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鳄雀鳝咬伤游客 现场有女童被吓哭

日期:2022-09-12发布:www.qubaike.com

中国古动物馆鳄雀鳝咬伤游客  现场有女童被吓哭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游客应该是想把鱼缸盖子关上,谁想到鳄雀鳝一下子跳起来,直接咬了她的手。”9月11日下午2点30分左右,一名游客在中国古动物馆游览时被鱼缸里的鳄雀鳝咬伤。据目击者称,该游客手指被咬,“目测伤口有5厘米至8厘米。”中国古动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该鳄雀鳝早在2013年前后就已入住馆内,其间尚未发生过类似事件。后续将对鱼缸采取上锁等加固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中国古动物馆鱼缸里的鳄雀鳝。受访者供图

下午3点50分左右,新京报记者抵达位于西二环附近的中国古动物馆。由于已临近闭馆时间,陆续有游客从馆内走出。

“我跟女儿站在鱼缸边上正讲这个鱼有多凶残,前几天河南怎么排干湖水去抓这种鱼。一个游客把鱼缸盖子打开了,我也没在意,一会儿那位浅紫衣服的女游客想关上盖子,刚把手伸到鱼缸边上,鳄雀鳝跳起来咬了她的手,把闺女直接吓哭了。”据目击者黄女士介绍,9月11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她正带着女儿在古动物馆一层的霸王龙展区参观,恰巧目击了游客被鳄雀鳝咬伤的一幕。“从上一位游客打开鱼缸盖,到后一位游客被咬,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被咬游客当场离开了。”出于安全考虑,黄女士将此事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并建议博物馆对鱼缸采取相应加固封闭措施。

新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古动物馆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下午接到目击游客反映此事后已经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看情况,但未见到被咬游客本人。“场馆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巡视的,截止到目前,还没有被咬游客与我们联系。因为鱼缸正好在楼梯下面,监控没看到。”

中国古动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属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作为在地球上已生存1亿多年的史前鱼类,鳄雀鳝被收入馆内。中国古动物馆工作人员称,鳄雀鳝于2013年开始在博物馆展出,身长已经从最初的五六十厘米增长至目前的七八十厘米,但从未出现过咬人事件,而且饲养的鱼缸高1.57米,在采购鱼缸时,就考虑到安全,因此选用了全封闭鱼缸,工作人员在喂食时才能打开缸盖。“后续我们会考虑在鳄雀鳝鱼缸周边增加相关提醒,并采取上锁等加固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同时,也建议游客文明游览,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触碰展品,注意游览安全。”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来自美洲的凶残鱼类鳄雀鳝最早作为观赏鱼类引入国内,它的体形比较奇特、凶猛。长成后可以吃掉本土鱼类,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同类相残对它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之后,新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有关专家,对方表示,鳄雀鳝虽然具有一定攻击性,但一般情况不会轻易对人进行攻击。“鳄雀鳝是否会攻击人类与其处于饥饿或饱腹状态也无太多直接关系,可能是游客的动作让鳄雀鳝误会了,受到了惊吓。”

新闻回顾

“怪鱼”鳄雀鳝在多地出现

近日,“鳄雀鳝”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7月13日,河南汝州市中央公园有人反映有“怪鱼”出现,此后的45天里,园区为了抓捕这条具有攻击性的鳄雀鳝几乎抽干了湖水。近一个月来,鳄雀鳝还在北京、山东、宁夏、云南、广西、广东等多地现身。治理包括鳄雀鳝在内的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2022年8月1日起,《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管理办法,从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方面作出了有关规定。曾有专家建议,后续应加强对鳄雀鳝等外来入侵物种知识的普及,避免人们随意养殖或放生。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延伸阅读:

男子钓到一条怪鱼养了15年换了3次鱼缸:不敢放生啊

尖利细密的牙齿,长而扁的嘴巴,遍布鳞片的身体,这种藏在水中的怪鱼引起了千万网友的关注。

从七月中旬开始,河南汝州方面用尽浑身解数去抓捕怪鱼鳄雀鳝,甚至不惜抽干湖水。最终在8月27日搜捕到了一雌一雄两条鳄雀鳝,并对它们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无独有偶,74岁的广州市民老钓友李叔,曾在珠江里钓到过这一“生态杀手”。不过,他记着专家绝不能放生的提醒,将鳄雀鳝在家养了十五年。因为他知道,一旦鳄雀鳝进入自然水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年7月,珠江水产研究所外来水生生物风险评估中心接收了李叔的鳄雀鳝。

鳄雀鳝让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连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负责外来物种防控工作的副研究员顾党恩,听听他和珠江水域外来鱼类打交道的故事。

上班“摸鱼”,下班“钓鱼”,

自称“老渔民”

暑期天气炎热,正是野外监测的最佳时期——正值许多鱼类的繁殖期,种群数量大,便于观测。中国水产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顾党恩正和渔民们仔细地查看着渔网里的渔获物。这项工作他们做了十几年。

顾党恩和他所在的团队一共11个人,这几天正在珠江的支流之一——西江的某个点位对外来鱼类进行数据监测。

这个团队里的科研人员们几乎都是“老渔民”。他们能熟练地划着船进到河里,自己下网。

团队成员划船作业

8月30日,他们花了三四个小时,在西江的点位里布下18张网具。“在野外作业时,我们也常常掉到泥坑里去,弄得脏兮兮的,大家都会互相开玩笑。”顾党恩笑着说。

“外来物种的范围很大,只要是外来的,它都是外来物种。”顾党恩表示,只有形成入侵后,才能被称之为入侵物种。

因此,团队会重点观察捕捞上来的外来入侵鱼类,有哪些种类?数量如何?对于某一种特定种类,他们会对其性别比例、幼鱼数量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在该流域的繁殖情况,为防控工作做好数据支持。

在掌握外来入侵鱼类的具体情况后,顾党恩和同事们会在研究所里进行各种实验。

顾党恩介绍,面对有的外来鱼类,可以采取生物防控的办法,就是让别的鱼类去控制入侵鱼类,削减入侵鱼类的数量。“我们会试试看,哪种鱼类对于入侵鱼类鱼苗的捕食效率更高。”由于天天要和各种鱼类亲密接触,顾党恩开玩笑说自己这是“上班摸鱼”。

下了班的顾党恩喜欢钓鱼。他从七八岁就开始钓鱼,或许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做这行的种子。

老钓友钓到鳄雀鳝,

养了十五年,体型增长近一倍

“这条鳄雀鳝我养了十五年了,现在年纪大了养不动了,想给他找个去处。”74岁的李叔忧心忡忡。

上个月,顾党恩接到了广州电视台记者的电话。原来,这位市民李叔是一个垂钓爱好者,十五年前在珠江钓起了这条鳄雀鳝。

看到这条陌生的“鸭嘴怪鱼”后,李叔咨询了当地的渔业养殖部门,了解到这是世界十大凶猛鱼类淡水鱼类之一。如果在自然水域形成种群,会抢占别的鱼类的生长空间,渔业养殖部门提醒李叔一定不能把它放生。

因为这句话,李叔在家里拿了个水缸专门养鳄雀鳝,一养就是十五年。最初捡到它时,李叔量了量,这条鳄雀鳝体长36CM,嘴长6CM。十五年间,由于它不断长大,李叔更换了三次鱼缸。

鳄雀鳝生长速度很快。当顾党恩到李叔家中看望时,这条鳄雀鳝已经是一个体长70厘米左右的大家伙了。鳄雀鳝的寿命一般为数十年,是鱼类里非常长寿的品种。

鳄雀鳝生性凶猛,再加上体型较大,今年74岁的李叔养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但苦于找不到接力的人,只能求助媒体。今年7月,顾党恩将鳄雀鳝接收,养在了珠江水产研究所外来水生生物风险评估中心内。

顾党恩到李叔家中看鳄雀鳝

此前,顾党恩已经从社会上陆续接收了四条鳄雀鳝,养在该中心,最久的养了三四年。这些鳄雀鳝,有的是被市民在野外抓获,有的则是在湖泊治理放水时被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鳄雀鳝在野外有分布的事实。

“从现有的数量看,还没有到泛滥的地步。但要尽早做好科普,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危害,就能更早实现鳄雀鳝的有效防控。”顾党恩表示。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也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鳄雀鳝属于大型猎食性鱼类,身体特别强壮,又几乎没有天敌。即使在原产地,也只有鳄鱼和更大的鱼类有可能进行捕食。

“鳄雀鳝进入自然水体后,可能大量捕食当地鱼类,对生态造成较大的影响。”周卓诚猜测,鳄雀鳝出现在自然水体中,大概率是有人买了它们做观赏鱼,不想养了,随意遗弃导致的。

鳄雀鳝出现后,网友们对于如何处理它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周卓诚表示,鳄雀鳝除了作为观赏鱼外,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它肉不好吃,卵有毒。在原产地,因为它的猎食性特点,钓它比较好玩儿,所以用来钓鱼的比较多,但是我们这儿也不会开发它用作钓鱼。”周卓诚说。

防控外来入侵物种,人人都能参与,

做好科普很关键

从事外来鱼类入侵防控工作多年,顾党恩他们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如果早些年能做好科普工作,就没有现在那么多事情。”

非洲大蜗牛是在上个世纪上半叶进入我国的入侵物种,现在在华南地区非常常见。在被引入后,曾经有人尝试过人工养殖,但终因口味不佳和疾病传播等原因,遭到市场嫌弃。

“其实每个人看到后抓了它,然后处理掉的话,防控情况就能好转很多。”顾党恩表示,因为一些报道的过度描述,说“大蜗牛摸不得”、“有六千万寄生虫”等等,导致大家都不敢碰。

在顾党恩看来,防控外来入侵物种是人人都能参与的事情,只要做好个人防护,“戴个手套,然后抓完后及时清洁,不要不洗手就去吃东西,是不会有危害的。”

而在华南地区很常见的鱼种“清道夫”,也是由于早些年科普不及时而造成了“入侵”。“清道夫”最先作为一种观赏鱼被引入,虽为观赏鱼,长相并不美观,人为放生和丢弃

的很多。比如,早些年渔民将其捕捞上来后,看看不认识,又没什么用,就又丢回河里去了。

“清道夫”的繁殖能力很强,当时又没有捕捞压力,因此“清道夫”的数量越来越多,别的鱼类数量则越来越少。在一些严重的河段,渔民们一晚上就能捕捞一百多条。

顾党恩在收集渔民的捕获物

这些年来,由于团队常常去河流里进行监测,渔民们都认识他们。“每次见面,渔民们还能记得我们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的。”顾党恩说。每次团队到达一个点位时,当地的渔民就会很积极地跑过来,展示他们在捕捞时碰到的新的鱼类,或者就外来物种寻求他们的帮助。

渔民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对于外来物种防控的工作帮助很大。团队发现新的种类时,也常常和老渔民们交流,“也许我们发现了新的鱼类,但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最先出现的,但是老渔民们知道。他们打了一辈子渔,虽然他们可能叫不出某个鱼的名字,但是这个鱼长什么样,他们非常清楚。”顾党恩说。

团队成员查看鱼类捕获情况

新闻+

我省首次普查外来入侵水生动物,

发现福寿螺最多

“从目前的普查情况来看,鳄雀鳝没有发现,福寿螺最多,小龙虾第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水产推广站产业发展科科长郑天伦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在今年开展的浙江省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中,福寿螺发现频率最高,并且福寿螺存在很大的破坏性,“它什么都吃,一旦进入稻田会啃食水稻秧苗、幼苗等,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郑天伦表示,目前有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但最主要的清理方式还是靠人工去除,省农科院等单位也在研究如何提高生物防治的效率。

郑天伦介绍,这次普查以八大水系为主线,重点对齐氏罗非鱼、豹纹翼甲鲶(清道夫)、鳄雀鳝、福寿螺、红耳彩龟(巴西龟)、牛蛙等6个入侵种和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等其他需要关注的外来品种开展普查。

“了解到它们的分布和数量,我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确定防控研究的重点。”郑天伦表示,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全面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我省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概况,能够建立外来入侵水生动物资料档案,完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数据库,为科学防控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潘璐 见习记者 王潇艺

【相关文章】

水库放生“清道夫”后续:首次收网未捕到,专家称其危害大于“鳄雀鳝”

30000条被困江鱼放生长江,网友:鱤鱼咋也放生,不怕吃光鱼吗?

后备箱酒吧月赚3万?这些副业没想得那样简单

2023中国古动物馆元宵节门票价格多少钱

甲鱼苗可以养鱼缸么(养甲鱼苗要放沙子吗)

2023中国古动物馆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时间+地点+简介

长约1米!上海这条河浜惊现鳄雀鳝,从何而来?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p2n86kqt.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