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áo chén
拼音:cáo shì
拼音:cáo wéi
拼音:cáo fǎng
拼音:cáo cāng
拼音:cáo hào
拼音:cáo yuàn
拼音:cáo chéng
拼音:cǎo rǎo
拼音:cǎo
拼音:cǎo yīng
拼音:cǎo kè
拼音:cǎo mù
草与树木。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宋.欧阳修〈秋声赋〉:「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英语 vegetation, plants
德语 Vegetation (S, Bio)
法语 prairies et forêts, végétation, la flore
拼音:cǎo yě
◎ 草野 cǎoyě
(1) [wasteland;wilderness]∶荒野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among the people]∶喻指民众中间、乡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 草野 cǎoyě
[coarse and crude] 粗俗鄙陋
民间、江湖。唐.白居易〈兰若寓居〉诗:「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近草莽,草泽
形容鄙陋、粗俗。《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姪麋鹿之性,草野惯了。」
拼音:cǎo táng
◎ 草堂 cǎotáng
[thatched cottage]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隐士自称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草舍、草屋。《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儒林外史.第一回》:「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也称为「草庐」。
拼音:cǎo duǒ
◎ 草垛 cǎoduò
[hayrick;haystack] 存放草类(如谷类植物、稻草或干草)的露天的长垛或长堆,并经常覆以茅草顶用以防潮
拼音:cǎo jù
粗糙的饮食。《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
草创、初设。《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乃草具其仪法。」
拼音:cǎo shān
拼音:cǎo yào
◎ 草药 cǎoyào
[medicinal herb (plant)] 植物花蕾、子实、茎叶、根须构成的一类中药
取于植物界的中药材。
英语 herbal medicine
德语 pflanzliche Arzneimittel, Heilpflanzen, Arzneipflanze, Heilkräuter
法语 phytothérapie, plante médicinale
拼音:cǎo shì
旧时乡村里的市集。宋.苏轼〈江涨用过韵〉:「春江围草市,夜浪浮竹屋。」宋.陆游〈村居〉诗:「草市寒沽酒,江城夜捣衣。」
拼音:cǎo máo
杂草。《楚辞.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闲居不做官的人的谦称。《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
山野乡间。《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臣生自草茅,长于宫掖。」《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二折》:「小生草茅,复姓司马。」
拼音:cǎo mǎ
◎ 草马 cǎomǎ
[mare] 母马;也指未经调驭的马
拼音:cǎo yǎn
风吹草倒。比喻声威壮盛,所向披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移宝易俗,草偃风迈。」
拼音:cǎo jiàn
◎ 草荐 cǎojiàn
[palliasse] 草垫子
草垫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取了一条草荐,竟在坑板上铺了。」
拼音:cǎo fǎ
拼音:cǎo chóng
泛称栖息草间的虫类。南朝宋.鲍照〈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
草螽的别名。参见「草螽」条。《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一说此为妇 人怀念征夫之诗。首章二句为:「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以花草和虫类为题材的国画。
拼音:cǎo gǎo
◎ 草稿 cǎogǎo
[rough draft;manuscript] 草底儿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未成定稿或未誊清的文稿,也指初步完成的画作。《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近稿本,初稿,原稿
英语 draft, outline, sketch
德语 Entwurf (S)
法语 brouillon, esquisse, ébauche
拼音:cǎo yīn
拼音:cǎo xíng
拼音:cǎo fá
拼音:cǎo mǎ
◎ 草码 cǎomǎ
[suzhou numerals used by old shopkeepers to mark prices] 旧时的数字号码。也叫“苏州码子”
拼音:cǎo shì
拼音:cǎo xiě
◎ 草写 cǎoxiě
见“草书”
草书的写法。
拼音:cǎo xí
起草作檄文。《南史.卷六八.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拼音:cǎo yāo
草木的枯荣、结实等悖于四时的变异现象。《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诛不行,则霜不杀草;繇臣下,则杀不以时,故有草妖。」
拼音:cǎo zhō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体长二寸许,绿色,头与触角甚长。捕食害虫,有益于农业。因鸣声如织机,也称为「纺织娘」、「织布娘」、「草虫」。
拼音:cǎo péng
用草搭建的棚子。如:「路边的草棚是孩子们聚集的地方。」
拼音:cǎo chá
拼音:cǎo zǐ
拼音:cǎo bǐ
朴陋鄙野,含有自谦之意。《战国策.赵策三》:「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俾吾徒草鄙并有闻焉也。」
拼音:cǎo gāi
拼音:cǎo jiù
拼音:cǎo lì
拼音:cǎo zhì
拼音:cǎo wā
拼音:cǎo tà
住宿、歇宿。《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本该留三先生、四先生草榻,奈乡下蜗居,二位先生恐不甚便。」
拼音:cǎo zhǐ
◎ 草纸 cǎozhǐ
(1) [coarse straw paper]∶以稻草等为原料制成的纸
(2) [toilet paper]∶特指手纸
草纸铺
一种以草为主要原料的纸,古时多用作厕纸或包装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八.器部.纸》:「草纸作撚纴痈疽,最拔脓。」《野叟曝言.第一四回》:「忽然记起没带草纸,正待下船去取,忽听隐隐悲泣之声。」
拼音:cǎo zòu
拼音:cǎo mào
◎ 草帽 cǎomào
[straw hat] 草织或草编的帽子
用韧性强的草加工后所编制的帽子。可用来遮挡阳光。近凉帽
英语 straw hat
德语 Strohhut (S)
法语 chapeau de paille
拼音:cǎo m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