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天下实验室(ID:vistaedulab)
嗨,欢迎关注看天下实验室!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一起去过有趣而丰盈的人生。
普通并不是一无是处。
撰文 | 徐梦玲
“我想着要不要把身份证给烧了,这样就能合理逃避考研了。”冷冷在跨专业考中文系研究生的两年里,过得失魂落魄。
“考研的时候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从小成绩优异的冷冷发出了感叹。
“我想,慢慢会和解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发现自己是普通人,无法接受,后面会发现大家都是普通人,失败、挫折、低谷,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冷冷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曾经,成功学被奉为圭臬。家长忙着“鸡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忙着“卷”成绩,高中围着高考转;大学围着绩点和考研、考公转。人人都向着金字塔尖爬,成功的标准愈加单一。
大学毕业,刚入社会,一批从小“卷”到大的年轻人已经疲了。和父辈不同,他们开始反思成功学的“陷阱”,普通学正成为显学。
2021年3月,普通学小组在豆瓣成立,六万多人涌入小组,分享自洽之旅。“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个成功者。但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如何接纳自我,如何做一个珍贵快乐的普通人”,小组介绍写道。
2020年,清华大学出现了学生自制的“特普通奖学金”,以勉励校园中沉默的大多数。奖项候选人都是“反卷”人士,有想成为一只猫的,有休学做游戏主播的,有微积分只得“F”的……
我们发现,很多“皈依”普通学的年轻人往往是他人眼中的榜样。学业上的好成绩让他们承担着外人过高的期待。对他们而言,做一个普通人是一项需要鼓足勇气去争取的权利和自由。
普通并不是一无是处。普通学的流行是年轻人对“内卷”的一场非暴力反抗。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发出呐喊:“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在这个时代,你敢回归平凡,做个普通人吗?
985毕业,我还是那个我
大三下学期,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就读的冷冷萌生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她想要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
冷冷高中时喜欢化学,高考第一志愿选了哈工大的化学专业。到了大学,她发现化学需要大量做实验,注重探索物质的世界,而冷冷并不喜欢整日泡在实验室里。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在中文系读书上课,和同学们谈古论今……”中文系对冷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第一次考研,冷冷零基础备考,没有上岸。许多亲友对冷冷发出疑问:“你竟然没有考上?”在他们心中,冷冷成绩一直很好,考试不在话下。
毕业时,冷冷的室友一个顺利保研,一个考上了体制内稳定的工作,一个即将出国。
“大家都达成了目标,我什么都没有。”大学毕业典礼结束的第二天,冷冷没有眷恋,匆匆地离开了哈尔滨。
二战考研期间,冷冷的状态更差了。
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冷冷心态崩了,彻底弃学,一个人窝在家里看推理小说和动漫,最后18天才重新投入学习。等待成绩的最后十天里,冷冷忐忑不安,暴瘦十斤。
幸运的是,她这次成功上岸了。
自由散漫的冷冷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过得充实满足。她基本没因为别人的优秀而郁闷过,“我一个本科化学,半路出家的人,比别人差才正常。”
“不过,我也不是躺平,只是接受别人的优秀,以及接受自己的普通,做我能做的,做到我能做的地 步。”
很多人会默认,能考上名校的人就是优秀过人。即便当事人接受自己普通,有时还要面临周围人过高的期待,但高考分数并不能全面给一个人下定论。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的许以宁考研失败后,选择来到浙江省的一所县城中学教书,任教两个班级,要教100多位学生。
这所初中是几所农村学校合并起来的,生源与资源很有限。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且家庭情况复杂,存在父母离异、重病、残疾,甚至犯罪等问题。学校很多学生最后是读职高,或者辍学。
因为常常达不到校长制定的指标与期待,许以宁有些苦恼,“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对我有非常高的期待,这种期待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许以宁长叹一声,认为也许是自己能力不够,也许是没有适应当地的教学节奏,不然校长为什么总有各种理由批评她没有全心投入工作,与他预期的结果有落差?
回忆当初求职的经历,许以宁认定:“我的简历没有丝毫亮点,只有我985的学历是亮点。”
本科期间,许以宁读的不是师范专业,没有教学实习经历,当时连教师资格证也是刚拿到,“我觉得当时面试我的校长可能就是看重我的学历。”
工作中,许以宁并不认为那些学历低于她的同事和她有区别,“我觉得他们都很厉害,我有时甚至会觉得非常自卑。”
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就读于师范专业,有实践经验,性格活泼外向,有一技之长,能够很快上手教学工作,而许以宁缺乏能够“镇”住学生的经验。
在北师大求学的四年里,许以宁过得很开心,她觉得,汉语言文学虽然不是非常实用的专业,但是可以阻止自己“在精神上滑向媚俗的深渊”。
她也有自己的困惑:“大学真的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吗?”
“我感觉我这个人读完四年出来,我还是当年那个我,依旧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小镇,除了学历,我感受不到自己非常大的蜕变。”
我曾为自己的勤奋感到“羞耻”
“不聪明的人努力十年会怎么样?”UP主“糖果果的未来要发光”给出了答案:“勤能补拙,成为更好的自己。”
果果出生于湖北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求学生涯中, 贫穷与自卑曾长期困扰着她。
高中文理分科时,果果数学成绩优秀,物理欠佳,再三思考后,还是决定选择理科。教物理的班主任却对她说:“物理会学电路知识,你百分之百学不会,因为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果果听后,委屈又自卑,最终选择了文科。
“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成为一个魔咒萦绕在果果心头,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她,要比别人更努力。
奋战高考时,果果平均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寝室熄灯后,她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高考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她的理想值,她考了571分,被湖北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录取。
大学时,果果依旧保持着高度自律和勤奋,每天坚持早起去空无一人的教学楼背书。教学楼里灯亮的那一刻,她觉得“内心拥有无比的充盈感,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凭借专业年级第一的成绩,果果被保送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人大担任课程助教时,果果认识了许多本科生,他们或家境优渥,或天资聪颖,有人高考数学149,有人裸考英语六级600+,有人备考两周,托福103分……
对比之下,果果觉得自己是用“笨方法”换来了今天的成绩。每一次考试她都用心备考,对于自己的勤奋,她表示有些“羞耻”,还出现了“冒名顶替综合症”的症状,即认为自己现在获得的成功不是理所应当的,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我的心里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和很多优秀的同龄人相比,学习方法也没有过人之处,每天就是早起看书,日复一日。”
彻底接受了自己的普通后,果果一边自卑一边默默努力,研究生三年综合成绩稳居年级第一,后来又拿到了北京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的录取通知书。
读博士时,有天晚上果果为了写论文需要处理一些语言数据,花了三个小时都没有提取到自己想要的数据,联想到高中老师的那句话,果果有些丧气,打电话问正在清华大学读数据科学博士的丈夫:
“我真的很笨吗?”
“不会呀,你很勤奋!”
“这不是变相说我笨吗?”
“难道勤奋不算是一种聪明吗?”
果果这才意识到:“勤奋本身就是一种聪明,一种坚持不懈的天赋,不要因为自己非常努力而羞耻,不要给自己贴上标签。”
“伟大的人也无法对抗固执的偏见”,果果在看《杀死一只知更鸟》时被这句话深深触动,从小她被别人给她贴的标签和偏见束缚,经过那么多年才通过自己的努力释然。
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西蒙尼在《我就是个普通人》中写道:“万物都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与众不同,正是通过这些本质,我们才了解到某件事物,而不是通过多余的装饰和称谓来认识它。”
每个人生而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应以外界的评判标准禁锢自我。
不完美,也没关系
“他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他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深夜,患有抑郁症的好友给周然打电话抱怨社交很累,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周然谈及这件事笑了笑,“我似乎经常关怀一些精神有问题的人。”
中考时,周然凭借杭州市前百的成绩进入重点高中,高中时期,她患上了贫血症,需要定期到医院输血。身体状况变差后,成绩也受到影响。高考成绩出来后,周然本可以去省外985读书,但为了更好地休养身体,父母让她选择了杭州一所普通院校的师范专业。
大一时,周然彻底放飞自我,上课摸鱼,期末乱考,一边为自己的坠落痛苦,一边又无法停止摆烂,无法再找到以前那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当时,她身边的一位朋友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症,为开导彼此,周然写了一篇名为《天性和普通学和自我和解》的长文,发表在豆瓣普通学小组。
“好像人如果普通就卑贱如尘埃,就离自己梦想的生活渐行渐远。普通确实如尘埃,但是绝对不卑贱。”
高中在医院治疗时,周然喜欢看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思基的小说其中《罪与罚》让她印象深刻。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将自己放在“不平凡”的位置上,自视甚高,最终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
面对自己的罪行,主人公有社会主义达尔文的倾向,即优胜劣汰,像他一样优秀的人应该活着,不需要自首,不好的人才应该被淘汰。周然认为,“主人公纯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命不凡的心态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主题为《请大胆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视频里说:“只有一个道德僵尸,同时能力无穷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符合自己头脑的想象,但实际上,那个带着欲望、带着黑暗、带着缺陷的自己才是生命力在流动着的真实的自己。”
人应当放下对自己完美的期待,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普通人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真实的人生。
“人好的方面叫崇高,坏的方面叫存在,我处于两者之间,我的名字叫做现实”,周然觉得,现实就是普通而通达,学会通达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从人的本质出发认识自己。
9月开学,周然步入大四,准备考研,但她没抱很大希望。最近出门时,重重地摔了一跤,她决定先好好休息。
“我觉得能够健康、平淡地过完自己这一生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富大贵,也不需要有什么成就。”
用小确幸对抗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如果你问这一代年轻人三年之后会干什么,估计大部分人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三年之后我也许还在体制内,也许考研成功。”在县中教课的许以宁说。
冷冷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主职是写公众号文,领域是学习方法和个人成长,并且还是知乎关注高达73万的博主。“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同自己和解,在这个基础上,去认真生活,努力工作,挺好。”
果果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小孩。她的教育理念是想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鼓励孩子成为一个努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满足外界的期待。”果果说。
“至少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这样——就是通向世俗所谓‘成功’的渠道过于狭窄了。整个国家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很单一。” 项飙与《公正》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在牛津中国论坛对谈时说道。
“我们可能确实需要特定的程序、透明的标准。所以我不是说我们要摆脱所有的程序,而是说我们要拥有更多的路径。应该‘百花齐放’,让人们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规定了某种特定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
冷冷觉得,大部分人总是期待以后的巨大幸福,却忽略了当下微小的快乐。
“微风、阳光、植物、烤肉、猫咪、冰可乐……这些完全发自内心的快乐,不需要他人的认可,不为了满足社会的标 准。”
“多积累一些确定的快乐,我们才得以对抗不确定的痛苦。”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许以宁、周然为化名
ID:eamasterkwds
【相关文章】
★ 广西90后女教师:11年前偷偷填师范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
★ 中学生的花式笔记,图文并茂令人神往,网友:教材出版后继有人了
★ 深圳美女副校长:喜欢读书、爱穿旗袍,却因"抄得太狠"被赶下神坛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cdxf4sa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