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zì xiāng máo dùn |
---|---|
成语解释: |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成语出处: |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成语例子: |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
百度百科: |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一则成语故事。描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相,不能读作“xiànɡ”。 |
成语易错: | 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成语造句: |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
成语典故: |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
英语翻译: | to contradict oneself; 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 格格不入 |
反义词: | 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自圆其说 |
膏烛以明自煎
杜门自守
喃喃自语
不自量力
蚁穴自封
闭关自主
自报公议
自食其言
自知之明
自做自当
自作主张
自矜其勇
悠然自在
自吹自捧
泾渭自分
田野自甘
相互攻讦
自相残杀
唇齿相须
刻骨相思
负郭相君
疾病相扶
相沿成习
面面相覩
表里相依
口耳相传
言行相副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出入相友
以类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