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十年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
在鱼叔看来,十年前诞生的一部国产电影,却至今无人超越。
它便是,2013年初上映的《一代宗师》。
虽然这部影片在当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但十年过后,几乎已经没有人会说它是一部烂片。
王家卫的电影,一向如此。
需要细品,需要回味,需要时光的积淀。
更早的《东邪西毒》,也一样。
上映当年遭遇口碑、票房滑铁卢,但随着时间流逝,已经成为华语电影独一无二的经典。
遗憾的是。
整整十年,王家卫再无新片。
整整十年,华语片日渐暗淡。
无论是从功夫片的华丽,还是从传记片的深刻,抑或是从爱情片的细腻,都难以找到一部望其项背之作。
更别说是从艺术片的精致,任谁都望尘莫及。
因此,借《一代宗师》上映十周年之际,鱼叔想和大家重新回顾这部作品。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
就让我们回过头,再去看看。
王家卫在十年前点的那盏灯,到底是什么?
点一盏灯
电影开拍前,王家卫曾被一则录像吸引。
画面中,70岁的叶问演示着咏春拳法。
据说,这是他去世前三天拍下的,是为了传教武学。
王家卫困惑于叶问的执著,并带着这个问题拍摄了《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的关键词不是「宗师」,而是「一代」。
起初,王家卫只想拍一个人一条街的故事。
在走访后他发觉,许多老师傅尽管来自天南地北,却都不厌其烦地讲解仪轨,为这部电影倾囊相授。
他的野心,也转变为记述一代武林的传承。
促成这一构想的,还有本片的编剧之一,徐浩峰。
出身津门武术世家的徐浩峰,对武林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与王家卫的合作,既是南北思维的碰撞,也是后现代叙事与传统叙事的结合。
王家卫与徐浩峰
过往的武侠片大多只拍打斗,却忽视了武林的生态。
即不同的社会阶层,规矩,面子与里子。
徐浩峰则用生猛的白描,勾勒出一张武林生态图。
文戏武唱,武戏文唱。
使得影片更有历史的厚重感,传承宗师的底蕴。
有了稳固的底子,王家卫得以自如发挥诗意的表达。
宫二与马三的对决,最为极致。
形意拳霸道,八卦掌阴柔。
一招一式,快慢之间,尽显大气磅礴。
特写镜头下,墙钉崩出,护栏颤动。
飞溅的雪花,仿佛妆点着一场梦境。
王家卫用普鲁斯特式的手法,追忆了一代武林的过去。
在武侠片领域开创,也为未来的创作者点灯。
点灯,是全片的文眼。
此句最先出自宫宝森之口。
1936年,正是抗日战争前夕,时局动荡,人心不稳。
中华武士会会长、八卦拳掌门宫宝森年事已高,打算隐退。
宫老爷子独具慧眼,不拘一格。
挑中了年轻的后辈,武学奇才,叶问。
隐退仪式上,叶问不负宫老的期望。
比赢了想法。
得到了宫老相送的名声,还有一句寄语。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
有灯就有人」
这句话,叶问记了一辈子。
年轻时的叶问,对功夫的理解很简单。
两个字,一横一竖。
输的人躺下,是为横。
赢的人站着,是为竖。
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
中年之后的叶问,对功夫的理解也是两个字。
一横一竖。
含义却有了变化。
凭一口气做人,是为竖。
点一盏灯传人,是为横。
千拳归一路,武术大同。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叶问也遭遇了家境破败,身陷囹圄。
几经辗转前往香港,开馆授艺。
他将咏春发扬光大,也培养出李小龙这位新宗师。
王家卫用一个下移镜头,勾勒了叶问的背影。
这与宫宝森的出场如出一辙,交代了两位宗师的薪火相传。
点灯,又何止武林。
随着港片黄金时代的逝去,两岸三地电影人的合作已成主流。
翻看演职员列表,赵本山、小沈阳等演员的加盟,正是顺应并发展了这一形式。
当然,只有一个王家卫,能号令全华语最优渥的资源。
他,也在给华语电影圈打了个样——
如何拍好精品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不过,无论是武林还是电影,都不存在一劳永逸。
前人栽树,更需要后辈的努力。
王家卫说过,关于《一代宗师》,自己未必做到极致。
希望能起一个头,由后辈电影人传承。
「但我愿意这是开了一扇门,或是起了一个头」
「我希望有人继续走下去」
一如电影中的宗师们点灯传人,王家卫也点亮了一盏灯。
为中国电影,也为观众。
还一枚扣
之所以点灯,是因为黑暗岁月的到来。
家国沦丧,武林蒙难。
王家卫标志性的镜头语言,讲述的是武林宗师们的困局。
升格与降格的交替使用,最为精妙。
前者,将平民贵族化。
金楼里满是风尘中人,却也显得富丽高雅,成了叶问口中的「英雄地」。
后者,则呈现了角色的自困。
曲终人散,人来人往,唯有怀旧者被困在时间的牢笼中。
丁连山逃离东北,藏匿于佛山。
一代武学宗师,只能当「鬼」。
「在太阳旗下,能容下我这只鬼?」
一线天,曾经的军统第一杀手。
也只能流亡香港,遁世于理发厅。
每个人都背负着难言之隐,不问当年。
最后,灯叔死于日军轰炸,金楼也被汉奸接管。
一个繁华的武林时代,逝去了。
随着佛山的沦陷,叶问的人生,一下进入了冬天。
由于拒绝为日本人做事,他断了自己的财路。
「现在国难当头,困难人人有,穷一点也没什么」
但,窘迫的生活无法视而不见。
一夜之间,他从富家公子变成平民。
练武的桩子,被劈作柴木。
为了给孩子解馋,他只能打包朋友酒楼的剩菜。
遇见日本兵,只得无奈地让路。
家中的二女儿,死于饥馑。
他毕生追求的武学高山,终敌不过生活本身。
「发觉最难越过的,原来是生活。」
《一代宗师》借助那个特殊的时代,传达的终究是一种遗憾。
遗憾的不止是武林,也有叶问与宫二的感情线。
两人最后一次会面,宫二发自肺腑地告白。
叶问却答非所问,藏匿起真切的感情。
「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缘分。」
这份若有似无的情愫,最终汇于叶问从大衣扯下的那枚扣子。
当年,叶问别过宫二,一直打算找机会去东北相会。
还特意定制了一件大衣。
后来因为战争,行程作罢,连大衣也在窘迫之时无奈典当。
典当之时,大衣少了一枚扣子。
其实是叶问故意留下,做个纪念。
典当的大衣,是为逝。
留下的那枚扣,是为守。
叶问想守住武林的辉煌,也想守住与宫家的缘分。
可惜,世事无常。
宫二为了收拾叛徒,替父报仇,守住宫家的尊严。
她取消了婚约,奉了道。
一生不婚嫁,不留后,不穿艺。
宫家六十四手,从此绝迹。
叶问与宫二的缘分,也就此终结。
这是叶问莫大的遗憾,也是民国武林逝去的见证。
曾经的人与情,尽皆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这是那个时代的困局。
好在,宫二没走完的路。
叶问替她走了。
宫家六十四手逝去了。
但宫家的功夫精神,守了下来。
「这条路,我还没走完。」
每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困局。
回首过去十年,华语影坛震荡依旧。
本片的创作者中,有的人辗转于几轮综艺之前,前路不定;
有的干脆无戏可演,隐退电影圈。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王家卫在十年前起的头,也无人继续走下去。
功夫片、武侠片,都逐渐失去竞争力。
至2022年,几乎可以下达「死亡通知书」。
院线上映的片单中,有一定制作规模的,只有赵文卓主演的《纹身》一部。
豆瓣3.9分,票房仅为186万。
2017年拍完的电影,压到2022年才上映,仍旧血本无归。
没人看、没人拍、没人投,是国产功夫武侠片的恶性循环。
同样受困的,还有香港电影。
早在世纪初,港片就已面临式微的局面。
往昔的荣耀与尊严,不复存在。
电影的寒冬,只是时代文化的一个侧面。
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是巨大的精神危机。
《一代宗师》的结尾,一盏烛灯将佛面照亮。
中国电影丢掉的扣,将由谁来还?
掰一块饼
身处困局,必当谋求破局。
相较于时代的遗憾,时代洪流中个人的选择更加迷人。
马三投机,早早倚靠了日本人。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是师傅教的拳理,也是他做人的道理。
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致欺师灭祖,终被宫二打残。
宫二是这个时代最传统的人。
她为报父仇毁了婚约,终生奉道。
没有为自己多留一口气,多点一盏灯。
她选择留在属于她的年月,不为时代变迁所动。
「所谓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
在宫家的理念里,武学有三重境界: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马三利欲熏心,只见自己。
宫二固守,只见天地,见不了众生。
能见众生的,只有叶问。
回到电影开头的那场传承之战。
上一代宗师宫宝森,向叶问比想法。
能否掰开其手中的一个饼。
彼时,东三省沦陷,两广推行联省自治,外族入侵之际,南北势如水火。
中华武林,也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
宫宝森认为,武学不应该再有南北之别。
「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
叶问的眼界更大。
他提出,天下之大,何止南北。
「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里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遗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又何止北传?」
文题告破,宫宝森手中的饼,也随之破裂。
中华武学正如同这块饼,一味抱残守缺,终究无法进步。
无所谓门派,也无所谓南北,而是一种信念。
叶问同样受困于时代,却并未抱残守缺。
他及时放下「见高山」的执念,望向更远处。
所谓时势造英雄,也绝非随波逐流。
而是充分认清现实后,凭着自己的本心走下去。
当今的网络,人人自危。
舆论变得四分五裂,相互攻讦。
「不是…而是」的叙事,变成了「不是…就是」。
他们所追求的正确与正义,像极了宫宝森手中的那个饼,必须完好无缺。
十年前,尚可自由评论。
十年后,洗白与抹黑齐飞。
每每有新片上映,总少不了翻旧账、扣帽子。
最后,只能故步自封,吸食起名曰「盲目自信」的精神鸦片。
直至一日惊醒,方觉大事不妙。
再回看叶问所答的文题,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
心怀众生,方得见众生。
眼中看得到世界,自然无所谓南北。
十年前,王家卫为我们点起了那盏灯。
十年后,谁还能守住那微弱的光亮。
全文完。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shishang/ljxs68gy.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