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tuō tāi huàn gǔ |
---|---|
成语解释: |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
成语出处: |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
成语例子: |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
百度百科: | 脱胎换骨,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就能脱下胎,换上骨。现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元 乔吉 《折桂令·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曲:“返老还童,脱胎换骨,饱养烟霞。”《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凡人成仙,脱胎换骨,定然先将俗肌消尽,然后重换仙体。此非肉眼所知也。”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说要脱胎换骨。”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胎,不能读作“tái”。 |
成语易错: | 换,不能写作“焕”。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
成语造句: |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
成语辨析: | 脱胎换骨和“洗心革面”;都可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但脱胎换骨可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适用范围较广;“洗心革面”一般只指罪人的彻底改造;适用范围较小。凡用“洗心革面”的;一般都可用脱胎换骨。 |
成语典故: |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
英语翻译: | to turn over a new leaf; to create from other material (story, artwork etc); to shed one's mortal body and exchange one's bones (idiom); born again Daoist; fig. to change wholly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洗心革面 |
反义词: | 执迷不悟、死不改悔 |
脱粟布被
动如脱兔
临阵脱逃
书缺简脱
脱兔之势
脱骨换胎
脱手弹丸
脱帽露顶
脱口而出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力士脱靴
通脱不拘
脱天漏网
脱壳金蝉
超凡脱俗
脱皮掉肉
凡胎俗骨
抽胎换骨
恢胎旷荡
换骨脱胎
怀着鬼胎
肉眼凡胎
刳胎杀夭
雪胎梅骨
脱胎换骨
心怀鬼胎
龙肝豹胎
十月怀胎
夺胎换骨
脱骨换胎
情根爱胎
饿鬼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