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节目为啥要请明星?制片人:他们穿针引线,内容输出还靠专家

日期:2022-09-20发布:www.qubaike.com

考古节目为啥要请明星?制片人:他们穿针引线,内容输出还靠专家

【文/观察者网 张照栋】

“三星堆考古工作舱的镜头在我心里是可以封神的程度了,这也太震撼了吧!”

“老祖宗这薄如蝉翼的制金工艺是真实存在的吗”

当三星堆祭祀坑的考古现场出现在眼前时,观众们瞬间不淡定了,连声直呼震撼。而做到这一点的,是河南卫视和优酷联合推出的一档文化探索类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现场 图源:《闪耀吧!中华文明》

《闪耀吧!中华文明》于9月2日上线,至今已播出三期。节目采取了“真人秀+纪录片”的形式,并且将解谜推理、CG动画等元素融入考古科普,新颖的表达方式得到众多观众的称赞,豆瓣评分拿下了8.5的不俗成绩。

不过也有观众指出,节目的创新尝试值得称赞,但有些用力过猛,应该适当弱化脚本和演员的存在。

节目制片人冉亚博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节目融入解谜推理和国漫动画的元素,是为了让原先相对严肃专业的考古类节目更加精致化和年轻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去了解中华古代文明和考古知识。

至于节目选择明星艺人来作为“文明追光者”,冉亚博表示这可以吸引更多传统纪录片受众群体以外的观众,并且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去推理解谜,观众更有代入感。不过冉亚博强调道,艺人在节目中主要是“穿针引线”,节目内容的输出主要还是靠专家学者和考古工作人员。

冉亚博介绍,节目组寻访了全国50多家文博单位,拜访联络了100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中有的是各省博物馆的馆长,有些是在遗址一线工作的考古队长,整个节目光出镜的专家就达到32位。“这些专家和考古工作人员应该被看见和被尊重,这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心之一。”

三星堆证实后羿射日真实存在?

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去年3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公布,这个神秘而浪漫的古蜀国文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闪耀吧!中华文明》的文明探索之旅的第一站,也选在了这里。

神秘的三星堆真的印证了古代神话传说的存在吗?循着这一疑问,节目发起人陈坤和他的追光伙伴许丹睿走进了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重点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件文物:青铜眼形器、青铜鸡、青铜太阳轮。雷雨称,这些器物无不反映了三星堆的先民们渴望光明、崇拜太阳的意识。

而真正让三星堆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挂钩的,是著名的“一号青铜神树”。

“一号神树”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是三星堆遗址目前发掘出的6棵青铜神树中最完整的一棵。

雷雨介绍,青铜神树在三星堆文明中是作为祭祀对象来崇拜的。这棵青铜神树净高3.96米,尽管顶端残缺,它依然是全世界最高大的青铜器。这棵树出土时碎成了2479片,还和其他的青铜器残片混在一起。文物修复专家们一点点摸索,克服巨大的的困难,花费10年时间才让这棵瑰丽壮观的青铜神树重现世间。

让人惊讶的是,这棵青铜神树的形制竟然近乎完美地契合了《山海经》中扶桑神树的神话传说。

“文明追光者”陈坤和许丹睿查询《山海经》发现,关于扶桑神树的神话传说是这样描写的:海外之东的汤谷中有一颗扶桑树,上面栖居着十只金乌,九只在下,一只在上。金乌是神话传说中的太阳之灵,这十只金乌轮番向西飞行,从而形成昼夜更替。

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也同样有9只神鸟在下,但遗憾的是,神树顶部残缺,无法确定残缺部分是否是神话中那只居于最上的太阳鸟;此外,而三星堆青铜神树顶部有太阳纹饰,底部则有龙形支脚和山形支撑,这些特征都与古代典籍中扶桑神树“居于水中”“通天大木”的描述相吻合。

那么,只要顶部残缺部分到底是不是第十只太阳鸟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证明青铜神树是否是神话中太阳栖息的扶桑神树。

带着疑问,陈坤和许丹睿来到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找到了当年负责修复青铜神树的考古专家余健。余健表示,青铜神树与远古神话传说已经有一定的印证,那么其顶部残缺部分的推测同样可以从传说中找线索,比如依据后羿射日的传说,青铜神树顶部很有可能是第十只太阳鸟。

不过,余健也补充道,这个也只是猜测推断,目前并没有文物修复的依据来佐证。

专家的话提醒了两位解谜者后羿射日的传说与三星堆文明可能存在的关联,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崇拜太阳的三星堆文明,为何会与射落太阳的救世传说产生关联?三星堆先民对太阳到底是崇拜还是恐惧?

陈坤拜访了地质学家、史前考古研究员刘兴诗。刘老结合当时的气候环境给出了和雷雨不同的解释。三星堆文明所在的古蜀时期,处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的气候灾变时代,经常会有突发性的洪水和连续性的干旱。

“三星堆不是有个太阳轮嘛,一个圆圈,里面太阳有五道光芒。”刘兴诗提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直言这不一定反映了先民们的太阳崇拜,“从我们的角度看,太阳有几道光芒出来,外面一个圈把它圈得紧紧的,这是一种禁锢,这是‘带枷锁的太阳’。”

“三星堆的太阳轮一定要跟后羿射日的神话联系在一起。那时候的太阳不是什么好事情,恨不得一箭把它射下来,用圈把它圈起来。”刘兴诗说道,古代神话传说里的各种妖魔鬼怪,实际上都是当时灾变气候的象征形象,绝非真正妖魔。

因此,像羿射九日、蚕丛开蜀、女蜗补天、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都是对当时人们成功克服灾难的反映。

三星堆之所以能印证神话故事的谜底,就这样在两位“文明追光者”探访考古现场、查询典籍、对话专家的过程中一步步被揭开。

先民们用惊人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将他们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程化为英雄救世的神话传说,并且塑造出众多瑰丽绝伦的艺术品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浪漫想象和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

“专家和考古工作者应该被看见和被尊重”

目前,《闪耀吧!中华文明》刚刚播到第三期,两位追光者来到西安,探询何家村遗宝背后的大唐盛世。在之后的文明探索之旅中,他们的还要走进敦煌、秦始皇帝陵、南海Ⅰ号和殷墟文明现场,探寻更多的历史谜团的真相。

河南卫视《闪耀吧!中华文明》制作人冉亚博在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时介绍道,这趟文化探索之旅选择这六大文明遗址,主要是遵循历史脉络,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节点,从不同纬度展现中华文明的闪耀时刻。

冉亚博进一步解释道:“比如三星堆代表的是古蜀文明,敦煌代表的是丝路文明,唐长安城代表中国古代城市文明,秦始皇帝陵是军事文明的代表,南海I号则反映了中华海洋文明,殷墟则代表了中国的文字文明。”

对于节目创新性地采用“真人秀+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并且融入“悬疑推理”的元素,冉亚博表示,节目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打破和年轻人的沟通壁垒,寻求文化类节目的跨次元表达。

“首先是视角的转化,我们选择用谜题来牵引节目内容,从观众的视角去探索历史谜团的真相,让观众在参与推理的体验中了解考古知识。”冉亚博说道,“我们还直接去到考古现场,让观众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从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

此外,《闪耀吧!中华文明》还采用了CG特效、国漫动画等技术手段来辅助叙事,比如在第一期节目中,用CG特效来呈现《山海经》中扶桑神树、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让观众对我们祖先浪漫而又瑰丽的想象和创造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冉亚博说道:“节目融入国漫动画和CG特效,是希望最大限度地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和文化典籍里的故事能够活起来,用技术来表现艺术,用更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来讲我们中华文明的故事。”

“这些表现形式的创新,我觉得可以让考古类节目原先比较严肃专业的这种形象变得年轻化和精致化。”冉亚博说道。

动画展示大唐长安城

《闪耀吧!中华文明》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良心制作!”“既保持了传统纪录片的严谨,又将考古工作通俗化展现给观众,综艺与考古结合的一次不错的尝试。”

“三星堆考古工作舱的镜头在我心中可以封神,太震撼了!”

不过也有观众指出,节目将解谜推理融入考古节目的尝试值得称赞,但有些用力过猛,应该适当弱化脚本和演员的存在。

冉亚博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节目设立“文明追光者”这一角色,并且选择由明星艺人来担当,首先是希望能有所突破,吸引到传统纪录片受众群体之外更多的观众;其次是两位追光者作为非专业人士,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去进行推理解谜,更能让观众有代入感。

冉亚博强调道:“艺人在节目中的设定主要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节目内容的输出主要还是由专家历史学者来表达。”

她介绍道,节目组一共寻访了全国50多家文博单位,拜访联络了100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中有的是各省博物馆的馆长,有些是在遗址一线工作的考古队长,整个节目光出镜的专家就达到32位。“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站台做背书,给我们的节目把关,我们就有底气把中华文明这个节目给它做好了。”

“我们认为,这些专家和考古工作人员应该被看见和被尊重,年轻一代也不乏对知识类KOL的喜爱和追捧,这也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心之一。”冉亚博说道。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一趴就是数小时

91岁的地质学家刘兴诗,摔伤也不放弃工作研究,把病床摆在了家里

对于这档节目的上线后的成绩和传播效果,冉亚博说道:“《闪耀吧!中华文明》在豆瓣上得到了8.0分,在河南卫视的收视率也相当不错。至于说节目的传播效果,现在聊这个还为时尚早。我们这档节目的初心就是向新一代的年轻人去传递中华文明的文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

冉亚博说道:“如果说真的有年轻观众通过我们的节目开始关注考古,开始慢慢喜欢上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立起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那我们节目的传播效果就达到了。”

【相关文章】

11月29日宁夏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62例

苏州考古遗址有哪些地方?

11月16日起吴忠青铜峡市划分高风险区

12月1日宁夏新增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37例

12月2日宁夏通报全区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吴忠利通区紧急寻人公告(11月21日)

11月30日宁夏通报全区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12月2日宁夏新增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33例

12月4日宁夏新增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28例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dwys1p6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