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买买到卖卖卖,“壳王”郑永刚的瘦身之路

日期:2022-10-12发布:www.qubaike.com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壳王”郑永刚的瘦身之路

来源:远川研究所

在娱乐圈,有一个关于谢霆锋的段子是这么说的,80后认为他是一个摇滚歌手,90后觉得他是一个演员,而在00后眼中,他是一个厨子。

其实,这样的类比也可以套在一些国内服装企业上,比如雅戈尔,你以为他是做西装的,其实人家的重心早就扑在炒股和房地产上,做了20多年投资,赚了400多亿,创始人李如成还曾骄傲地说:“什么主业不主业的,赚钱就是我的主业。”

和李如成一样,同样在宁波发家的杉杉创始人郑永刚也是一个爱搞副业的商人,在70后的眼中,他是卖西装的,而在80后和90后,尤其是老股民眼中,他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壳王“,同时也是一位锂电大佬。

2020年底,62岁的郑永刚再出山,执掌已经31岁的杉杉股份,当时的杉杉虽然谈不上遇到什么生死时刻,但在负极领域,被领头羊贝特瑞拉开差距,同时又被后起之秀江西紫宸紧追不舍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市值上看,江西紫宸的母公司“璞泰来”已经是1.8个杉杉。

郑永刚,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另一方面,郑永刚似乎一直相信,做生意不能在一条路上走到黑,所以要不停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不停地转型,用他的话说,“企业是有周期的,如果不变,最后只能败掉,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这样的经营思路指引下,杉杉前年宣布斥巨资收购LG旗下的偏光片业务,但由于这两年消费电子行业不景气,这块业务目前不温不火,前景也尚未可知,但这对郑永刚来说都属于常规操作,毕竟“赌性”是刻在宁波商人骨子里的。

01潇洒的厂长

郑永刚虽然在家排行老二,但一直梦想着当老大,甚至有过一句名言:“我以前是宁波的老大,现在是上海的老大”,这种“当老大”的心理也贯穿了杉杉的前世今生。

1989年,郑永刚被安排到甬港服装厂当厂长,为了拯救这家资不抵债的小厂,他决定进军利润和技术壁垒都比较高的西服市场,用进口面料抵押借来的几万块钱,在央视黄金档投了一条广告,也让“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

曾在央视黄金档循环播放的杉杉牌西服广告

郑永刚后来回忆,杉杉西服刚进入上海时,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龙:“一开始一套西装卖120元,我让人去物价局,查了没有这项限制,很快加价到240元一套,还是不够卖,价格再翻倍[1]。那时做西装,利润率比现在做房地产利润都高。”

仅仅三年,杉杉靠西装做成了国内最大的服装企业,郑永刚也变得有些心高气傲。1992年,国内评选十大服装品牌时,商务局希望杉杉参选,郑永刚觉得如果自己不参加,评选就没有权威性,于是和商务局的领导开玩笑,说能不能让其他九家给他交钱[2]?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服装大佬们也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比如雅戈尔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杉杉则玩起了资本游戏,参与有潜力项目的融资,然后在IPO之后退出,赚得盆满钵满,宁波银行,万国证券(申银万国的前身)背后都有杉杉的影子。

杉杉自己也在1996年上市,成为国内服装第一股上市之后,资本的涌入让杉杉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股价在三年时间内翻了三倍,然而,随着中国复关入世进入倒计时,对服装这样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无疑是如临大敌。

曾以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身份出国游历的郑永刚,见识过欧美服装产业的成熟:“ZARA到你家门口怎么办?你能和他媲美吗?不可能[4]!”

郑永刚判断,杉杉的服装生意要走下坡路了,要想避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命运,就必须要另起炉灶,而这时一个国家863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

02冒险的金融家

1999年,中钢旗下的鞍山热能研究院距离突破当时最先进的中间相碳微球负极技术,只差临门一脚。

只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国家拨付的1000万元课题预算有些捉襟见肘。1999年3月,当时的研究院院长王维刚飞赴上海,与总部刚搬迁至此的郑永刚见了一面,席间,王维刚提议由郑永刚继续投资推动课题落地。郑永刚不懂技术,但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项材料的“钱景”。

当时在全球范围内,中间相碳微球被日本大阪煤气与日立化成垄断,每吨价格高达50-70万元。

面对王维刚的提议,郑永刚自掏8000万元,随后让人带着碳素研究所的成果前往国内各家电池厂进行验证。在得出“技术没有问题”的结论后,当机立断用三个“小目标”将碳素研究所连人带货打包到上海[2]。

2001年,上海杉杉在碳素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成为国内首家量产中间相碳微球的企业。利用国产化的成本优势,上海杉杉将这一材料的售价压到了37万元/吨左右,打到日本大阪煤气关闭产线。

在这之后,郑永刚又陆续收购了铜箔、正极、电解液企业,将杉杉从一家服装公司转变成了当时市场罕见的全能型锂电材料企业。

2005年,从鞍山热能研究院跳到上海杉杉的冯苏宁团队,完成了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FSN-1(以冯苏宁的姓名简称命名)的研发,低膨胀性、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完美契合了消费电子对于高性能软包电池的需求。

两年之后,苹果在大陆选择供应商,杉杉透过ATL(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老东家)的关系,借机成为人造石墨负极龙头。

尽管结局又是一个中国制造“赢麻”的故事,但在当时,跨界锂电对郑永刚而言仍然是一场豪赌:

一方面,由于业务收缩,杉杉在服装行业的老大地位被雅戈尔取代,基本盘有所动摇;另一方面,虽然技术突破了,但因为规模有限难以覆盖成本,杉杉锂电业务一直在亏损,直到第六年才实现微利,而这六年多时间,杉杉的股价从每股34元跌至每股3.4元。

直到金融危机全面席卷服装行业,消费电子与服装行业完成了周期轮替,杉杉在锂电材料上的一体化布局才展现出价值。

而那时的郑永刚已经卸任杉杉董事长的位置,将更多精力转移到杉杉控股上,实际上就是一边为杉杉寻觅下一个风口,一边在资本市场上伺机而动,比如投资奥特莱斯、参股商业银行,布局充电桩和光伏,建设旅游景区,尤其是把炒壳玩玩到了极致,申通快递2016年借壳艾迪西上市更是他的得意之作。

郑永刚自己也说:“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这样金融家的生活,郑永刚过了十多年,但后来的十多年,杉杉在负极领域的先发优势在追赶者的发力下逐渐消失,曾经引以为傲的一体化布局也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放弃。

03瘦身的领头羊

杉杉的负极技术最初极具优势,2001年量产的中间相碳微球技术与国内同行直接拉开了代差,直到2005年,天津铁城电池材料公司才成为第二家能够量产同样产品的公司,而此时,杉杉的负极技术已经更新到了人造石墨负极。

不过杉杉的技术壁垒并非无懈可击,中间相碳微球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技术,价格虽低但性能较弱;新的人造石墨负极虽然性能优秀,但价格却高出了一大截。在这两种之间,就诞生了一种名叫改性天然石墨的材料。

相比于人造石墨负极需要石油焦、针状焦等石油化工副产物来制造,改性天然石墨直接取材天然石墨矿石,而中国国的石墨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且开采成本很低。

2002年,和杉杉几乎同时成立的贝特瑞引入业内大牛岳敏,突破了天然鳞片石墨球形改性的技术,一举成为国内改性天然石墨负极龙头[6]。

虽然性能与稳定性比不上人造石墨负极,但价格只有人造石墨负极的一半左右,加上国内当时电池产品以低端圆柱和方形为主,天然石墨负极虽然有易膨胀的缺陷,但有固体外壳的包覆,并不算明显劣势。

到2007年,国内锂电负极行业形成了贝特瑞和杉杉两极,由于低端市场出货量较大,贝特瑞在市占率上一度超过杉杉,比亚迪、力神、比克均是贝特瑞的客户。不过到这一步,贝特瑞和杉杉都还处于僵持状态。

真正拉开差距是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直接影响了日立化成、JFE钢铁、日本碳素等主要负极企业的产能,原本依赖日本原材料的韩国电池企业三星SDI和LG化学,以及日系电池厂松下、村田开始动摇[7]。

贝特瑞产品的超高性价比让东亚邻居们直呼“真香”,2013年,两家韩企的天然石墨负极主供切换到贝特瑞,松下与村田的订单也从本国企业转向贝特瑞。

在低端市场打不过贝特瑞,在高端的人造石墨负极市场,杉杉又被老大哥ATL“背刺”。

两家公司自2007年苹果招标捆绑之后亲密无间,随着ATL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的增大,杉杉人造石墨负极成本逐渐下降,开始进入其他智能手机和高端消费电子供应链。

原本消费电子的浪潮和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浪潮,将成为杉杉的历史机遇。可在2012年,一家名叫璞泰来的锂电材料公司改写了行业格局。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是ATL的前研发副总裁陈卫,基本可以算ATL“体系”内创业。公司成立之后先后涉足了电解液、负极、隔膜与锂电设备领域,后来被业内戏称为“CATL御用供应商”。

而这家公司负极业务的基础,就是杉杉人造石墨负极团队的核心人物冯苏宁。为撬动杉杉的墙角,璞泰来给冯苏宁抛出了一份极具诱惑的offer,年薪甚至超过梁丰与陈卫两个创始人[8]。

2016年璞泰来高管薪资,图源:璞泰来招股书

来到璞泰来后不久,冯苏宁很快完成了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G1的开发,性能全面超越杉杉的FSN-1。凭借性能更佳的负极材料,江西紫宸的出货量很快赶上杉杉,并在营收和利润上实现了反超。

按照郑永刚的周期论,负极行业此时已是一片红海,该抽身前往下一个朝阳行业。只不过可惜的是,这次任凭杉杉再怎么撒网,新的业务也没有一个能打。

负极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

曾以“巴顿将军”自比的郑永刚拔剑四顾心茫然。从2018年开始,杉杉开始了卖卖卖之路,剥离了服装业务,之后又把奥特莱斯卖给了唯品会,去年5月,将收入和毛利率不断下滑的正极材料企业“湖南杉杉”51%的股份都卖给了巴斯夫,重新回到了锂电负极的赛道上。

参考资料:

[1] 郑永刚:企业家的天职只有一个|40年40人•浙商口述史,浙商

[2]《掌门人说》郑永刚,亚商集团

[3] 杉杉系,新财富 2017年07期

[4] 郑永刚:产业是我回乡的通行证,纳税20多亿,杉杉靠实体经济回馈宁波,中国经济网

[5] “壳王”郑永刚将杉杉系市值推上600亿,雷达财经

[6] 负极+偏光片双翼共展,一体化布局加速,浙商证券

[7] 千亿负极市场的轮盘转:杉杉起大早,紫宸赶晚集,鹿鸣财经

[8] “负极双雄”——璞泰来与杉杉的进退之谜,华尔街大鳄

[9] 锂电负极二十年复盘与展望,方正电新

[10] 从退伍军人到身家百亿,他如何把濒临破产的企业做到行业第一,冯仑风马牛

[11] 揭秘杉杉控股的三生三世,中国企业家

【相关文章】

2022南昌杉杉奥特莱斯十一国庆购物优惠活动

杉杉股份拟定增募资60亿 提升公司石墨化自供率

石墨烯板块异动 德尔未来拉升触板

杉杉奥莱新年音乐会举办时间

2023南昌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元旦活动

雅戈尔拯救美邦服饰?

“宁王”上半年营收是“锂王”近8倍 净利润为何却少了20多亿元?

杉杉新能源公司增资至21亿 增幅326%

广东两兄弟造300亿估值电池独角兽!欣旺达忙补血、上市,“宁王”迎挑战?

V观财报|前后信披不一致!吉翔股份被问询:是否故意?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mq7uay4g.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