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yǎo wén jiáo zì |
---|---|
成语解释: |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
成语例子: |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
百度百科: | 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语本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明 ·无名氏 《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但在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实际上,“咬文嚼字”原来就是指词句上的推敲,是一个褒义词。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嚼,不能读作“jué”。 |
成语易错: | 嚼,不能写作“爵”。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成语造句: |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
成语辨析: | 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词义前贬后褒。 |
英语翻译: | to bite words and chew characters (idiom); punctilious about minutiae of wording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 字斟句酌 |
反义词: | 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走马观花 |
狗咬狗
咬文啮字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口咬定
咬钉嚼铁
咬起牙关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咬紧牙根
咬字眼儿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啖指咬舌
咬耳朵
咬文嚼字
切齿咬牙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识文断字
分文不值
分文不少
文子文孙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大有文章
旁文剩义
下笔成文
虚文缛节
粗通文墨
走笔成文
天下文宗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修文演武
文章钜公
文人相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