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bù zhī bù jué |
---|---|
成语注音: | ㄅㄨˋ ㄓㄧˋ ㄅㄨˋ ㄐㄩㄝˊ |
成语解释: |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
成语例子: | 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
成语繁体: | 不知不覺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觉,不能读作“jiào”。 |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意识的 |
成语辨析: | ~和“神不知;鬼不觉”;都有“不知不觉”的意思。但~指自己没有意识;察觉或注意到;“神不知;鬼不觉”偏重指行动悄悄进行;不让人察觉;这两者不能通用。 |
英语翻译: | unconsciously <imperceptibly; in spite of oneself>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神不知,鬼不觉 |
反义词: | 惊天动地 |
三年不蜚
不约而同
义不反顾
觥饭不及壶飧
一言不发
盛年不重来
聒噪不已
日新不敝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爱理不理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不可告人
不了不当
鹿死不择音
始愿不及此
美疢不如恶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知足无求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莫知所谓
知错就改
半解一知
学而后知不足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明知故犯
知秋一叶
识微知着
知错即改
知命不惑
知文达理
自知自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