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童黎 王濛 编辑/冯雪】
从《太平广记》收录唐传奇《李黄》,1924年鲁迅结合社会新闻写下《论雷峰塔的倒掉》,到1992年边演边唱、大胆反串的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1993年徐克镜头里的《青蛇》,国漫新近演绎的《白蛇·缘起》……白蛇题材向来是中国文艺作品最经典的主题。
图自上海大剧院 下同
11月初,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也上新一台舞剧《白蛇》。
在媒体笔下,这是“45岁芭蕾女王归来”之作。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上海小囡”谭元元带领多位海内外华人顶尖舞者,融合西方芭蕾舞与东方中国舞语汇,共同诠释女性议题。
舞者“梦之队”中的编舞Edwaard Liang则出生于中国台湾,家里只说中文,只吃中餐。他这样评价舞剧《白蛇》:“它不单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首演结束后,观察者网采访到了这位艾美奖得主。他为自己能够加入一支全员华人团队感到自豪,称赞他们是很棒的中国艺术家。
“在美国,我往往是团队里唯一的华人,是美国芭蕾舞团唯一的华人艺术总监。这是荣幸,也是遗憾和孤独。”经常有人问他“如何让编舞‘更中国’”,却不会问别人“如何‘更苏格兰’、‘更英国’”。
到了中国、在《白蛇》剧组里,他不会再被质疑够不够代表性,但他在尝试用自己“能编任何舞”的优势,以融合多舞种的“前所未有的舞蹈”解读中国传统故事。
编舞Edwaard Liang与导演周可、执行编舞杜佳音在线探讨创排细节
这次在上海“世界首演”后,舞剧《白蛇》期待“走向世界”。
此时,会有更多人开始思考:剧情穿梭于1940年代和古代、现实与意识空间是否过于复杂?外国观众能不能看懂?中国舞在台上与芭蕾舞各有其美,扛得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大旗吗?
古往今来这么多版“白蛇”,这次阵容“神仙”
看似家庭生活幸福的妻子近来常常出现幻觉,总看见一个青衣女子幻化成一条青蛇,对她纠缠不休。
妻子心生恐惧,丈夫带她就医,在心理医生催眠下,妻子的梦境被一层层揭开:千年前,西湖边、断桥上、禅院中,白素贞、许仙、小青、法海之间的爱恨情仇一一浮现。
随之揭开的还有妻子“幸福”的幻象。冲破幻象之后,妻子的人生将去向何处……
11月初,多位海内外华人首席舞者、央视春晚压轴舞蹈作品领衔舞者和人气演员组成“梦之队”,以“镜花”与“水月”两组卡司阵容,将西方芭蕾与中国舞、现代舞、武术等元素悉心融合,终于在上海大剧院完成原创舞剧《白蛇》的世界首演。
艺术总监、“镜花”组妻子/白素贞扮演者谭元元,被媒体称作“世界芭蕾舞台上的中国神话”,19岁成为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在舞团历史中没有一位首席舞者在舞台上坚持过这么久。
作为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又一力作,《白蛇》还邀请到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和荷兰舞蹈剧场(NDT)的前舞者Edwaard Liang创作编舞,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操刀作曲,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导师周可担任导演,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撰写剧本,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设计舞台,和“奥运会开幕式”和“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当代艺术家丰江舟、服装造型设计大可等共同参与。
剧中,白素贞、许仙、法海分别对应当代的妻子、丈夫与心理医生,小青则象征着女性心中永不磨灭、天真烂漫、追求独立的自主意识。
在时而精致摩登、时而传统江南的大舞台上,舞者依照惊蛰、清明、端午、中秋、秋分的中国传统节气与节日顺序,带领观众穿梭于1942年与千年以前、现实与意识空间之间,重构解读了家喻户晓的东方故事。
“古往今来对‘白蛇’故事的演绎已经有太多太多了,影视剧、舞台剧、地方戏剧,包括动画片。”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道。2020年,她与谭元元一拍即合,决定兼容东西方元素,在现代背景下表达这个传统故事。
除了游湖借伞、断桥相会、端午惊变、诓许入寺、水漫金山,台上还将上演哪些新鲜“名场面”?据悉,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文交流平台“场外剧目”,舞剧《白蛇》已受到多方邀约,计划于明年展开巡演,一切留待观众评说。
艾美奖得主Edwaard表示,他希望推动《白蛇》赴海外演出:“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听说我在做一台新的舞剧,非常感兴趣。他们明年要办一场亚洲节,我希望可以搭桥引荐。而且对外国观众来说,东方自带神秘感,我想这也是一种优势。”
饰演“镜花”组小青的是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宋洁,她是央视春晚、国际文化嘉年华等顶尖舞台上舞蹈节目的领衔主演,担任过中国20余部原创舞剧、舞台剧作品的女一号。
她对《白蛇》也很有信心:“这次在上海是世界首演,所以肯定还有世界各国的演出。”
总有人问他:如何让编舞更“中国”?
作为舞剧的灵魂人物之一,《白蛇》的编舞Edwaard来自美国,在收到二十多年好友及搭档谭元元的邀请之前,他对“白蛇”故事知之不多,为此研究了包括古代文本在内的大量资料。
但他强调自己成长于一个“非常中式”的家庭:“我在中国台湾出生,我母亲一家是上海人,父亲一家来自福建。我们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中国连续剧,家里只说中文,只吃中国菜,家里的保姆也只给做中国菜。我们从来没有丢失自己的亚洲传统。”
再加上学过武术,芭蕾舞者出身,做过百老汇音乐剧,几乎可以编任何舞蹈……在Edwaard看来,这些都是他创作这部“东方舞台美学”作品的优势。
对他自己而言,《白蛇》也让他有机会加入了一支全员华人团队。
编舞Edwaard Liang指导编排中
因为在美国,他往往是团队里唯一的华人,是美国芭蕾舞团唯一的华人艺术总监。在主流舞台上,大概只有五位亚裔编舞,其中只有两位懂芭蕾,Edwaard是其中之一。他说这是荣幸,也是遗憾。
他开玩笑地说,这听起来像是“凡尔赛”。但是有时候,孤独一人并不容易,可能会被误解,或者不被真正理解。
总有人这样问他:“你要怎么让你的芭蕾更‘中国’?”
“为什么我必须让我的芭蕾更中国?我是华人,但我不是在做瓷器,也不是在做毯子,我是一名华人艺术家。”Edwaard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编舞的陪同人员解释了其中的语境:在美国,大家不会问“你要怎么让你的舞蹈更苏格兰、更英国”,那为什么要问“如何做到更中国”?
不过,Edwaard用“舒服”这个词,来描述自己在《白蛇》剧组、来到中国的感受。有人想吃汉堡,但他就要吃中餐,比如辣火锅。这让他想起了去世的父母,重新有了些归属感,“遗憾的是,在中国,大家可能不再把我当华人,但我觉得我是,这对我来说更重要。”
在工作中,他会因材施教,比如“镜花”组和“水月”组的法海,跳的是完全不同的舞步。大家都能够理解他讲的东西,没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够中国,给予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当然,“白蛇”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中国故事,不需要“更中国”。
Edwaard为这支华人团队感到自豪,从舞者、导演、音乐、布景到灯光,都是“合作起来感觉很棒的中国艺术家”,让他有所收获。
“镜花”组谢幕合影
“水月”组谢幕合影
舞剧的剧情则涉及了现代和古代、现实和意识空间,他还没见过哪部电影、戏剧或芭蕾舞剧能够处理如此复杂的故事。尽管他认为,与美国、欧洲相比,中国观众似乎更关注舞蹈的优美,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剧情。
另一方面,“水月”组小青饰演者、上海歌剧院舞剧团主要演员谭一梅对观察者网表示,艺术的魅力不分国界,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和欣赏。
而宋洁觉得,舞蹈是国际通用语言,不像听英文需要翻译。演员由心起舞,每次演绎时对动作的把控不变,但节奏和情绪的输出却会有微小的变化,或许也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欣赏体验。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很多人看完《白蛇》后也会对小青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艺术最具魅力的地方。”
排练现场
剧组成员向观察者网介绍,演出结束后,有澳大利亚观众表示看懂了舞剧所表达的内容,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外国观众太惊讶了,原来中国舞蹈这么美”
《白蛇》的故事雏形始于唐代,《太平广记》里收录的唐传奇《李黄》,可以看作是白蛇故事的开端。
1924年,鲁迅借着西湖边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写下著名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既赞扬了女性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战的反抗精神,也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本质。
2022年,上海大剧院的舞剧《白蛇》也采用女性视角,塑造了“一体两面”的白素贞与小青:一个是社会和家庭塑造的温柔、贤淑、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充满冒险精神、好奇心、欲望张力的女性形象。
于是,舞台上也同时呈现了西方的芭蕾舞与东方的中国舞。
其中,在整体框架、编舞和戏剧点的塑造下,擅长中国舞的舞者用力道十足的肢体语言,立体演绎出了小青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绪。
宋洁在谈到两种舞蹈语汇的融合时表示,芭蕾舞和中国舞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
“但是,在舞剧《白蛇》当中,无论是芭蕾的严谨,还是中国舞的韵味,我们都将之化为无界,舞种都是为角色服务的。”她特意强调。
“实际上,剧目表演中还出现了芭蕾舞演员进行的双人舞打斗,同时融合了武术、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还有芭蕾,你能说它是属于哪个舞种吗?”作为主攻不同舞种的演员来说,演绎这一段表演时却毫无违和感,是为了角色而去舞动。
疫情之前,上海歌剧院经常出国交流,曾经带着一台很有东方韵味的《海之梦》舞蹈专场去国外巡演,得到了外国观众非常热烈的反馈。
谭一梅回忆:“他们站起来鼓掌了15分钟,久久没有离开。大家看完之后觉得太惊讶了,原来中国舞蹈这么美,非常有韵味,跟芭蕾完全不一样,他们非常喜欢。”
宋洁则觉得,外国观众对中国舞的接受程度还是非常高的,他们很多人有这个鉴赏能力,也有兴趣从中国舞当中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
近几年,在电视媒体、短视频平台的推动下,国内观众对舞蹈的关注与观赏水平也大大提高。“观众们开始自己走进剧场,从原来的要求赠票逐渐转为自掏腰包去买票,在疫情之下,我们演员非常感动。”
在最后的场景中,已经化为普通女人的白娘子推着购物车出现在舞台上,这一幕与剧目开头遥相呼应。她与小青对视一笑,留给了观众遐思的空间。
“《白蛇传》故事流传千年,是中国最著名的浪漫爱情神话。而我们期待用当代女性视角、中西融合的艺术语汇去重新创造一个舞台作品,更期待这部舞剧未来能走向世界。”谭元元说。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lse0rmwt.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