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shēng zhèn lín mù |
---|---|
成语解释: |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
成语出处: |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百度百科: |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
成语造句: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5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褒义成语 |
近义词: | 响遏行云 |
反义词: | 鸦雀无声 |
逐影寻声
绘声绘色
同声共气
应声虫
消声灭迹
吞声忍气
同声相应
声气相通
怯声怯气
低声哑气
循声附会
不动声色
忍气吞声
抛声炫俏
蝇声蛙噪
声誉鹊起
振领提纲
治兵振旅
振国之患
萎糜不振
振缨公朝
振旅而归
声振寰宇
振聋启聩
踣不复振
为之一振
敲山振虎
振穷恤寡
骇目振心
声誉大振
振穷恤贫
振贫济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