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毙鹰事件”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和电视剧里演的不太一样。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内容却有些匪夷所思,到现在我们还是弄不清楚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送给康熙两只死鹰?难道真的是诅咒康熙应(鹰)死了?
胤禩送给康熙两只死鹰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这天,康熙去热河巡行,本来八阿哥胤禩是应该陪同的,但是因为胤禩的生母去世两周年的祭日,就请了个假。事情办完之后,胤禩本应赶来陪侍,但是却没有来,只是派一名太监、一名亲随来请安,并且还送来了两只海东青,说他在汤泉等候皇阿玛归来。只是,这两只海东青送到康熙面前的时候已经是死鹰了。
康熙看到死鹰后,认为这是胤禩在诅咒他,极为愤怒,于是召集随行的皇子们,说胤禩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随后,康熙说出了更绝情的一句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大概两个月后,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毙鹰事件”的背景“毙鹰事件”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这时距离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刚好过去两年的时间,此时“九子夺嫡”的形势已经愈演愈烈,众位皇子之间已成水火不容之势。
早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康熙以身体不好为由,下诏令众大臣保奏新太子,并表示“众议谁属,朕亦从之。”结果朝中大部分重臣都保奏八阿哥胤禩,这个结果令康熙十分不满,他认为“八阿哥到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又出一皇太子矣。”
此时的康熙觉得胤禩已经对他的皇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找了个理由,以“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轻贱”为由,将之前的承诺揭过不提。皇帝要反悔不认账,皇子和大臣们自然不敢较真,此事不了了之。倒是四阿哥胤禛极力保奏废太子胤礽,此举正中康熙下怀,于是胤禛得到了康熙的认可,认为他有兄弟之情。
康熙四十八年,在胤礽被废四个多月后,康熙再次将其立为皇太子,但三年之后就因为想要“提前接班”第二次被废,并被囚禁。这次被废之后,胤礽彻底无望太子之位,于是朝中争夺太子位的两大热门人选成了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两人身边各自有不少支持者,分别称为“八爷党”和“四爷党”。其时,“八爷党”势大,“四爷党”势弱,立胤禩为太子的呼声很高,支持者众多,但这反而使得康熙更加警惕。
“死鹰”是胤禩送的吗?不,他没有作案动机“毙鹰事件”是记载在《清圣祖实录》上的,这本书反映康熙日常起居的历史文献,可信度很高,可以确定此事在历史上肯定发生过,“死鹰”肯定是胤禩送来的,那么胤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如果胤禩是为了发泄心中怨气,纯粹的诅咒康熙,应该没有这个胆子。上文我们交代过事件背景,这个时期康熙已经多次打压八爷党的人,并且还训诫过胤禩,胤禩应该知道康熙对他的态度,不会在这个关头故意去激怒康熙。
如果此时胤禩已经架空了康熙,手中的力量大到可以左右局势,那么他送“死鹰”给康熙,暗示逼迫康熙退位,还算说得过去。可是,实际的形势是大权仍掌握在康熙手里,胤禩的生死都只要他一句话就能办到,胤禩如此公然诅咒康熙,岂不是找死吗?胤禩向来以仁厚待人,心思缜密,怎么会下出如此昏招?
所以,胤禩没有送两只“死鹰”给康熙的理由。
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胤禩呢?如果把“毙鹰事件”看做一个案件的话,那么凶手就要从受益人中寻找。
八阿哥胤禩在“毙鹰事件”后,彻底失去了康熙的宠爱,再也没有争夺太子位的希望,于是,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看起来,胤禵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但是此时,胤禵还是胤禩的小弟,一直追随胤禩的,是八爷党的中坚力量。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怒斥胤禩谋害太子时,胤禵挺身而出,以命担保,惹得康熙大怒,命人将胤禵打得几乎无法行走,可见两人之间感情极好。如果是胤禵要陷害胤禩,派人以“死鹰”掉包或者暗中弄死了胤禩所献的活鹰,那么胤禵如何确定在胤禩失宠后,他会代替胤禩呢?他和胤禩本是一党,难道更大的可能不是康熙大怒之下,株连八爷党的其他皇子吗?
而且,胤禩在“毙鹰事件”后,转而一力支持胤禵,说明他对胤禔是毫无怀疑的,如果真的是胤禵下的手,胤禩不可能毫无察觉,就算没有真凭实据,也断然不会转而支持胤禵争储,所以胤禵“下黑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除去胤禵之外,还有一个人受益很大,那就是四阿哥胤禛。胤禛和胤禩明显处于竞争关系,而且双方深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胜者为王,败者必然家破人亡。胤禩失势,康熙在选择继承人时,就会更多的考虑胤禛了。
然而,胤禛似乎又没有作案的能力。对这位威胁最大的对手,胤禩对胤禛一直加倍防范,而在送给康熙礼物这么重要的事情上,胤禩不可能不对此有所防备,胤禛就算要动手也极难。我们就算胤禛手下有能人异士,真的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办成此事,那么事情发生后,胤禩为什么没有鸣冤叫屈,揭发是胤禛的陷害呢?而康熙为什么又没有对“毙鹰事件”展开调查,事情都是人做的,几人经手,什么时间,一查之下岂不真相大白?康熙最看重的兄弟和睦,最反感的兄弟内斗,如果一旦被康熙发现有人陷害胤禩,岂不是弄巧成拙?如果说胤禩大势将成,胤禛被逼到绝路,兵行险着还有可能,但当时康熙已经对八爷党进行了多次打压,胤禛的形势正在逐渐好转,何必冒此奇险?
所以,无论是胤禵,还是胤禛,虽然有一定的作案动机,但几乎没有作案的能力,也没有作案的必要,胤禩遭兄弟们陷害的可能性也不大。
康熙自导自演,为的是平衡事情不是胤禩做的,也不是遭到胤禵、胤禛等兄弟的陷害,那么“死鹰”是怎么送到康熙面前的呢?海东青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禽类,生命力顽强,死在了半路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就更加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我对各类史料仔细翻看,想了又想,觉得这有可能是康熙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以上的各种不合理之处。
《清圣祖实录》上并没有说,康熙是当众收到的死鹰,而是他在收到死鹰后,立即召集跟随他巡行塞北的十、十二、十五、十六、十七皇子,告诉他们说,胤禩送了两只死鹰过来。然后,就是对胤禩一阵痛骂。所以,康熙收到礼物的时候,未必就是两只“死鹰”,也有可能是两只活蹦乱跳的海东青。
因为是康熙自导自演,所以康熙才会立即召集皇子们“广而告之”,并且直接将这事件定性,“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这段比较长,翻一下,康熙说是因为之前胤禩被大多数大臣保奏,自己不得已才二次复立太子胤礽,但心里极其郁闷。现在胤礽二次被废,胤禩又想谋太子位,竟然勾结奸党,意图谋害我。我死了之后,胤禩有众大臣支持,谁敢和他抢皇位呢?
从康熙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实际上对胤禩已经极为忌惮,认为胤禩已经具备了逼迫自己退位的实力,一旦自己身遭不测,必然是胤禩继位。然而,康熙认为胤禩的生母出身低贱,结党植私,并不想把皇位留给他。所以说,康熙本人也有作案的动机。
正因为是康熙自导自演,所以事先才没有对“毙鹰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而胤禩在被陷害之后,一定是猜到了这是康熙所为,所以才不敢出声为自己申辩,更不敢攀扯四阿哥胤禛,否则下场就会更惨。
康熙既具备作案动机,也具备了作案条件,那么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首先,通过“毙鹰事件”,康熙趁机表明了自己对胤禩的态度,那么朝中大臣望风使舵,必然有很多人会主动和胤禩划清界限,从而狠狠打击了八爷党的势力,实现了皇子们之间的政治平衡。
其次,无论康熙此时是否有确定继承人,但胤禩肯定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毙鹰事件”实际上断绝了胤禩将来继位的可能性,即使出现意外,继位的也不再可能是胤禩。而胤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彻底死心,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禔。
还有一点,康熙趁机敲打朝中大臣,我现在虽然年迈,但还是皇上,国家大事还是我说了算,你们做臣子的不要去依附哪个皇子,要好好的效忠于我,这才是你们安身立命所在。
综上所述,“毙鹰事件”其实是康熙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此事件看起来简单,但细思极恐。三阿哥三阿哥胤祉就是看到了其中的险恶,才主动退出了皇储争夺。八阿哥胤禩虽然因为“毙鹰事件”输的一塌糊涂,但不甘心的他又去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但最终还是败在了四阿哥胤禛手里,落得个被折磨至死的下场。写到这里,我只能说,政治斗争的诡秘谲诈,绝不是普通人所能介入的。
其他网友观点《雍正王朝》的剧情:康熙执政六十年时举行千叟宴,在宴会上颚伦岱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这是坐镇西北战场,又是圣心眷顾的十四阿哥胤禵千里送来的一颗天外陨石,上面清楚可见一个“寿”字。
这礼物在康熙六十八岁大寿,又是普天同庆的千叟宴上出现,自然是意义特殊,满堂瞩目,也得到了康熙亲自下去迎接的殊荣。可是盒子一打开,里面却没有什么“神石”,而是两只死去的鹰,把康熙气得半死,差点在宴会闹出一场血案。
这就是有历史原型的“死鹰事件”,也称为“毙鹰事件”,和电视剧不同的是,“毙鹰事件”发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当时康熙正在热河巡视,本该随驾从行的八阿哥胤禩因为是母亲卫氏去世两周年的祭日而没有一起去,就派了太监送了两只海东青鹰去献给父亲,并表示自己会在回驾途中迎驾,然后一起回京。结果当鹰送到了康熙手上时却已经是奄奄一息,也气得康熙大骂胤禩,连带他母亲也骂了,还说出了“父子之情,恩断义绝”的狠话。
“毙鹰事件”是历史疑案,真相扑朔迷离我个人相信,胤禩是不可能会送死鹰给康熙的,因为没这必要,电视剧里胤禩故意把陨石换成死鹰一事,最主要的是趁着康熙身体不好的时候,火上加油刺激一把康熙,最好把他气死,自己趁乱夺权,再不济把他气倒,自己也可以加快夺权的步伐。
而正史上,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康熙皇帝的身子骨还很硬朗,胤禩也不是傻子,不可能会在康熙无病无恙的时候,用这样的蠢招来达到气倒康熙,自己夺权的目的,所以胤禩是不会故意送死鹰的。
目前关于这桩悬案的说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鹰被换了,一个是鹰是正常死亡,有可能是保护措施没做好导致的。当然第一个说法很难自圆其说,像换死鹰给皇帝这样的大事,稍不留意就是灭门大祸。虽然胤禩是让太监送去,接手送给康熙的也是太监,可太监也不是就不怕死。要是康熙彻查起来的话,碰过鹰的人无一幸免,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接手的人都会仔细查看鹰的状况,确保无误后再献给皇帝,不可能会发生“接手时是好的,送到康熙手上就是死的”这样的情况。
在当时要想买通一连串接手人,让他们一起合谋冤枉胤禩也不太现实,谁敢保证康熙就不会查,直接就把矛头指向胤禩呢?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接手人泄了底,那幕后主使也得被揪出来,这事风险太大,所得利益又太少(此时太子被废,八阿哥胤禩夺嫡无望,康熙看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黑手的目标应该是胤禵,而不是失去圣心的胤禩),所以死鹰也不太可能是被人换了。
至于第二种说法也让人很难满意,当时虽然十一月的寒冷季节,可海东青本身就是出生于严寒的辽东,而要进献给皇帝的海东青,那保护措施自然也得是最高等级,加上太监、官员的重重把关、照顾。海东青因为保护措施不好而死去的结论虽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既然这样,“毙鹰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从上面我们知道:海东青在运输途中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是它们在送到康熙手上确实是快断气了。对于这种情况,唯一解释就是:这“毙鹰事件”是康熙亲自谋划的,因为在当时只有他一人有机会和动机做手脚。
先说机会,康熙是皇帝,他有无数个机会可以把鹰弄死,或者是死鹰换活鹰,甚至鹰可能本来就是活泼乱跳,可康熙就故意把它说成死的。反正谁也不敢质疑皇帝的话,皇帝说是死的,那它就是活着也是死的。
以康熙当时如此恼怒的程度来看,不说兴起大狱吧,至少彻查此事也是必要的,可康熙就是没查这案子,只是把胤禩骂了一顿,停了他的俸禄和粮米而已。原因就是:这案子是康熙犯的,所以他才不会去查。再说动机,康熙五十一年(毙鹰事件前两年)刚发生了康熙二废太子的事件,此事件中还包含着一件大案:康熙五十年的“托合齐会饮案”,托合齐是康熙大舅子、十二阿哥胤裪的舅舅,康熙四十一年出任九门提督(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这个职位对清朝政权的重要性)。
康熙五十年,二废太子之前不久,康熙收到消息:刑部尚书齐世武、九门提督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在家中宴会,期间讨论了储位问题,似有图谋不轨的迹象。康熙听后大怒,下令捉捕宴会众人,还派了数位皇子去查抄他们的府邸,搜罗罪证。之后二废胤礽,圈禁于府里,当事人托合齐在狱中死去,被康熙皇帝开棺戮尸、挫骨扬灰,不许任何人收葬,康熙皇帝对宗室如此狠毒,这是唯一一次。太子被废后,储君之位空虚,对于已经习惯了有五十年太子存在的朝廷来说实在是不适应,官员们纷纷上表再立太子,以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群臣的立场来看,他们第二次推荐的人选无疑还是那位声名远扬的八阿哥胤禩。这就是康熙陷害胤禩的动机。
胤禩在一废太子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统治,那时候的康熙还能靠着再立太子来打压胤禩,可二废太子后,胤礽已经不可能再被康熙复立,而立其他人则群臣不服,不立群臣又总是打骚扰电话,让康熙烦不胜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安个罪名(毕竟皇帝也不可能毫无理由地就把皇子给办了),把群臣拥戴的那个人给一巴掌打倒,打得他在地上起不来,这样的话,既可以不立太子,又免得群臣老是骚扰,胤禩就这样栽在自己老父亲的手上,再也翻不了身。
康熙是皇帝,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涉及到权柄的时候,别说大舅子,就算是亲生儿子都不能留手,可康熙又是一个老父亲,“毙鹰事件”这场无妄之灾不久后胤禩就得了重病,病好后康熙就把之前停了胤禩的银粮还给了他,也让他开始负责一些政事。不过对于群臣依旧上表立胤禩为太子的建议,康熙还是一律驳斥,原因嘛,自然还是那场康熙一手策划的“毙鹰事件”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其他网友观点毙鹰事件就是康熙末期“九子夺嫡”中的插曲,也可以说是九子夺嫡中的重头戏。本来在第二次废太子之后,八阿哥成为最具实力的争储对象,恰恰是这一次毙鹰事件,让康熙帝愤怒到要断绝父子关系,“八爷”由此失去夺储机会。正因为这个事件牵扯到夺嫡局面的扭转,所以也被影视剧加以渲染,让人看了好生过瘾,那么毙鹰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其实事情经过很简单,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电视剧里说这是康熙帝的生日,其实不然,康熙帝是农历五月份出生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日,这是电视剧有意烘托事件的重要性。电视剧里说几位阿哥为了给康熙帝祝寿,想尽了办法,三阿哥将古今图书编纂成功,博取了康熙的欢心;四阿哥别出心裁,抄了一遍金刚经,说是诵念了一万遍,然后送给康熙,寓意万寿无疆。然而十四阿哥向康熙上贡的“寿天石”,被八阿哥换成死鹰,此后便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雍正王朝》版本的毙鹰事件,主犯是八阿哥。
而历史上,这一天不是什么皇帝寿诞,而是康熙巡视热河的日子,但恰巧也是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的两周年祭日,死者为大嘛,所以不能陪同康熙帝。八阿哥又处在夺嫡阶段,当然不能一句话就敷衍了皇阿玛,所以在太监禀报缘由的同时期,让人跟着送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过去。并让太监带个话,说他祭奠完母亲后在汤泉处等皇阿玛一起回京。
但胤禩派人送去的两只海东青,到了康熙手中成了死鹰,康熙帝此时年迈,最受不了这种不吉利的行为。于是就大发雷霆,认为八阿哥故意诅咒他,骂八阿哥“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并宣称要断绝父子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海东青事件,海东青是一种产自东北的鹰隼,说是毙鹰事件也没错。八阿哥其实是这件事的受害者,这与《雍正王朝》里的主犯形象恰好相反,他定不会送两只死鹰给康熙,这里一定是有人陷害八阿哥,所以也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主谋猜测送鹰的过程中,参与者无非就是送信的太监和送鹰的仆人。仆人是八阿哥自己人,太监是奴才身份,这两人没有陷害八阿哥的可能。而就康熙帝过激的反应,以及所说的话来看,很有可能是康熙自导自演的闹剧。
“自此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允禩者。若果如此,朕唯有含笑而殁已耳。”——康熙首先,康熙帝翻旧账,说八阿哥奸险无比,之前就谋划杀害太子,有杀太子的心,就有杀皇帝的心,这就是狼子野心!然后,康熙帝承认了复立太子就是为了压制八阿哥的野心,但八阿哥仍然不醒悟,继续结党私营,预谋奸邪之事,根本没有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最后,康熙帝点出主题,说“胤禩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决定从此断绝父子关系,以免这个狼子野心的东西以后弑君篡位。
其实当年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就与众大臣讨论过太子人选,佟国维、马齐等人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康熙当时确实意外,所以在次日就自导自演一场戏,说梦见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帝“颜色殊不乐”,意思就是不能立胤禩,这种戏码还不是你说啥梦见的就是啥?很明显的表达了康熙帝的本意就是不想立八阿哥。上面说过康熙也承认了复立太子就是这些大臣保奏老八的无奈之举。其实康熙之所以打压老八,就是因为他的呼声太高,这对皇帝来说是最忌惮的地方。毙鹰事件之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正式停了胤禩及属官的俸银俸米。胤禩在此之后大病一场,康熙依然不管不问,甚至认为八阿哥是博取同情。反而是胤禩病愈之后,康熙才恢复其俸银米,由此可见康熙帝软硬不吃,强势则打压、软弱则鄙视。但朝臣们对于八阿哥的欣赏依旧不减,大学士李光地,也发表过看法,认为所有皇子当中八阿哥是最贤能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害了八阿哥。到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诸臣上了请立皇太子的折子,康熙帝再度手书谕旨予以驳斥。这也就彻底终结了八阿哥的夺嫡梦,随后便转而扶持十四弟胤禵。
当然,除了康熙帝自身,受益者都是可怀疑的对象,比如四阿哥胤禛,毕竟他是笑到最后的赢家。且在当时,他的竞争对手就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再如十四阿哥,他是这件事情的直接受益人,干掉八阿哥,他就能成为党派中的领袖人物,捅刀子的事情也不是不能干。这个毙鹰事件的背后主谋到底是谁,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谜案,你又认为会是谁呢?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shenghuo/rjaf91km.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