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要明年才毕业,就读于广州一所“双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王同学依然很着急,担心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最近该校的一次校招会上,王同学发现,企业招人的数量相较于往年有较大减少,招录比例也有较大压缩,但同学们择业意向的集中度则有明显趋同,这让他感觉到了压力。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这也是第一届00后大学毕业生。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47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516万人、毕业研究生89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眼下,今年的毕业季已结束,2023年秋招季来临,大学生择业有了一些变化。
学校:“一把手”工程
今年上半年以来,武汉某高校招生就业处的刘宇(化名)十分忙碌,一方面他要落实学生就业情况并开展访企拓岗、帮扶等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教育部门的核查,“我们像是在经历一场赶考”。
武汉这所高校系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因此把招生和就业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根据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在制造业和销售岗位就业率较高,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如果连续就业率低于60%,相关专业会遭遇警示并且停招学生。”一位老师介绍。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规模和增量均为历年之最,这意味着,2022年的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
“学生招进来之后,我们要把他培养成材,并输送到社会上去,这也是学校的责任。”该校招生就业指导处一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为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要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下称“访企行动”),要求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开通“专项行动电子台账”,适时统计各地各高校专项行动进展,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各地要强化专项行动督促考核,并纳入高校就业工作和领导班子个人考核评优重要内容。”
在主管部门的文件指导下,上述武汉职业高校要求下属二级学院的书记、院长带头走访企业至少100家。“虽然说没有硬性任务,但还是要推进这项工作,并对学校以及专业老师要求考核。”该校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大家不断的去企业寻求一些新的岗位,但毕竟需求是双向的,有时候往往目标单位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错位。
“在我们学校,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是院长负责制,下面具体抓就业的主要是院系书记,再下到办公室主任、毕业班辅导员等,一层一层的往下推。”刘宇说,为了保证毕业生“送的出去”,近几年学校对就业这块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就业质量报告答辩制度”,学校每个二级学院年初提出一些目标任务,到年终的时候学院责任人进行答辩,总结一年的就业工作是怎么开展,就业工作推进的力度等情况,校领导组成答辩小组,对整体评分。
刘宇说,今年,教育部门对学生就业数据的流动以及异动性要求较严,开展定期内部核查,包括对就业材料、合同协议的规范性以及数据的真实性等。
“数据是随时更新,比如说7月份的时候,这名应届生在A单位就业,而到了8月份他已经到B单位了,但是又未与学校汇报,校方无法及时掌握到学生换单位的信息,待到教育部门不定期抽查之际,恰好抽查到学校了,如果不整改过来,会降低学校整体就业率。”前述就业处负责人表示。
“有些学生虽然短期内6月份毕业时实现了就业,但是过两三个月后就出现离职的情况,这也给校方统计学生就业情况带来难题。需要一一核实落实,并上报教育部门以应对核查。”刘宇说。
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上述武汉职业高校还出台了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帮扶,实行“包保政策”。“暑假以来我们就业专题会都开了两次,对学院未就业的学生,进行帮扶分摊,比如一名老师负责3至5名学生的就业情况落实帮扶,直至到他顺利就业为止。”刘宇说。
据上述武汉职业高校提供的数字显示,今年2022届毕业生有4000多人,截至今年9月初,学生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0%,“这在湖北省内的同类高校中,算是比较靠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上述8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还是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动经济持续恢复,积极助企纾困,扩大就业岗位,加大稳就业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学生:首选国企
最近,在王同学就读学校举行的一场招聘宣讲会上,一家建筑行业国企主招土木工程专业背景学生,却一下子涌来了像王同学一样的几十名经管类、文学类专业毕业生。该宣讲会人员告诉前来匿名采访的第一财经记者,公司拟招聘工程技术类和职能管理类岗位比例是8∶2,“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需求量要多一些,职能管理类人员相对较少。”
据该公司HR介绍,虽然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受疫情影响,但该公司长期布局公益建筑领域,主做市政工程等项目,因此对其所处的建筑行业冲击力较小,并且该公司已加大对2022届、2023届毕业生的扩招,预计岗位需求会更多。
不少毕业生现场递交了简历,不过,预计竞争压力挺大。据上述公司介绍,接下来该公司还会在国内多所高校举行宣讲会,预计招聘上百人。
“一场宣讲会有几十人报名,这样算下来竞争压力不小,胜算不是特别大。”坐在一旁的王同学小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同样面临人才扎堆的还有银行业。
9月15日,一名头部上市股份制银行H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国有六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为贯彻落实国家“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扩招人员,在疫情之下,该公司业务也有萎缩,但人数仍在持续扩招。据其介绍,从近年来该公司校招学生录取情况来看,投递简历毕业生与最终应聘成功入职人员,二者比例大概是在20∶1。
“从银行招聘计划披露的岗位信息来看,科技类特别是金融科技类人才相当抢手。”一位参加了某银行笔试的2022届毕业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疫情之下,毕业生们更期待进入稳定型的工作单位。
王同学是985高校经济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他称,2022届师哥、师姐今年也在找工作方面遭遇了重大考验,“往年大家都想去头部房企和互联网公司,但现在大家就(更倾向于)一些稳定的企业,甚至去从事很基层的岗位。”
王同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身边的同学大多期望去银行、国有企业等稳定型的单位,这样未来前途更有保障。
“我们还是比较愿意去国企等公司,这样至少未来工作稳定。”在招聘会上,一旁的毕业生小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4.4%,高于2021年的42.5%,“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毕业生对国企热衷度继续上升。”
自去年以来,王同学的师哥师姐有不少人都向某国内顶级互联网企业投了简历,可是却发现是“石沉大海”,“大家去年就投了简历,可是一直未能有下文。”
最终,王同学的师哥师姐还是没能等到互联网巨头公司的offer,大家已进入其他单位就职。“有的师兄师姐干脆放下‘985’学校的身段,去一些基层岗位,比如大家都去一些证券公司营业部卖基金。”王同学说。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fm71vsp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