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字词语

本页面整理两字词语、二个字词语大全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草秽

拼音:cǎo huì

解释
1.亦作"艹秽"。

草船

拼音:cǎo chuán

解释
1.草扎的船。旧俗送鬼神时用之。
-----------------
国语辞典
草船cǎo chuánㄘㄠˇ ㄔㄨㄢˊ
  1. 用草扎的船,民间用来送瘟或送鬼。宋.范致明〈岳阳风土纪〉:「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櫂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草庵

拼音:cǎo ān

解释
1.见"草庵"。

草测

拼音:cǎo cè

解释

草测 cǎocè

[preliminary survey] 进行初步的、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测量

草囷

拼音:cǎo qūn

解释
1.一种草盖的圆形谷仓。

草田

拼音:cǎo tián

解释
谓未垦种的田地。

草褥

拼音:cǎo rù

解释
1.草垫子。

草靸

拼音:cǎo sǎ

解释
1.用蒲草等编制的拖鞋。

草座

拼音:cǎo zuò

解释
用稻草蒲草等编制的坐垫。僧尼多用之。

草剏

拼音:cǎo chuàng

解释
同"草创"。

草底

拼音:cǎo dǐ

解释
草稿,底本。

草戚

拼音:cǎo qī

解释
1.见"草蹙"。

钗钏

拼音:chāi chuàn

解释
钗簪与臂镯。泛指妇人的饰物。
-----------------
国语辞典
钗钏chāi chuànㄔㄞ ㄔㄨㄢˋ
  1. 钗与镯。泛指妇女的饰物。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囊虚把钗钏,米尽拆花钿。」

钗头

拼音:chāi tóu

解释
钗的首端。多指钗。

钗股

拼音:chāi gǔ

解释
1.谓钗歧出如股。常用以形容花叶的枝杈。 2.画竹法中称竹之直枝。
-----------------
国语辞典
钗股chāi gǔㄔㄞ ㄍㄨˇ
  1. 国画中画墨竹之枝,称直枝为「钗股」。

钗德

拼音:chāi dé

解释
指妇德。封建社会妇女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钗荆

拼音:chāi jīng

解释
荆枝代作之钗。贫苦妇女的饰物。

钗朵

拼音:chāi duǒ

解释
钗头镶饰的珠宝。

钗梳

拼音:chāi shū

解释
簪钗与梳篦。

钗茸

拼音:chāi róng

解释
簪头镶饰茸花之钗。

柴门

拼音:zhài mén

解释

柴门 cháimén

[gate made of wood or tree trunk]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国语辞典
柴门chái ménㄔㄞˊ ㄇㄣˊ
  1. 以树枝、木干做成的门。形容朴素简陋的居所。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也作「柴扉」。

  2. 杜门、闭门。《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柴扉

拼音:chái fēi

解释
  • 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 -----------------
    国语辞典
    柴扉chái fēiㄔㄞˊ ㄈㄟ
    1. 以树枝木干做成的门。形容简陋的居所。《文选.范云.赠张徐州谡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唐.王维〈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也作「柴门」。

    柴火

    拼音:chái huō

    解释

    柴火 cháihuo

    [firewood;faggot] 能燃烧以提供热量的树枝、秸秆、杂草等

    -----------------
    国语辞典
    柴火chái huo ㄔㄞˊ ˙ㄏㄨㄛ
    1. 供燃烧用的材薪。《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又盖义舍,舍内饭米、柴火、肉食齐备,许过往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

    英语 firewood

    德语 Brennholz

    法语 Bois énergie

    柴窑

    拼音:chái yáo

    解释
    1.古代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指令建造,故名。当时称为御窑,到宋代始称柴窑。相传所烧瓷器,质地甚佳,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参阅明曹昭《格古要论·柴窑》﹑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柴窑》。
    -----------------
    国语辞典
    柴窑chái yáoㄔㄞˊ ㄧㄠˊ
    1. 一种瓷器。产于河南郑州,世传五代周世宗柴荣时烧造,一说制器者姓柴,故称为「柴窑」。瓷器釉明如镜,质薄如纸,声清如磬,纹细如丝,形制之精,乃瓷器之极品。

    柴油

    拼音:chái yóu

    解释

    柴油 cháiyóu

    [diesel oil] 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一种燃料油,挥发性较润滑油高,较汽油低

    -----------------
    国语辞典
    柴油chái yóu ㄔㄞˊ ㄧㄡˊ
    1. 石油经蒸馏时,沸点约在摄氏一百七十五度至三百度,碳数十至十六的部分,称为「柴油」。挥发性比润滑油高,比煤油低,主要用途为柴油引擎、喷射机燃料及照明等。

    英语 diesel fuel

    德语 Dieselkraftstoff

    法语 diesel, gazole

    柴槱

    拼音:chái yǒu

    解释
    积聚的柴堆。

    柴头

    拼音:chái tóu

    解释
    柴禾。
    -----------------
    国语辞典
    柴头chái touㄔㄞˊ ˙ㄊㄡ
    1. 供燃烧炊爨的木柴枯枝。后亦用以形容枯瘦干瘪的样子。《水浒传.第二一回》:「且说阎婆下楼来,先去灶前点起个灯,灶里见成烧著一锅脚汤,再辏上些柴头。」《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他在庙里寻见了侯、张二位道士,送了些布施,夹在那些柴头棒杖的老婆队里,坐著春凳,靠著条桌。」

    柴灶

    拼音:chái zào

    解释
    烧柴禾的锅灶。

    柴毁

    拼音:chái huǐ

    解释
    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
    -----------------
    国语辞典
    柴毁chái huǐㄔㄞˊ ㄏㄨㄟˇ
    1. 因居丧过度哀痛,衰瘦如枯柴。《新唐书.卷七八.宗室传.淮安王神通传》:「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太夫人薨,公每哭呕血,杖而后起。上见公柴毁,泣曰:『朕遂不识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灭性,可谓孝乎!』」也作「柴瘠」。

    柴棘

    拼音:chái jí

    解释
    1.荆棘。 2.比喻心计。 3.犹柴瘠。
    -----------------
    国语辞典
    柴棘chái jíㄔㄞˊ ㄐㄧˊ
    1. 比喻欲伤害人的心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

    柴棍

    拼音:chái gùn

    解释
    犹木棍。

    柴垛

    拼音:chái duǒ

    解释
    柴禾堆。

    柴房

    拼音:chái fáng

    解释
    1.存放柴禾的屋子。
    -----------------
    国语辞典
    柴房chái fángㄔㄞˊ ㄈㄤˊ
    1. 放置木柴的房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伯述道:『到底把你放在什么地方吃饭?』符最灵嗫嚅道:『在厨房后面的一间柴房里。』」

    柴市

    拼音:chái shì

    解释
    1.木柴交易处。 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
    -----------------
    国语辞典
    柴市chái shìㄔㄞˊ ㄕˋ
    1. 贩卖木柴的市集。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刬地著我在柴市里迁除。」

    2. 地名。位于北平市府学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时杀宋丞相文天祥于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

    柴瘠

    拼音:chái jí

    解释
    1.骨瘦如柴。
    -----------------
    国语辞典
    柴瘠chái jíㄔㄞˊ ㄐㄧˊ
    1. 因居丧哀痛过度而骨瘦如柴。《新唐书.卷七八.宗室传.淮安王神通传》:「居母丧,柴瘠,讫除,家人未尝见言笑。」也作「柴毁」。

    柴扒

    拼音:chái bā

    解释
    搂柴草的竹制器具。

    柴炭

    拼音:chái tàn

    解释
    木炭。

    柴祭

    拼音:chái jì

    解释
    古代祭礼之一。烧柴祭天。

    柴篱

    拼音:zhài lí

    解释
    1.木栅栏,藩篱。

    瘥昏

    拼音:chài hūn

    解释
    1.昏忽﹑迷乱之病。借指政治黑暗﹐时世混乱。

    捵入

    拼音:chēn rù

    解释
    趁人不备进入。

    捵窃

    拼音:chēn qiè

    解释
    偷窃。

    嗔怪

    拼音:chēn guài

    解释

    嗔怪 chēnguài

    (1) [blame]∶责怪

    孩子不懂事,你就别总嗔怪他了

    (2) [rebuke]∶强烈的非难

    -----------------
    国语辞典
    嗔怪chēn guàiㄔㄣ ㄍㄨㄞˋ
    1. 责怪。唐.顾况〈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老爷一向奉道虔诚,而今有些懈怠,恐怕神天嗔怪。」

    英语 to blame, to rebuke

    法语 reprocher

    嗔视

    拼音:chēn shì

    解释
    怒目而视。

    嗔色

    拼音:chēn sè

    解释
    不满的脸色。
    -----------------
    国语辞典
    嗔色chēn sèㄔㄣ ㄙㄜˋ
    1. 不满的脸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只见那婆子一闻此言,便有些嗔色。」

    英语 angry or sullen look

    嗔恼

    拼音:chēn nǎo

    解释
    恼怒。

    嗔咽

    拼音:chēn yān

    解释
    众盛貌;盛貌。

    嗔道

    拼音:chēn dào

    解释
    难怪,怪不得。
    -----------------
    国语辞典
    嗔道chēn dàoㄔㄣ ㄉㄠˋ
    1. 难怪、怪不得。《金瓶梅.第三九回》:「嗔道孩子成日恁啾啾唧唧的,原来都这愿心压的他!此是你干的营生?」

    嗔叱

    拼音:chēn chì

    解释
    呵斥。

    嗔忿

    拼音:chēn fèn

    解释
    气愤;恼怒。
    -----------------
    国语辞典
    嗔忿chēn fènㄔㄣ ㄈㄣˋ
    1. 气愤恼怒。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但愿得哥哥嫂嫂休嗔忿,为甚么单骂著我,你敢是错怨了人。」《水浒传.第六回》:「看见智深嗔忿的出来,指著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