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邹帅 唐亚华 李秋涵 王敏
编辑 | 王敏
“卷生卷死”的年轻人,身体已经不行了。
三高、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骨质疏松等等原本大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也开始缠上了年轻人。“老年病”患者趋于年轻化已经成为了近些年的明显趋势。
此前有专家分析称,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多年轻患者确诊“老年病”,是被不良生活方式所“催化”。工作压力大,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熬夜刷剧玩游戏;三餐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等因素正在压垮年轻人。
最近,深燃和5位患上“老年病”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中,有人大学还没毕业就腰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的那段时间成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有人为了治腰突,每个月至少7次、花费超4000元做康复训练;有人因为糖尿病引发“三高”,全家人的努力都搭在了治病上;有人在高血压、腰突和遗传病发作后,回到乡下休养;还有人确诊了腱鞘炎连苹果都拿不住,一度以为自己的手要废了。
经历过病痛后,他们更明白,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和底气,没有健康,所有的努力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早睡早起、好好吃饭、坚持锻炼,这些事情看似普通但却极其重要。年轻人在奋斗的路上,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超超 | 23岁 南京 学生
查出椎间盘突出,说起来也比较偶然。
今年9月,平常的某一天,我蹲在地上收拾东西,想起身的时候,发现自己腰部无法用力,怎么都站不起来。当时周围只有我一个人,我就发微信喊同学过来,两个人一前一后,手臂架在我的腋下,把我整个人提起来了。
起来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成了个钢板,无法弯腰,赶紧打车去医院。回想起来那真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10分钟,当时只能感觉到钻心的疼,又没法发泄,我就控制不住地想脚趾抠地,但是大腿也被腰疼带着动弹不了。
到了医院要查CT,一个人抬脚,一个人抬身子,一个人扶着屁股,三个人才把我放到床上。检查结果就是椎间盘突出,医生给我开了膏药,我也没住院,回学校静养了。那几天晚上我几乎没怎么睡觉,晚上特别疼,出一身汗,早上起来衣服全是湿的,贴膏药贴到过敏,起了一片片的红疹子。不过大概三天左右,我就恢复了。
医生说我这个情况属于轻症,而且我年纪小,最好不要现在就开始依赖药物,这种“老年病”完全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凭借正确的生活方式自我治疗。
我本来就有遗传的骨盆前倾。骨盆前倾的人一般臀部组织肥厚,这种体态会让我们平躺的时候腰部属于悬空状态,腰部压力很大。高中长时间伏案学习,我一直就有腰疼的毛病,脊椎错位,当时还去做过正骨。那几天我刚好感冒了,感冒会诱发身体炎症,叠加上我的老毛病,就爆发了。
我现在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平时学习的时候,我都是坐半个小时就赶紧起来活动活动。医生的建议也是,趁着年轻,多锻炼身体。腰部也是核心力量区,运动健身都可以帮助恢复。最好的方式是游泳,因为水的浮力不会让腰部承受太多重量,如果每天都能游上一小时,有个一年半载也能基本康复了。
这种病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不一定在哪天就会出来影响我的生活,那次急性的爆发像是给我敲响了警钟,提醒我多关注自己的体态和生活习惯。我明年毕业,考虑到自己有这个毛病,我在校招的时候都没有选择事务所这些需要久坐的工作。正好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动的人,不能一天八小时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里,所以以后条件允许,多走动,多锻炼,对我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益。
康羽 | 30岁 吉林 待业
我在5岁的时候就确诊了1型糖尿病,在那个年代,提起糖尿病,都只会联想到老年人。由于年代落后,医疗科技跟不上,打了17年猪胰岛素后,我又因为糖尿病引发了高血压、高血脂。这些三高疾病都是老年人多发的,那个时候我也才22岁。
起初确诊糖尿病后,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按部就班打针,直到突然眼底出血,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才知道多么可怕,同时也确诊了高血压。大学毕业前夕突发糖尿病并发症,我被迫放弃了已经签到的工作,走上了治病道路。
医生说我在没有家族遗传史的情况下,是病毒感染影响了自身免疫力,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得了糖尿病。当时医疗条件也有限,确诊的时候,都无法想象,为啥几岁孩子会得这种老年病。
医生给的方案都是比较基础的,我也用过很多偏方,都是徒劳,身心疲惫,浪费钱又打击积极性。
一开始确诊并发症的时候,当地的医生也是很少接触这些情况,当机立断告诉我,糖尿病肾病五年内就可能变成尿毒症,糖尿病引发眼底出血,五年内就可能失明。后来我辗转到了北京看病,虽然情况依然恶劣,但是由于医生经验丰富,第一时间给我进行激光治疗和手术。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的视力维持得非常好。
到目前为止,我的三高病情都在稳定维持中。这些年,购买“糖人”常年离不开的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装置)和动态血糖监测、日常吃的口服药以及眼睛手术,为了治病花的钱,加起来至少几十万打底。我每天服用着降压药,打着胰岛素,要治疗到生命的结束,全家人的努力都搭在了这上面。
从小到大,我只要住院身边都是老年人,经常不是被误会为家属,就是来实习的,之后就被问为啥年纪轻轻得了这个病。我就科普一下,想办法把话题转移到他们身上。
我现在不工作,由父母和老公供养,日常生活倒是不受影响,但是不能累,一累血压就会升高,和老年人出去旅游,体力都比不过叔叔阿姨们。
生病以后,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天坚持锻炼,和退休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很有共同话题。我们聊天的主题都是怎么养生,怎么吃更健康,和当代年轻人完全活在两个世界里。
因为如果不自律,这些病就会加速恶化,后果不堪设想。生病后,我的感悟是,年轻人应该少熬夜,凡事看开看淡,如果长期不注意,很容易提前得三高,甚至是心梗,脑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否则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忙忙 | 31岁 安徽 自由职业者
2017年,当时我27岁,准备进藏。去药房买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时,顺便测了一下血压,当时高压180,药师有点吃惊,让我事后一定要去医院再检查一下。当时我没当一回事,觉得可能是偶然。
直到去年,因为先天性多囊肾,医生很严肃的和我说了高血压会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之前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偶尔睡觉的时候心脏跳得快,即使躺着也久久安静不下来。忙一段时间后,会脸肿,脖子也会痛,有时候会吐,但一直以为是睡眠不够引起的,完全没有往高血压方面想。
医生说了以后,我买了一台血压计,一天监测两次血压情况,同时在吃降血压的药,已经吃了一年多。中间尝试过停药,但停完半个月,血压就又开始往上跑。(提醒: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随意停药)
我是会操劳的性格,工作比较拼,之前创业开了6年甜品店,那段时间一直长期熬夜、早起,也没办法按时吃饭,其实一直在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忙的时候,一周工作120个小时以上,平均下来一天工作17个小时,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开店人手不够,也没有多的预算请更多师傅,就自己也上,一个人当两三个人用。
我妈当时和我谈过,不管多需要钱,不能拿身体为代价。只是那个时候,骑虎难下。
工作辛苦,过度劳累,又有了腰间盘突出。晚上睡觉的时候完全不能平躺,腰会剧痛。只能侧着睡,到现在还是这样。现在是站久了痛,坐久了也痛,有段时间痛得厉害,还得用拐杖辅助行走。
去年开始,我回到了乡下生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病。回乡之后,回到了生病后最好的状态,血压逐渐正常,也没有频繁的腰痛、脖子痛。
在乡下生活,避免了很多坏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9点多睡觉,早上5点起床,还可以午睡两个小时,睡眠很充足,自己做饭吃,生活很规律。自己种地,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有力气的时候多做一些,身体不太舒服了,觉得累了,就可以少做一点。和之前即使知道病痛,还要硬挺着工作完全不一样。
除此之外,我有意让自己维持一定的运动量,慢跑、游泳,还有骑自行车。它们让我快速从肥胖到慢慢恢复了正常的体重。
对于年轻人健康养生最大的忠告,就是不要熬夜,按时吃饭,这是照顾好身体最重要的两点。
习惯了早睡早起,身体会很舒服。早起其实是一件特别爽的事,能让你一天时间都很长,在早上工作和晚上熬夜工作,状态也完全不一样,前者会放松很多。你看着天慢慢的亮起来,能感受到早上的风和中午的风是不一样的,空气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能重新回到20岁,我就希望自己维持正常的生物钟,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维持一定程度的锻炼。
晓晓 | 28岁 江苏 办公室文员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因为经常久坐,有一次不经意间扯到神经,就感到下肢发麻,但因为只是偶尔难受,很快也能缓解,就没在意。一直到去年开始频繁发作,每次都是腿麻腿涨,走不了几步路,腰僵硬发酸,直不起来,同事说我走路都是弓着背的。
去年8月,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情况下,我一下子走了七八公里,猛然间的高强度运动后,腰难受得厉害,当时自己一边百度一边害怕,最后去了医院。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 / 受访者供图
看完片子之后,医生确诊了是腰椎间盘突出,不过说问题不大,需要多休息少坐。一开始确诊的时候,心态还算平和,因为我没有明显的急性期,没到起不来床一步都走不了的地步。
但是,真正躺在家里休养的时候,我经常崩溃到大哭。当时,我请了两周假又加上年假,在家里休养了大半个月,这段时间,我时常觉得自己年纪轻轻的,朋友们都能上山下海,自己不仅只能在家躺着,而且躺着也不舒服,不是这疼就是那麻。
休养了俩星期,没有明显缓解,我又去了医院康复科,做了一系列消炎和松解紧张肌肉的治疗,后面还去中医医院做针灸艾灸,喝中药。确诊后大概两个月,我又找了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
回顾治疗这一年多的经历,前期康复训练比较频繁,每次至少1小时,每个月能去十几次,现在相对少一些,每个月至少去做七次训练,平均下来每个月花在康复上的费用至少4000块,因为治疗,工资都是月月光,有时还需要家人补贴点。
治疗的道路是曲折的,每次觉得治疗起到效果了,总得出点意外。比如刚好点没多久就收拾柜子衣服、外出吃火锅坐的椅子有点凹还凉,都会再次复发,只能日常多加注意,多点耐心,坚持治疗。
腰突可以治愈,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复发,我已经做好了和腰突共存的心理准备。工作时,我有升降桌和腰靠,坐着的时候有支撑,累了可以起来走动走动,忙的时候可以站着办公。
我现在会尽可能避免久坐久站,能做的事情就做,不能做的想办法示弱拒绝。很多事情“心有余而腰不足”,我只能自己换个心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节奏。
小米 | 30岁+ 北京 职员
我身体素质一直还算不错,但当我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后,大概上了一周班,突然发现左手手腕特别疼,感觉某个地方的一根筋,只要碰到就会痛到跳起来,后来连苹果、水杯这么轻的东西都拿不住了。
刚开始家人还怀疑,“真的有那么痛吗”,觉得我很夸张,但看我不像是装的,就开始找一些土办法帮我缓解,还给我贴膏药、按摩,但是大概过了两周,情况也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疼,像针扎一样。
贴膏药不见效,开始带护具 / 受访者供图
当时我担心是骨头出了问题,赶紧去了北京一家骨科排名非常靠前的医院,排队看诊时,自己还在担心,病情肯定很严重,得拍片子做手术,甚至做好了手部残疾的思想准备。
结果,医生只是用力捏了一下我的手腕,就确诊是腱鞘炎,给了我9个字:“多热敷、少抱娃、买护具”。医生说,这种病主要是肌肉过度劳损导致的,以前是中老年人会多一些,现在在年轻人中也很常见,我那段时间可能是又要带孩子又要长期伏案工作,症状加剧。
我当时还半信半疑,没有做X光检查,也不用吃药,病能好吗?但回家后,还是按照医生说的,买了护具,坚持热敷。
护具主要是固定住大拇指,对手部起到保护的作用。我买的护具是可以加热的,通过USB连上电脑或者充电宝都行,当时在公司,坐在电脑前的八九个小时里,我都会一直加热。晚上回家睡觉,担心用电不安全,我也会用海盐袋来热敷。
为了能快点好,我基本是24小时不间断在热敷,大概过了1个月后,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病好之后,自己也是又惊喜又庆幸,没想到能够痊愈。
后来,我一个同事也得了腱鞘炎,坐立难安无法专心工作,我的护具又送给她循环利用了。
刚工作第二年时,我还得过一次急性腰部肌筋膜炎,通过吃药加运动,休养了半个月后才好,后来偶尔还是会有轻度复发,休息休息就好了,所以也没有过分在意。
我其实知道自己久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也担心一些小病小痛如果平时不注意,日积月累可能会发展成重疾,但又常常有一种无力感,自己的工作性质就是需要长期坐在电脑前,很难改变。有时我会散散步、做肩颈按摩,就算是短暂的放松了。
我上学时经常游泳,总是觉得自己身体底子比较好,但工作几年,底子也快被耗光了,现在觉得,运动习惯还是得拾起来。年轻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还小就不会得重病,还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不要等到爆发时才追悔莫及。
*题图及未标注配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超超、康羽、忙忙、晓晓、小米为化名。
【相关文章】
★ 郑州被打蔬果店员工出院!称街道办等仍无人与他协商治疗费用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tn84dwge.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