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文汉字我们大部分人只要知道其代表什么意思就够了,但汉字有一个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属性你是否知道呢。汉字的五行属性在我们取名字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一个很相信传统文化的人在取名字的时候往往根据一个人五行八字的喜忌来选择合适的汉字,从而达到互补的作用。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土笔画为6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异、亦、优、夷、圯、伊、充、衣、阪、爷、邬、圬、因、圳、阴、安、圮、圩、伟、仵、羽、宇、延、讶、亚、压、戌、屺、讴、吖、圹、岌、圾、灰、艮、有、伍、吐、地、圭、羊、阳、屹、纡、迂、屿、约、戍、圪、伢
异
解释:异读音:yì。形容词 特别的、不平常的。【组词】:「异士」、「异术」。《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体貌魁梧,有异姿。」形容词 另外的、其他的。《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形容词 不同的。【组词】:「异口同声」。《书经.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异议蜂起,高谈不息。」动词 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动词 奇怪。《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名词 奇怪异事物。【组词】:「标新立异」。《公羊传.隐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名词 姓。如唐代有异牟寻。
亦
解释:亦读音:yì。副词 相当于「也」、「也是」。【组词】:「人云亦云」。《论语.公冶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唐.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副词 相当于「又」。《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一:「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副词 只是、不过。《战国策.齐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唐.杜甫〈蒹葭〉诗:「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副词 已经。《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唐.杜甫〈独立〉诗:「草露亦多湿,蛛丝亦未收。」连词 虽然。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宋.欧阳修〈玉楼春.蝶飞芳草花飞路〉词:「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助词 位于句首或句中,无义。《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名词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优
解释:优读音:yōu。形容词 充沛、富饶。《荀子.王制》:「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文选.张衡.西京赋》:「何必昏于作劳,邪赢优而足恃。」形容词 好的、上等的。【组词】:「优等」、「优秀」。《晋书.卷五一.束晳传》:「参名比誉,谁劣谁优?」形容词 柔弱。【组词】:「优柔寡断」。《管子.小匡》:「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形容词 悠闲。《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后汉书.卷七零.郑太传》:「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动词 协调。《淮南子.原道》:「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动词 调戏。《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副词 宽厚。《后汉书.卷一五.李通传》:「(李通)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明史.卷二五一.徐光启传》:「御史言光启、以伟相继没,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媿贪墨者。」名词 演戏的人。【组词】:「倡优」、「俳优」。《南史.卷三四.周朗传》:「弘正丑而不陋,吃而能谈,俳谐似优。」《红楼梦.第二回》:「纵然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名词 古之弄臣,【组词】:「优孟」、「优旃」。
夷
解释:夷读音:yí。名词 中国古代东部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今国内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东方各族为「夷」。【组词】:「徐夷」、「淮夷」。《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名词 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组词】:「蛮夷戎狄」。名词 同辈。《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名词 锄草、平土的农具。《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试诸木土。」名词 创伤。通「痍」。《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名词 平易、平安。【组词】:「化险为夷」。名词 常道。通「彝」。《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名词 姓。如周代有夷诡诸。动词 铲平、使平坦。【组词】:「夷为平地」。《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国语.晋语六》:「夷灶堙井,非退而何?」动词 诛除、消灭、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动词 铲草、割草。《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动词 陈放、安置。《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捧尸夷于堂,降拜。」动词 平均。《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唐.孔颖达.正义:「所以平均下民也。」形容词 平坦。《庄子.眩箧》:「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嶮,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形容词 愉悦。通「怡」。《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形容词 傲慢无礼。《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远,庸众而野。」
圯
解释:圯读音:yí。名词 桥。《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伊
解释:伊读音:yī。代词 第三人称代名词,相当于「彼」、「他」。《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代词 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你」。《董西厢.卷七》:「我于伊志诚没倦怠,你于我坚心莫更改。」元.佚名《马陵道.第三折》:「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动词 表示肯定,相当于「是」。《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助词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谷风》:「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文选.陆机.文赋》:「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助词 文言助词,表示「刚刚」的意思。【组词】:「就职伊始」、「开幕伊始」。名词 姓。如商朝有伊尹。
充
解释:充读音:chōng。动词 填满、装满。【组词】:「充电」。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动词 代理、担任。【组词】:「权充」、「充当家庭教师」。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动词 假冒。【组词】:「冒充」、「打肿脸充胖子」。名词 姓。如战国时有充虞。
衣
解释:衣读音:yī。名词 人身上所穿,用来蔽体御寒的东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种纤维质料做成。【组词】:「毛衣」、「雨衣」、「睡衣」。名词 包在物体外的东西。【组词】:「书衣」、「胞衣」、「糖衣药丸」。名词 蔬菜、果实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诗二首之一:「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名词 特指苔藓等延贴地面、岩石或树皮上生长的隐花植物。【组词】:「苔衣」、「地衣」。唐.白居易〈营闲事〉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名词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其他字义衣读音:yì。动词 穿。《论语.子罕》:「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动词 覆盖。《易经.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隶给大雨,堤防可衣者衣之。」动词 倚靠。《书经.康诰》:「今民将在只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元.关汉卿《双赴梦.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瓯,进御酒,一齐山寿。」
阪
解释:阪读音:bǎn。名词 山坡。《说文解字.阜部》:「阪,坡者曰阪。」《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唐.元稹〈当来日大难行〉:「当来日大难行。前有阪,后有坑。」名词 山腰小路。《说文解字.阜部》:「阪,一曰山胁也。」唐.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
爷
解释:爷读音:yé。名词 称谓:(1) 用以称父亲。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 对长辈或主人的尊称。【组词】:「老爷」、「少爷」、「大爷」。《红楼 梦.第二零回》:「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在眼里!」名词 对神明的称呼。【组词】:「老天爷」、「财神爷」。
邬
解释:邬读音:wū。名词 地名:(1) 春秋时郑国邑地。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2) 春秋时晋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境。名词 姓。如明代有邬良佐。
圬
解释:圬读音:wū。名词 镘刀,涂抹墙壁的工具。同「圬」。《集韵.平声.模韵》:「圬,说文:『所以涂也。』……或作圬、釫。」名词 涂饰的工作。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动词 涂抹。唐.白居易〈草堂记〉:「木斲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因
解释:因读音:yīn。动词 凭藉、依据、利用。【组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动词 承袭、沿袭。【组词】:「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动词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零.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名词 原由、缘故。【组词】:「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介词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介词 由于。【组词】:「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介词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连词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副词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圳
解释:圳读音:zùn。名词 闽粤方言。指灌溉用的水渠。【组词】:「八堡圳」、「嘉南大圳」。其他字义圳读音:chóu。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其他字义圳读音:zhèn。名词 广东方言。指田野间的水沟。【组词】:「深圳」。
阴
解释:阴读音:yīn。名词 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说文解字.阜部》:「阴,水之南、山之北也。」【组词】:「山阴」、「淮阴」。三国魏.曹丕〈善哉行〉四首之四:「朝游高台观,夕宴华池阴。」名词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组词】:「树阴」。《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宋.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名词 泛指背面。【组词】:「碑阴」。南朝梁.丘迟〈为范云谢示毛龟启〉:「翱翔卷耳之阴,浮游莲叶之上。」宋.苏轼〈四菩萨阁记〉:「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名词 日影。常用指时间。【组词】:「惜阴」、「寸金难买寸光阴」。《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名词 月亮。【组词】:「太阴」。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名词 人的生殖器官。【组词】:「外阴」、「阴部」。名词 古人用指对立事物中的一方。与「阳」相对。如天、男为阳,地、女为阴。名词 姓。如隋代有阴世师。形容词 昏暗的。与「晴」相对。【组词】:「阴天」、「阴雨」。形容词 秘密的、不光明的。【组词】:「阴计」、「阴谋」。《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形容词 险诈、狡猾。【组词】:「阴险狠毒」、「阴狠可怕」。形容词 带负电的。与「正」、「阳」相对。【组词】:「阴离子」、「阴电」。形容词 雌的、女性的、柔性的。【组词】:「阴性」、「阴柔」。形容词 有关死人或鬼魂的。【组词】:「阴间」、「阴曹地府」。《文选.木华.海赋》:「阳冰不冶,阴火潜然。」《红楼梦.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副词 暗地的、偷偷的。《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其他字义阴读音:yìn。动词 覆荫、遮蔽。通「荫」。《诗经.大雅.桑柔》:「既之阴女,反予来赫。」动词 埋藏。《礼记.祭义》:「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他字义阴读音:ān。同「闇」[二]。
安
解释:安读音:ān。名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组词】:「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名词 安非他命的简称。【组词】:「吸安」、「安毒」。名词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条。名词 姓。如汉代有安成。形容词 平静、恬适。【组词】:「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形容词 稳定的、静止的。【组词】:「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动词 使稳定。【组词】:「除暴安良」、「安民」。动词 装置、设置。【组词】:「安电灯」、「安门窗」。动词 加上。【组词】:「安罪名」。动词 存、怀、居。【组词】:「你安的是什么心?」动词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副词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组词】:「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代词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组词】:「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代词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连词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圮
解释:圮读音:pǐ。动词 毁坏、倾倒。【组词】:「倾圮」、「圮坟」。
圩
解释:圩读音:yú。名词 用来防水护田的堤岸。【组词】:「堤圩」。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公乘舟出郊,劝民兴工筑圩,以食农民。」名词 两淮盐滩用来区别境域的土堤。【组词】:「十二圩」。《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你的事有指望了,而今我到圩里去卖田。」形容词 中间低而四周高起。《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其他字义圩读音:wéi。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伟
解释:伟读音:wěi。形容词 奇异的。《说文解字.人部》:「伟,奇也。」《管子.任法》:「无伟服,无奇行。」形容词 盛壮、卓越。【组词】:「伟绩」、「丰功伟业」。《庄子.大宗师》:「伟哉,天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形容词 高大。《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有伟体,腰带八围。」晋.潘尼〈桑树赋〉:「观兹树之特伟,感先皇之攸植。」名词 姓。如汉代有伟璋。
仵
解释:仵读音:wǔ。形容词 同等的、相同的。《集韵.去声.莫韵》:「仵,同也。」《庄子.天下》:「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名词 姓。如明代有仵瑜。
羽
解释:羽读音:yǔ。名词 鸟类的毛。《易经.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韩非子.解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名词 鸟类或飞虫的翅膀。《礼记.月令》:「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汉.张衡〈七辩〉:「京城阿缟,譬之蝉羽。」名词 鸟类的代称。【组词】:「羽族」。《文选.曹植.七启》:「野无毛类,林无羽群。」名词 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装饰物,以雉尾制成。《淮南子.时则》:「命乐师修鞀鼙玲瑟管箫,调竽曕,饰钟磬,执干戚戈羽。」名词 古代五音之一。《吕氏春秋.孟冬纪.孟冬》:「其虫介,其音羽。」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名词 箭。《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唐.王涯〈陇上行〉:「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名词 同党、朋友、喽罗。【组词】:「党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立有闲,时季羽在侧 。」名词 钓鱼用的浮标。《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羽颉。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形容词 以羽毛制成的。【组词】:「羽扇纶巾」。《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
宇
解释:宇读音:yǔ。名词 屋檐。《易经.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之大壮。」名词 房屋。【组词】:「屋宇」。《楚辞.宋玉.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名词 疆域、国境。《左传.昭公四年》:「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文选.枚乘.七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名词 上下四方,为整个空间的总称。【组词】:「宇宙」、「寰宇」。《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名词 人的仪表、风度。【组词】:「眉宇」、「气宇轩昂」。《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神识沉敏,风宇条畅。」
延
解释:延读音:yán。形容词 长。《文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晋.左思〈娇女诗〉:「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动词 拉长、伸长。【组词】:「延长」、「延年益寿」。《韩非子.十过》:「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晋.慕容廆〈与陶侃笺〉:「每瞻江湄,延首遐外。」动词 扩展、蔓衍。【组词】:「火势蔓延」。《文选.潘岳.关中诗》:「微火不戒,延我宝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九鲤湖日记》:「松偃藤延,纵目成胜。」动词 引导、引进。【组词】:「延入」。《文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动词 招揽、邀请。【组词】:「延请」、「延揽人才」。《红楼梦.第一零九回》:「那知贾母这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动词 连及。【组词】:「祸延子孙」。《书经.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动词 向后推迟。【组词】:「拖延」、「延期」。副词 迟缓。【组词】:「延误」、「延缓」。名词 姓。如汉代有延岑。
讶
解释:讶读音:yà。动词 惊奇、惊异。【组词】:「惊讶」、「讶异」。《新唐书.卷九三.李积传》:「使至,高祖讶无表,使者以意闻。」动词 迎接。通「迓」。《仪礼.聘礼》:「厥明,讶宾于馆。」
亚
解释:亚读音:yà。动词 次于。《国语.吴语》:「乃退就幕而会,吴公先歃,晋侯亚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动词 输、低、较差。【组词】:「他的歌唱技巧不亚于你。」动词 相同、相等。《后汉书.卷四零.班彪传上》:「节慕原、尝,名亚春、陵。」《南史.卷七二.颜协传》:「时吴郡顾协亦在蕃邸,与协同名,才学相亚,府中称为二协。」动词 掩。宋.蔡伸〈如梦令.人静重门深亚〉词:「人静重门深亚,朱阁画帘高挂。」《董西厢.卷一》:「几间寮舍,半亚朱扉。」形容词 次一等的、第二的。【组词】:「亚军」、「亚热带」、「亚圣」。名词 亚洲的简称。【组词】:「欧亚大陆」、「亚太影展」。名词 姊妹丈夫的互称。通「娅」。《诗经.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汉.毛亨.传:「两婿相谓曰亚。」其他字义亚读音:yǎ。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其他字义亚读音:yā。名词 物体的分歧部分。明.张自烈《正字通.二部》:「亚,赵古则曰:『物之岐者曰亚。』俗作丫、桠。」
压
解释:压读音:yā。动词 由上往下施加力量。【组词】:「压垮」、「泰山压顶」。动词 用武力或威势制止、驱策他人。【组词】:「镇压」、「欺压」、「别拿你的大帽子压我!」《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动词 迫近、逼迫。【组词】:「大军压境」。《水浒传.第九一回》:「卫州左孟门,右太行,南滨大河,西压上党,地当冲要。」动词 使情况稳定。【组词】:「他刚吃下药,才把咳嗽压下来。」动词 搁置不动。【组词】:「积压公文」。动词 超越、胜过。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你文章胜贾浪仙,诗篇压孟浩然,不能勾侍君王在九间朝殿。」《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名词 压力的简称。【组词】:「气压」、「血压」、「电压」、「眼压」。
戌
解释:戌读音:xū。名词 地支的第十一位。名词 时辰名。约当晚上七时到九时。
屺
解释:屺读音:qǐ。名词 不长草木的山。《说文解字.山部》:「屺,山无艹木也。」《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讴
解释:讴读音:ōu。动词 歌唱。《孟子.告子下》:「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还者。」名词 歌曲、歌谣。《楚辞.宋玉.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乐既乐矣,忧亦随之。」名词 姓。如春秋时越有讴阳。
吖
解释: ● 吖 yā ㄧㄚˉ 1. 喊:叫天~地。 2. 形容喊叫的声音:高声叫~~。 其它字义 ● 吖 ā ㄚˉ ◎ 叹词,相当于“呵”。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吖 yā 〈动〉 喊,呼喊 [cry] 不索你没来由这般叫天吖地。——高文秀《黑旋风》 词性变化 ◎ 吖 yā (1) 喊声 则听得巡院家高声的叫吖吖。——张国宾《合汗衫》 (2) 另见 ā 基本词义 ◎ 吖 ā ——外国语的音译,主要用于有机化学。如:吖嗪
圹
解释:圹读音:kuàng。名词 墓穴。《周礼.夏官.方相氏》:「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故余于圣俞,子美之殁,既已铭其圹,又类集其文而序之。」名词 原野,郊外空阔处。《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形容词 空。同「旷」。【组词】:「空圹」。动词 空缺、荒废。《管子.七法》:「若夫曲制时举,不失天时,毋圹地利。」
岌
解释:岌读音:jí。形容词 山势高峻。【组词】:「岌峨」、「岌嶪」。《尔雅.释山》:「小山岌,大山峘。」形容词 危险。参见「岌岌」条。
圾
解释:圾读音:jí。形容词 危殆。通「岌」《庄子.天地》:「殆哉圾乎天下。」其他字义圾读音:sè。参见「垃圾」条。
灰
解释:灰读音:huī。名词 物体燃烧后所剩下的屑末。【组词】:「骨灰」、「纸灰」。唐.韦应物〈伤逝〉诗:「染白一身黑,焚木尽成灰。」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名词 尘土。【组词】:「风吹得到处都是灰。」《文选.陆机.挽歌三首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东南盐禁加密,犯法被罪者多,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名词 石灰的简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处者皆有之,烧青石为灰也。」形容词 浅黑色。【组词】:「灰布」、「灰鼠」。形容词 志气消沉、沮丧。【组词】:「心灰意冷」。宋.陆游〈舟中偶书〉诗:「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怜心未灰。」动词 燃烧。《抱朴子.内篇.释滞》:「不灰之木,不热之火。」《后汉书.卷八零.文苑传上.杜笃传》:「燔康居,灰珍奇。」动词 碎裂。汉.曹操〈上书谢策命魏公〉:「灰躯尽命,报塞厚恩。」
艮
解释:艮读音:gèn。名词 《易经》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为?。象徵山。(2)六十四卦之一。艮(?)下艮(?)上。象动静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名词 方位名。指东北方。《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遂翕翼以委命兮,受符守乎艮维。」唐.章怀太子.注:「艮,东北之位。」唐.欧阳詹〈栈道铭〉:「秦之坤,蜀之艮,连高夹深,九州之险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艮当。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动词 静止。《易经.艮卦.彖曰》:「艮,止也。」形容词 坚固、坚硬。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艮,坚也。」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其他字义艮读音:gěn。形容词 食物坚韧不脆。【组词】:「艮萝卜不好吃。」形容词 耿直的。【组词】:「这个人真艮!」形容词 衣饰简略无华彩。【组词】:「他的衣物一向都是这么艮的。」形容词 语言粗率、不婉转。【组词】:「他的话太艮了。」
有
解释:有读音:yǒu。动词 表事实、状况的正面存在,与「无」相对。【组词】:「有困难」、「有利有弊」、「有学问」、「有钱」、「拥有」、「面有饥色」。形容词 丰足、富裕。【组词】:「他是个非常富有的人。」《诗经.大雅.公刘》:「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形容词 多,表示时间久或年龄大。【组词】:「本店开设有年。」、「母亲已有了年纪。」形容词 故意。【组词】:「有心犯错应严惩,无心疏忽可原谅。」缀词 置于名词前,作音节的衬字。【组词】:「有夏」、「有清」。《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代词 某,表示不确定。【组词】:「有一天晚上」、「有人说你做人很讲义气。」名词 姓。如汉代有有禄。其他字义有读音:yòu。副词 表示重复、反复、连续。通「又」。唐.裴守真〈请重耕织表〉:「奸伪由此而生,黎庶缘斯而苦,此有国之大患也。」连词 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表示数目的附加。【组词】:「七十有七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伍
解释:伍读音:wǔ。名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以五人为一伍。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伍,军法五人为伍。」《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名词 军队。【组词】:「入伍」。唐.杜牧〈原十六卫〉:「籍藏将府,伍散田亩。」名词 古代基层的户政编制单位,以五家为一伍。《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管子.乘马》:「五家而伍,十家而连。」名词 五的大写。名词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伍子胥。动词 杂处、参杂。《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
吐
解释:吐读音:tǔ。动词 使东西从口中出来。【组词】:「吐痰」、「吐哺」。《水浒传.第六回》:「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动词 发出、说出。【组词】:「吐露」、「坚不吐实」、「一吐为快」。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动词 释放、放出。【组词】:「窗外的夜来香吐放出浓郁的芳香。」动词 摒弃、抛弃。《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名词 文词、言词。【组词】:「吐属典雅」。《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传》:「暎弟晔字通明,美姿容,善谈吐。」其他字义吐读音:tù。动词 由胃逆出。【组词】:「吐血」、「呕吐」、「上吐下泻」。动词 把吞没的东西退还。【组词】:「吐出赃款」、「归你的,自拿去;不归你的,请全数吐出来吧!」
地
解释:地读音:dì。名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组词】:「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名词 陆地。【组词】:「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名词 田地、土地。【组词】:「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名词 场所。【组词】:「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名词 区域。【组词】:「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名词 地位、位置。【组词】:「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名词 心意、意志的领域。【组词】:「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名词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名词 路程。【组词】:「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助词 用于副词语尾。【组词】:「忽地」、「蓦地」。助词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着」。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其他字义地读音:de。助词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同「的」。【组词】:「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
圭
解释:圭读音:guī。名词 古代诸侯在大典时所持的一种玉器。《说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对下方言之,故曰上圜。」《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名词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组词】:「日圭」、「圭表」、「圭臬」。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圭妫。
羊
解释:羊读音:yáng。名词 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泛称。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绵羊、山羊、羚羊等。名词 姓。如汉代有羊续。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其他字义羊读音:xiáng。形容词 吉利、吉祥。通「祥」。【组词】:「吉羊如意」。
阳
解释:阳读音:yáng。名词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玉篇.阜部》:「阳,山南水北也。」《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唐.柳宗元〈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名词 太阳。【组词】:「朝阳」。《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曦。」汉.毛亨.传:「阳,日也。」《文选.张协.杂诗十首之二》:「浮阳映翠林,回颰扇绿竹。」名词 人间。与「阴」相对。【组词】:「阳世」、「回阳」。名词 姓。如宋代有阳昌朝。形容词 带正电的。【组词】:「阳电」、「阳极」、「阳离子」。形容词 鲜明的。《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文选.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阳。」形容词 向阳的。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零首之一三:「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形容词 凸的。【组词】:「阳刻」。《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一方阴文图书,刻牛浦之印;一 方阳文,刻『布衣』二字。」副词 伪装、表面上。通「佯」。【组词】:「阳奉阴违」。《韩非子.说难》:「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屹
解释:屹读音:yì。形容词 高耸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纡郁,隆崛岉乎青云。」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诗:「二老长身屹两峰,常撞大吕应黄钟。」副词 特立不动、坚定不移的样子。【组词】:「屹立不摇」。《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纡
解释:纡读音:yū。形容词 曲折。《说文解字.糸部》:「纡,诎也。」元.周伯琦〈野狐岭〉诗:「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形容词 郁结烦闷。《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愿假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动词 围绕、缠绕。《文选.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动词 系戴、佩带。《文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文选.张衡.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
迂
解释:迂读音:yū。形容词 曲折。【组词】:「迂回」。宋.王令〈饿者行〉:「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扶。」形容词 言行夸诞、不切实际。【组词】:「迂腐」、「迂阔」。《国语.周语下》:「郤犫见,其语迂。」动词 绕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零上.滇游日记十二》:「骑夫以家在荞甸,故强余迂此。」
屿
解释:屿读音:yǔ。名词 小岛。【组词】:「岛屿」。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唐.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诗:「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约
解释:约读音:yuē。动词 缠束、束缚。《文选.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唐.李商隐〈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动词 限制、管束。《论语.子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主公可约马退后,在放马向前,跳过桥去。」动词 协议、预先说定。《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动词 定期相会。【组词】:「约会」。宋.朱淑贞〈山查子.去年元夜时〉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动词 邀请。宋.陆游〈谢池春.七十衰翁〉词:「玉壶春酒,约群仙同醉。」《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动词 省略。《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汉书.卷四.文帝纪》:「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动词 掠过。唐.韩愈〈独钓〉诗四首之三:「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动词 数学上指约分。【组词】:「10/20可以约成1/2。」形容词 俭省。《论语.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建德性约素,不喜肉食。」形容词 简要、精练。《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形容词 穷困。《楚辞.宋玉.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南史.卷五五.吉士瞻传》:「在郡清约,家无私积。」形容词 柔弱、美好。【组词】:「婉约」、「风姿绰约」。唐.郑壁〈和袭美伤顾道士〉诗:「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形容词 隐微不明显。【组词】:「隐约」。唐.王孝通〈上缉古算经表〉:「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副词 大略、大概。【组词】:「约计」、「约略」。《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宋.许棐〈鹧鸪天.翠凤金鸾绣欲成〉词:「归来玉醉花柔困,月滤窗纱约半更。」名词 预先说定共同遵守之事。【组词】:「合约」、「毁约」、「条约」。《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必负约不偿城。」
戍
解释: 戍 读音: shù 。 动词 以兵卒防守边疆。【组词】:「戍守」。《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名词 守卫的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宋.陆游〈悲秋〉诗八首之一:「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名词 军队驻守的营房。《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其谢尚、王愆期等,悉令还据本戍。」唐.元结〈欸乃曲〉五首之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圪
解释: ● 圪 gē ㄍㄜˉ ◎ 〔~垯〕a.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泥~~”;b.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垯”均读轻声)。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圪 gē 〈名〉 (1) 土丘,土岗 [mound]。如:圪台,圪垛(小山;土丘);圪拉(即坷拉,土块);圪壈(小土岗) (2) [象声词]——如:圪登登(牙打颤的声音);圪吵(争吵,议论); 词性变化 ◎ 圪 gē 〈方〉——与名词结合,多表示叉形、针状、碎粒状或丝状的东西。如:槐树圪杈(槐树枝杈);一圪星儿土(一粒土);萝卜圪丝(萝卜丝儿) ◎ 圪 gē 〈助〉 与动词结合,多表示动作的继续。如:小虫从土里圪拱出来了
伢
解释: ● 伢 yá ㄧㄚˊ ◎ 方言,小孩儿。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伢 yá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jiaoyu/z50rd4nv.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