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县中教育,需先明确“谁来治理”

日期:2022-10-10发布:www.qubaike.com

振兴县中教育,需先明确“谁来治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雷望红】

县中兴,则县域兴。

近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后文简称《“县中崛起”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是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后文简称《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基础上,根据浙江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地方性改良。

两份《行动计划》表明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振兴县中的决心,目的是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仔细看来,这两份计划都具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禁止跨区域招生是县中振兴的基础

解决县中塌陷问题,推动“县中崛起”和“县中振兴”,禁止跨区域掐尖招生是关键。

在此之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省市高中对于县中优质生源的策略性吸纳,通过利益诱惑、提前考试、上门劝导等各种方式,从县中抢夺优秀学生。

省市高中掐尖招生,带来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对县中的影响。

省市高中一旦掐尖之后,县中的优秀生源流失,会动摇中间学生及其家长的心态,认为县中没有希望了,从而出现中间学生跟风流失,导致县中生源结构大受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对优秀学生的影响。

多名县中的师生表示,一些初中的尖子生被掐尖进入到省市高中之后,实际上高考考得并不好,甚至不如自己那些成绩不好但留在县中就读的同学。原因在于,他们进入省市高中之后,不仅面临着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而且面临着来自优秀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父母老师的双重期待压力,使得他们过度焦虑而迷失了自己。在高度压抑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以至于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和个体心理障碍。

因此,禁止跨地区掐尖招生,不仅有助于稳住县中教育的生源基本盘,也是恢复高中教育健康生态的关键一环。

福建三明宁化一中课间跑操活动(资料图/新华社)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两份《行动计划》都强调了从校长和教师两个层面加强学校队伍建设。浙江实施“县中崛起”校长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提出“培训一名校长、带动一个班子、提升一所学校”的目标。

常言道,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般来讲,好校长身上具有以下几个相似的特征: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校管理思路清晰,工作参与以身作则,能够动员教师队伍。当一个好校长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和魅力,带动一帮教师跟着他干时,这个学校一定能够发展得好。

笔者曾访谈过西北某著名县中的老校长,老校长讲起他治校时期的故事。他说,“校长的关键职能是把教师笼络、团结起来,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校长的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师,后一身份是平等的,所以尽量以平等身份平易近人地与他们打交道”。

比如,老校长经常进班听课,看老师讲得好不好,讲得不好的要找他谈话、指出问题,但是不会公开指出,而是私下做工作。除此之外,校长还要解决老师家庭内部的矛盾,通过私人关系的互动加强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广西一所著名市中的校长,因将一所不知名的县中办得有声有色而闻名,当地的市中教育质量因自由教育而不断下滑,后来教育部门将该校长调到市中,该校长同样按照在县中任职时的教育理念管理市中,市中的教育质量直线上升。

由此可见,好校长的作用不仅在县中有所体现,其实在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一样的。

笔者在广西一所崛起的初中调研时也发现,该校在城乡义务均衡发展验收前,因政府缺乏资金,没有给予学校足够的资金开展建设,但学校又需完成建设迎接检查。校长就发挥自己的书法和绘画特长,带着师生们购买材料绘制校园文化墙、平整土地。校长在放假期间带头干活,期间师生们也跟着校长为学校搞建设。这所90年代才建设的籍籍无名的初中,如今已成为当地片区的片区长学校,在全县乡镇初中排名里名列前茅。

关于县中振兴,一直有一个值得讨论的重点问题,即“谁来治校”。

现在学校治理中出现了一个不良趋势,即学校管理的官僚化问题趋于严重,学校治校变成了官员治校而非教育家治校。

官员治校的特点是按照行政命令治理学校,校长与教师之间有着严格的上下级之分,学校管理秉持着事本主义的逻辑。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绑架了学校及校长,以至于学校不得不按照规范化、行政化的方式运行。

问题在于,学校不是工厂,也不是政府机构,所培养的学生不是工业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所做的工作不是按要求完成一项工作即可。校长面对的对象是充满思想、情感、个性的教师和学生,如果按照规范化、行政化的逻辑进行治理,学校的运行体制就会变得极为僵化,教师关系和师生关系就会丧失温度,也很难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同于官员治校,教育家治校,一是要求校长是一个懂教育的人,熟悉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二是要求校长是一个懂管理的人,懂得如何去配置学校内部资源,以促进学校更好发展。总而言之,就是校长要有方向、有能力、有情怀、有温度。

县中崛起要提升校长素质,不能按照行政干部的方式对之进行培训和要求,要充分尊重校长的思想和理念,政府需要给予政策空间,考虑到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由校长主导学校治理,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更为协调的匹配。

加强资源要素流动有助于县中振兴

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到要“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以地市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促进市域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这一要求的提出,一方面给予了地市办学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市域范围内高中的均衡协调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县政府及其学校之间可能不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是竞争关系。在给予地市办学管理体制的空间时,也需要避免市政府和市教育部门将资源优先倾斜到市级高中,从而偏废了县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提出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旨在通过国家引导、地方支持、双向选择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县中托管帮扶工作,计划依托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100个县托管100所县中,并组织发达地区省份对西部10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浙江省还在计划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和“银龄讲学计划”如若真能落地,将会对县中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视剧《山海情》中讲述了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故事,发达地区通过向欠发达地区输送信息、资源、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能够大大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资料图来源:@CCTV电视剧

学校的发展同样如此,县中托管帮扶工程通过高校对口帮扶县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县中信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短板,促进地区间和学校间发展的均衡化。不同于此前一些超级中学所推行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具有更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中对这一工程充满期待。

“银龄讲学计划”中的退休教师,是“五老资源”(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乡村调研时发现,“五老资源”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老人们自身也能够在村庄参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学校的角度讲,“银龄讲学计划”的实施能够弥补学校师资短缺和信息匮乏的问题,充分利用富有经验的教师继续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教育效能,甚至还可以动员高校退休教师、科技人员等高知力量返聘到县中发挥作用(类似于上山下乡时期城里知识分子对于乡村教育的作用)。

从老人的角度来讲,这一计划有助于解决老人退休之后的价值寄托问题,避免他们产生退休后的“无用感”,形成“他们不是社会负担而是社会力量”的舆论氛围。可以说,在老龄化的背景下,“银龄讲学计划”能够促进形成一种积极的养老模式。

县中振兴行动中的隐忧

不过,在既有的县中振兴政策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深度思考。

有人担心,禁止跨区域掐尖招生之后,一些期望到省市高中就读的优秀学生或学生家长被刺激到,会提前到省市购房,将子女送到省市学校读书。

他们之所以“迷信”省市学校,表面上来看是因为城市教育资源更充沛,可以拓展孩子的眼界。其中更为隐秘的机制在于,省市高中参与考试试卷的命题教师更多,他们熟悉规则和套路,因此很多学生进入省市高中读书,方便接触相关资源,设法请家教进行补课,价格不菲。此外,如果没法做到区域间的均衡,省市学校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学生考大学尤其是好大学的比例更高。

另一个问题是,《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再一次强调,各地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得给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高考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同时指出要严禁炒作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

笔者跟县中毕业的学生交流,发现除了种子选手以外,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关心谁考清华、北大,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够考到哪里,以及自身在学校的排名情况。原因在于,学校若以精英高校的升学指标作为考核标准,就会将大量资源倾注到少数尖子生身上,从而稀释他们应获得的教育资源。他们之所以关注自身的排名情况,是因为他们想要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否得到了一个合理的回报。

然而,当下我国的高考仍然具有极强的竞争性,高考的结果影响深远。对于家长而言,如果县中无法培养学生上精英高校的能力,家长们就会丧失对县中的教育信心。

县中是块夹心饼干,需要面对政府要求和社会评价双重考核。目前,在《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下,政府形成了一套考核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从程序规范和软硬件设施的角度进行考核,虽然有办学质量提高的考核要求,但是具体要求却并不明确。如果按照政府要求,家长又对县中存在期待,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教育规律,同时符合社会期待的评价体系。

此外,一些地区如浙江探索了诸多向弱势县中倾斜的方式,比如推荐若干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接受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为期1-2年的科研实践培养;每年每县选拔若干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为期一周的高校学习生活体验等等。

这些探索当然有助于开拓县中学生的眼界,训练县中学生的思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源倾斜极易成为县域中极少数学生的特权或敲门砖。一旦成为特权或敲门砖之后,就可能会出现优质资源被部分群体策略性地运用,比如当地强势家庭去抢占资源,又比如会出现省域内的高考移民,即出生于发达市县的学生移民到欠发达的县中去占据这些优质资源。

因此,保证县中外部资源的公平竞争和公平分配,同样是县中未来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湖北“受欢迎”的高中,重点升学率遥遥领先,黄冈中学却不在其中

11月21日-25日上海空中课堂课表一览

北京大学1名学生核酸阳性,相关楼宇临时管控

福州个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子女需满多少周岁

2022年湖里区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现场确认工作延期

2023年天津市高职分类考试报名时间(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

孩子的重疾险,真的是太拼了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七讲直播入口+平台

明年迎来1158万毕业生 教育部多举措促就业

看了北京上海的豪门顶级鸡娃法,才明白教育内卷的后果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wcnyj6gh.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