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覃思悦编辑 | 石一瑛
2022年10月中旬,一条#迪卡侬以次充好累计被罚18万元#的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发稿,多个媒体、大V对这条新闻进行报道、转发,该词条已有超过1亿的阅读量。
天眼查App显示,迪卡侬此次被罚,是因为关联公司迪脉(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包括此次处罚在内,该公司3年内已有5条行政处罚,处罚原因均为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罚款累计金额已超18.6万元。
迪卡侬(Decathlon),1976年由米歇尔·雷勒克创立于法国,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零售商。
2003年,迪卡侬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19年,迪卡侬进入中国零售百强榜单。截至2021年,迪卡侬在全国46座城市开设了门店,门店总量超200家。
迪卡侬2021年财报显示,迪卡侬全年销售额达138亿欧元(约合9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净收益为9.13亿欧元。
财报指出,除法国本土外,中国市场是增长最迅猛的海外市场之一。迪卡侬方面曾表示,希望今年年底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能达到500家。
回顾迪卡侬的发展之路,“抠门”是绝对的关键词——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品牌在库存、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做了压缩。
正是靠着在成本上的抠门,名不见经传的迪卡侬最终从法国小镇走出,在强手如云的运动鞋服市场分得一杯羹,成为如今全球运动平替(大品牌的平价替代品)市场中体量最大的零售品牌。
不过,迪卡侬的抠门,还是抠出了问题。
米歇尔·雷勒克创立迪卡侬时,初衷是希望打造一个平价但多样的运动零售品牌,这也是迪卡侬的英文原名取自十项全能之意的原因。
1990年代末,借着欧盟成立的东风,迪卡侬的门店在欧洲各地遍地开花,品牌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在欧洲立稳脚跟后,迪卡侬开始陆续进军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海外市场。
迪卡侬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低廉的价格,并且产品品类十分丰富。
武汉的一家迪卡侬门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迪卡侬有超过40种自有品牌,涵盖自行车、球类运动、跑步等多种运动,除此之外,迪卡侬还提供马术、潜水、露营等小众运动装备。
和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大牌相比,迪卡侬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用小两位数拿下一个运动单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难事。大量顾客被差价诱惑,光顾迪卡侬的卖场。
为了提供价格如此低廉的“蓝色商品”(迪卡侬对于旗下高性价比优质产品的称呼),迪卡侬必须抠门。
从设计师画样图时,迪卡侬的抠门就开始了。
迪卡侬卖场中的商品大多为基础款服饰,设计核心就是实用、耐用,款式很少更新。此外,和很多品牌专门为欧美人、亚洲人的不同身材、体型设计专门产品不同,迪卡侬的产品全球通用。如此,工厂便可以用统一的版型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产品,设计端的人力资本也大大减少。
生产,是迪卡侬抠的下一个环节。
生产中心全部本地化,以中国市场为例,迪卡侬官网显示,其在中国有上海、苏州、郑州等12个生产基地,能够满足中国本土九成的商品需求。
之后就是物流和库存。迪卡侬一样有自己的物流基地,门店执行“0库存”理念,没有设置大型仓库,几乎所有的货品都摆在货架上。
一名消费者在迪卡侬门店里试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销售环节也是简而又简,迪卡侬不提供购物袋、鞋盒等包装。走访国内的迪卡侬门店时,随处可见提着各式各样环保购物袋买东西的顾客。
迪卡侬中国区媒体经理曾表示,迪卡侬广告费用只占营业额的1%,约50%的新顾客都是通过曾来店体验的老顾客“口耳相传”,才来到迪卡侬线下商场。
除了由于体量过大在制造环节交给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委托制造)代工生产,迪卡侬几乎全程参与了一件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再到物流、零售的全过程。
尽管迪卡侬也因此被诟病“版型过时”、“老年人才买”、“太抠了”,但在顾客体量上几乎没有同类品牌能与其抗衡。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迪卡侬商场中的消费者群体正在年轻化。
24岁的露营爱好者席雅就是迪卡侬的忠实拥护者,“我们搞户外的对于东西的要求就是扛造。户外装备多,比较容易损耗,如果全部买一套大牌,怕是我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入门级别的买迪卡侬就够了。”
36岁的李沛也经常在迪卡侬帮自己7岁的儿子买衣服,“小孩子长身体快,衣服经常要换。迪卡侬质量好,穿不了扔了也不可惜。我自己是觉得实用最重要,而且买过的东西质量都不错,我感觉没和那些运动大牌差到哪里去。”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NPD集团的一项研究表明,实用、质量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而品牌知名度的权重则下滑明显,可见所谓的“大牌”已经不再吃香。
而当此次#迪卡侬以次充好#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时,也有不少网友自发为迪卡侬辩护。
“该处罚就处罚,但是有一说一,迪卡侬性价比真的很高。”
“之前在迪卡侬买过鞋子和袜子,质量其实还不错的,这次应该是漏网之鱼,希望对品牌不要有太大影响。”
在中国市场,迪卡侬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价平、质好、品类多的形象,有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
从网友的反应上看,尽管此次事件会对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迪卡侬并不会遇到舆论上的大危机,市场地位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然而,迪卡侬需要面对的麻烦不止这一个。
baleaf在海外投放的广告。(图片来源:baleaf)
内部品控出现问题的同时,迪卡侬所处的运动平替市场已是群狼环伺。
根据NPD的研究数据,目前全球运动鞋服市场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除了个别新兴种类,部分体育用品已经增长乏力,运动消费平替市场也是如此。
这从迪卡侬的财报中就能窥到一二。
尽管最新财报中,迪卡侬收益同比增长两成,营收也维持在百亿元级别,但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线上。电商的比重占据公司全部销售的21%,同比上财年大涨30%。在部分地区,迪卡侬的线下门店甚至在减少。
在总体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迪卡侬的新对手也在不断出现。
仅中国市场,近十年已经迎来了一波新的海外运动零售品牌,俄罗斯最大的运动用品零售商Sportsmaster(运动先锋)以及瑞士的Intersport都对迪卡侬所占的“平替”蛋糕虎视眈眈。
Sportsmaster在东北地区颇有影响力,而Intersport也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五年百店”计划,意图扩张。
而迪卡侬在海外市场的对手也不容小觑。此前,迪卡侬本就因Foot Locker、Fanatics等竞争对手的强势退出过美洲市场。另一边,出海的中国品牌也成为了一股新势力。
以运动平价品牌Baleaf为例。Baleaf的母公司俊亿来自厦门,去年年底刚刚完成了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公开信息显示,此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文化消费基金领投,蓝湖资本跟投。
俊亿主打的就是产品出海。Baleaf就是随着出海亚马逊潮而诞生的品牌,接连推出的骑行护臀裤、Baleaf瑜伽裤等产品都在海外市场成为了爆款。
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主阵地海外市场,一众新老品牌已经对迪卡侬形成包围之势。平替运动零售市场的天花板没怎么抬高,更没有技术壁垒可言,品牌却越来越多,市场已经相当拥挤。
迪卡侬天猫618海报。(图片来源:迪卡侬官方微博)
入华之初,迪卡侬集团创始人米歇尔·雷勒克就曾说过:“中国是迪卡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没有之一。”
尽管内外困难不断,中国市场依旧是迪卡侬不想放弃的大蛋糕。
2020财年开始,迪卡侬将重心放在上游价值链投资,通过新业务推动增长。
2021年9月,迪卡侬宣布更新品牌视觉体系、升级在华品牌定位战略。同年,迪卡侬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设立在北京。
2022年,迪卡侬依旧动作不断。今年6月迪卡侬在苏州开设了体育公园旗舰店,投资超千万人民币的大连迪卡侬二期项目也在持续推进。
根据品牌“未来零售之年”计划,迪卡侬希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100%自有品牌以及运动细分结构重组。
从其近两年的表现上看,迪卡侬不仅想要将线下门店体验优势扩大,也在加速集团数字化转型,天猫、京东等都成为了集团重点关注的线上平台。
但是,线上与线下不同,很难通过传统“口耳相传”进行推广,这也要求迪卡侬在营销上不再抠门,花钱引流,调整预算结构。
2020年天猫超级品牌日期间,迪卡侬曾一次性请来了奥运跳水冠军田亮、奥运体操冠军杨威、游泳世锦赛冠军傅园慧、CBA辽宁男篮杨鸣和羽毛球苏迪曼杯冠军葛成,并在微博、B站等多个平台邀请大V、知名UP主进行广告营销。
迪卡侬表示,集团目前处在从老牌零售公司向综合体育平台转型的过程中,正在打造开放式生态系统,未来将进一步加速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根据迪卡侬已经透露的过往财报业绩,目前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规模已经达到百亿元级别。
(文中席雅、李沛为化名)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x2mnef3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