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dà cái xiǎo yòng |
---|---|
成语解释: |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
成语出处: | 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
成语例子: |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 |
百度百科: | 成语,把大的材料用于小的用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出自】: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成语易错: | 材,不能写作“才”。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人事安排不当 |
成语造句: |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 |
成语典故: |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
英语翻译: | a sledgehammer to crack a nut; using a talented person in an insignificant position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褒义成语 |
近义词: | 明珠弹雀、牛鼎烹鸡 |
反义词: | 物尽其用 |
大处着眼
遗艰投大
声威大震
大才槃槃
大获全胜
举大略细
大好河山
大旱望云
小题大做
大处落墨
水浅者大鱼不游
浮以大白
英才大略
大有作为
大有人在
十全大补
材茂行絜
高材捷足
匠门弃材
埒材角妙
朴斫之材
材朽行秽
不见棺材不下泪
掷地之材
宏材大略
多材多艺
鸠工庀材
楚材晋用
高材疾足
因材施教
材德兼备
栎樗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