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lù sǐ shéi shǒu |
---|---|
成语解释: |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成语出处: |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
成语例子: | 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
成语繁体: | 鹿死誰手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手;不能写作“sǒu”。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用于比赛 |
成语造句: | 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
成语典故: | 东晋时代,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王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石勒听后笑着说:“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过分了。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
英语翻译: | at whose hand will the deer die——who will win the prize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明争暗斗、龙争虎斗 |
反义词: | 和平共处、和衷共济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不死不生
生死之交
死且不朽
仗节死义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鹿死谁手
死无葬身之所
强死强活
死生淘气
生死无贰
生死不易
死里求生
誓同生死
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