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bù máo zhī dì |
---|---|
成语解释: |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成语出处: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
成语例子: |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
百度百科: | 不毛之地,不毛:不长草,寸草不生的荒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语出《三国演义》:“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注音】bù máo zhī dì【典故】锡(赐)之不毛之地.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释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结构】偏正式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地,不能读作“de”。 |
成语易错: | 地,不能写作“的”。 |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
成语造句: |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
成语典故: |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见彻底完蛋,只好光着膀子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
英语翻译: | poor soil; sterile land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 穷乡僻壤、穷山恶水 |
反义词: | 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
两尧不能相王
一成不易
习焉不觉
歪不横楞
岌岌不可终日
罪人不帑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一虎不河
面誉不忠
踌躇不定
誉不绝口
万劫不复
不郎不秀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善死者不亡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羽毛未丰
毛发悚然
雪鬓霜毛
马瘦毛长
不毛之地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凤毛麟角
毛羽未丰
深入不毛
颠毛种种
鹰击毛挚
吹毛求瑕
爱毛反裘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毛发尽竖
不擒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