的上市公司,符合国家标准是底线,消费者对其生产的产品有更高期待和要求,企业应尊重并给予充分的理解。
而复盘这场舆论风暴的主角,食品添加剂并非魔鬼,是否健康安全要看行业标准和使用剂量,方可作出科学研判,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问题并非第一次。网络成为放大镜,各显神通的博主们推波助澜,不经考证的信息形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其后果远远超过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各司其职的添加剂,在可控的安全标准下,或增加味觉和色泽,或延长保质期限,本质上减少了制作美食所耗费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劳动。
反过来,完全以纯天然生产方式生产食物,并非“好”的唯一标准,它们耗费的劳动会上升、成本会增加,味道随之下降。因此,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餐饮工业进步的表现。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追求的多层次化,千人千面之下,每个人对添加剂的认知不同、认可程度不一、各有所好也很正常。不喜欢的可以选择不吃,但不能不允许其存在。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相关文章】
★ 青岛平度市11月27日报告无症状感染者涉及的主要风险点位
★ 10月券商金股组合格局生变:赛道股推荐热度下降,医药、食品饮料成为新宠
★ 海天味业被冤枉?卡夫亨氏的味事达酱油也有添加剂,包括山梨酸钾
★ 公募轻配海天味业 整体持仓97亿占比仅2.5% 3800亿“酱油茅”为何竟未入基金法眼?
★ “酱油茅”三季报出炉!海天味业前9月利润基本持平;预计采购成本下行空间有限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57t2rp9v.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