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
---|---|
成语解释: |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成语出处: |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成语例子: |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
百度百科: | 多行不义必自毙,释义: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的一句成语。 |
语法结构: | 复句式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
成语造句: |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 |
英语翻译: | persisting in evil brings about self-destruction (idiom)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 作法自毙、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
多吃多占
备多力分
得道多助
花多子少
虽多亦奚以为
多言多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好事多悭
多手多脚
命运多舛
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多面手
容容多后福
诡变多端
多凶少吉
人多手乱
货赂公行
曲学诐行
按行自抑
紧行无善踪
雁行鱼贯
猜枚行令
行崄侥幸
行行重行行
电火行空
行军动众
行凶撒泼
横行霸道
言听计行
五行并下
择利行权
胡行乱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