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
黄花蒿,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基生叶、幼苗及幼叶等入药,民间称“土茵陈”,化学成分、功用等与“茵陈蒿”同。据考证:古本草书如《政和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中称“北茵陈”、“山茵陈”、“西茵陈”及“石茵陈”等可能都是本种。亦作青蒿(即黄花蒿)的代用品。
主要价值
黄蒿为中等饲用植物。青鲜状态绵羊、山羊和骆驼稍食,干枯后乐食或喜食。牧民反映,羊最喜食,食后易上膘。马与牛采食较差,青鲜时稍采食,花期不食,干枯后又稍食。在开花期刈制的干草各种家畜均乐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牧民,常在多雨年份川割贮备,作为冬春幼畜的补喂饲草。
黄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它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在花期以后则下降甚多,灰分的含量较少。本种可作放牧利用,在花期可刈制于草。此外,黄篙全株可提取芳香油。幼苗可入药,有消炎利尿作用,能治黄疸性肝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花蒿、百度百科-黄蒿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国内各省。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在抗疟方面与传统的奎宁类抗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
区别:黄花蒿含青蒿素,青蒿不含青蒿素。
黄花蒿(菊科,蒿属)
Artemisia annua (Compositae)
40. 黄花蒿(本草纲目) 草蒿〔神农本草经(部分)],青蒿(神农本草经、中药俗称),臭蒿(日华本草),犱蒿(蜀本草),黄蒿(俗称),臭黄蒿(内蒙古),茼蒿(山西),黄香蒿、野茼蒿(江苏),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鸡虱草(江西),黄色土因呈(湖南),假香菜、香丝草、酒饼草(广东、海南岛),苦蒿(四川、云南),“沙拉翁”、“莫林一沙里尔日”(蒙语名),“好尼一沙里勒吉”(蒙药名),“康帕”(维吾尔语名),“克朗”(藏语名)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厘米,基部直径可达1厘米,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无毛或初时背面微有极稀疏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绿色,两面具细小脱落性的白色腺点及细小凹点,三(至四)回栉齿状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5-8(-10)枚,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边缘具多枚栉齿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的深裂齿,裂齿长1-2毫米,宽0.5-1毫米,中肋明显,在叶面上稍隆起,中轴两侧有狭翅而无小栉齿,稀上部有数枚小栉齿,叶柄长1-2厘米,基部有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的羽状深裂,小裂片栉齿状三角形。稀少为细短狭线形,具短柄;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近无柄。头状花序球形,多数,直径1.5-2.5毫米,有短梗,下垂或倾斜,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内、外层近等长,外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椭圆形,中肋绿色,边膜质,中层、内层总苞片宽卵形或卵形,花序托凸起,半球形;花深黄色,雌花10-18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外面有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0-30朵,结实或中央少数花不结实,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短睫毛。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产地分布:遍及全国;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 500米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 000-3 000米地区,西藏分布在3 650米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广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欧洲的中部、东部、南部及亚洲北部、中部、东部最多,向南延伸分布到地中海及非洲北部,亚洲南部、西南部各国;另外还从亚洲北部迁入北美洲、并广布于加拿大及美国。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功能用途:含挥发油,并含青蒿素 (qing hau su C15H2205) 、青蒿内脂I、II (arteannuin I, II) 、a-蒎烯、樟脑、按叶油素、青蒿酮等,此外还含黄酮类化合物;地上部分还含东茛菪内脂类化合物。青蒿素为倍半萜内脂化合物,为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治各种类型疟疾,具速效、低毒的优点,对恶性疟及脑疟尤佳。
青蒿(原变种)(菊科,蒿属)
Artemisia carvifolia var. carvifolia (Compositae)
39a.青蒿(原变种)图版9: 1-6
名称文献: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 var. carvifolia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每裂片具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或为细小、略呈线状披针形的小裂片,先端锐尖,两侧常有1-3枚小裂齿或无裂齿,中轴与裂片羽轴常有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有细小白点,边缘宽膜质,中层总苞片稍大,宽卵形或长卵形,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或膜质,顶端圆;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顶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花果期6-9月。
产地分布:产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
功能用途: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 (abrotanine, C21H22N2O)及苦味素等。入药,但非中药“青蒿”之正品。据报道,本种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本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本种。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国内各省。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又名黄蒿。 百度百科有,这是链接。;ref=wisessid=0from=1307fuid=0pu=usm@0,sz@1321_1004,ta@utouch_2_4.2_9_bd_page_type=1baiduid=359FF10FFE934D71A8B198432942CE9Btj=Xv_1_0_10_title
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农村地方,在半山坡能见到一种开着黄花的蒿草,一些地方人称它为臭蒿,黄蒿等等,不过它并不是非常普遍,一般生长在路旁,荒野或者山坡上。这主要和它的传播途径有关,因为它只通过种子生长,这样的话,一旦散落在不适宜的地方,也就无法生长了。而曾经有段时间他非常火,也是因为青蒿素的缘故,现在逐渐淡下来主要是因为疟疾并不是人类面对的重大难题了。
一、黄花蒿和青蒿的区分
黄花蒿本来是一种默默无闻的蒿草,但是因为我国生物学家屠呦呦院士在其中提取了能够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之后,她便为人们所熟知,也曾经火了一段时间。不过也正是因为青蒿素的命名,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是从青蒿草中提炼出来的,但实际上青蒿草并不包含青蒿素。这也是黄花蒿和青蒿草的本质区别。
二、黄花蒿已经被投入药用
黄花蒿,因为它本质的解毒属性以及对皮肤病的治愈能力,让它的药用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目前黄花已经被投入使用并进行生产去对抗人类的皮肤病和疟疾,而且曾经一度火起来的屠呦呦院士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潜心科研,所以黄花蒿也就没有必要为人们所追逐了,因为它已经在为人类做贡献。
三、为了保护黄花蒿的价值
曾经因为青蒿素,黄花蒿在医学药用价值上大放异彩,也会有一些有心之人,大量采摘以牟取暴利,所以为了让它能够在医疗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不是成为一些人囤货居奇的货物。一些良心媒体开始对他不在追踪报道,这样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恢复了从前状态。从而能够在医学上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它默默的来也默默地退出,并且留下了应该有的价值,那么她淡出人们的视线也是一件好事。
答案:不是。
黄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有特殊气味。茎直立,高40-90厘米,中等饲用植物。
1、根部
主根单一,狭纺锤形、垂直,半木质或木质化;根状茎粗短,直立,半木质或木质,常有细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
2、茎部
茎通常单生,稀2-3枚,高40-90(-13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有纵纹;常自下部开始分枝,枝长10-20厘米或更长,下部分枝开展,上部枝多斜上展;茎、枝幼时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以后脱落。
4、叶部
叶近圆形、长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具长柄,花期叶凋谢;茎下部叶初时两面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略带绢质的短柔毛,后毛脱落,叶长卵形或椭圆形。
遍及全国,东部、南部省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旷野、路旁等,西北省区分布在中、低海拔至2 800米的地区。西南省区最高分布到3 800(-4000)米地区,在半干旱或半温润地区的山坡、林缘、路旁、草原、黄土高原、荒漠边缘地区都有,局部地区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关于黄蒿和黄花蒿是一种吗和什么是黄花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nkang/602qz5lu.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