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字词语

本页面整理两字词语、二个字词语大全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报帖

拼音:bào tiě

解释

报帖 bàotiě

[document (cand,note) to report good news] 用大红纸写的报喜单

-----------------
国语辞典
报帖bào tiěㄅㄠˋ ㄊㄧㄝˇ
  1. 通报的帖子。《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迳到西山灵隐寺,先有报帖报知,长老引众僧鸣钟擂鼓,接郡王上殿烧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报谢

拼音:bào xiè

解释
报答;答谢。
-----------------
国语辞典
报谢bào xièㄅㄠˋ ㄒㄧㄝˋ
  1. 答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报路

拼音:bào lù

解释
  • 抬轿时,前边的人随时将路途情形高声唱出,后边的人以韵语应和,以示知晓,谓之“报路”。
  • 抱负

    拼音:bào fù

    解释

    抱负 bàofù

    [aspiration;ambition] 志向;愿望

    抱负不凡

    反对君主制度的抱负

    -----------------
    国语辞典
    抱负bào fù ㄅㄠˋ ㄈㄨˋ
    1. 心中有所怀抱。指志向、理想、愿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负大才,要从正途出身,不屑这征辟。」《红楼梦.第一回》:「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志向,志愿,愿望

    抱布

    拼音:bào bù

    解释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因以"抱布"指自媒。

    暴杀

    拼音:bào shā

    解释
    残杀。

    编织

    拼音:biān zhī

    解释

    编织 biānzhī

    [weave;plait;braid] 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编织毛衣

    用藤条编织椅子

    -----------------
    国语辞典
    编织biān zhīㄅㄧㄢ ㄓ
    1. 将线、柳条等细长的东西交错编排。如:「老奶奶躺在摇椅上编织毛衣。」

    2. 编辑、制作。如:「编织一场美梦」。

    编排

    拼音:biān pái

    解释

    编排 biānpái

    [set up;layout;arrange]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

    编排节目

    -----------------
    国语辞典
    编排biān páiㄅㄧㄢ ㄆㄞˊ
    1. 依照次序排列。《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严禁骚扰》:「编排保甲、造册。」

    2. 安排。元.刘秉忠〈江城子.平生行止懒编排〉词:「平生行止懒编排,住蒿莱,走尘埃。」

    3. 夸大或捏造是非。《红楼梦.第四二回》:「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如今你们倒要编排我的不是来,这个理倒要请教请教。」

    4. 报刊、书籍的编辑和排版。

    编牒

    拼音:biān dié

    解释
    1.编入名册。 2.编联成牒。牒,小简编成的册。

    边缘

    拼音:biān yuán

    解释

    边缘 biānyuán

    (1) [edge;fringe;verge]∶周边部分

    边缘地带

    (2) [marginal;borderline]∶临界

    边缘学科

    -----------------
    国语辞典
    边缘biān yuánㄅㄧㄢ ㄩㄢˊ
    1. 沿边濒临界限的地方。如:「死亡边缘」。也作「边沿」、「缘边」。边沿中心﹑中央

    边陲

    拼音:biān chuí

    解释

    边陲 biānchuí

    [border area;frontier] 边疆

    -----------------
    国语辞典
    边陲biān chuíㄅㄧㄢ ㄔㄨㄟˊ
    1. 边疆地带。《左传.成公十三年》:「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史记.卷二五.律书》:「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也作「边垂」、「边陲区」。边界﹑边疆﹑边境

    边愁

    拼音:biān chóu

    解释
    1.亦作"邉愁"。 2.边人的愁苦之情。 3.因边乱﹑边患引起的愁苦之情。

    边窗

    拼音:biān chuāng

    解释

    边窗 biānchuāng

    (1) [side window]∶门口或大窗两侧的狭小的窗户

    (2) [quarter light]∶关闭的马车或汽车的侧面窗口,以区别于门上的窗口

    边亭

    拼音:biān tíng

    解释
    1.边地的亭。亭是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 2.边地的驿亭。 3.边地的亭燧﹑亭障。 4.泛指边疆。
    -----------------
    国语辞典
    边亭biān tíngㄅㄧㄢ ㄊㄧㄥˊ
    1. 防守边境、驻兵侦敌的官署。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唐.杜甫〈兵车行〉:「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也作「边廷」、「边庭」。

    边撩

    拼音:biān liáo

    解释
    1.亦作"边橑"。 2.喻细微之事。

    边外

    拼音:biān wài

    解释
    1.边境之外的地方。 2.边远地区。

    边封

    拼音:biān fēng

    解释
    犹边境。

    边维

    拼音:biān wéi

    解释
    边隅,边地。

    边商

    拼音:biān shāng

    解释
    指边地的盐商。明弘治以后,凡凭引行盐的盐商分边商﹑内商﹑水商三类。边商缴纳盐课,领取盐引,并照官定引价将引售与内商;内商专买边引,下场收盐上堆,并照官定盐价将盐售与水商;水商多是销岸商贩,专收内商食盐在指定引岸行销。清代,以上三种名目均废。但四川引盐运销云南﹑贵州两省的运商则仍称"边商"。

    边蕃

    拼音:biān fān

    解释
    见"边藩"。

    边燧

    拼音:biān suì

    解释
    边境的烽燧。借指边境地区的战争。
    -----------------
    国语辞典
    边燧biān suìㄅㄧㄢ ㄙㄨㄟˋ
    1. 边境遭敌人入侵,用以报警的烽火。《魏书.卷九.肃宗纪》:「自神鼎南底,累纪于兹,虔贡虽违,边燧静息,凭心象魏,潜款弥纯。」

    边场

    拼音:biān chǎng

    解释
    边疆。

    边心

    拼音:biān xīn

    解释
    1.筹边之心。 2.边人思乡之情。
    -----------------
    国语辞典
    边心biān xīnㄅㄧㄢ ㄒㄧㄣ
    1. 筹谋边防事务的心力。唐.杜甫〈千秋节有感诗〉二首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2. 身处边塞,思念故乡的心情。唐.杜甫〈白帝楼〉诗:「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扁针

    拼音:biǎn zhēn

    解释
    1.泛指高明的医术。

    变颜

    拼音:biàn yán

    解释
  • 犹翻脸。
  • -----------------
    国语辞典
    变颜biàn yánㄅㄧㄢˋ ㄧㄢˊ
    1. 因情绪改变而面色失常。《封神演义.第六四回》:「老师,没来由你为姜尚与弟子变颜,实系偏心。」也作「变色」。

    变色

    拼音:biàn sè

    解释

    变色 biànsè

    (1) [change color]∶改变颜色

    由于排污,河水变色了

    (2) [change one's countenance]∶脸色改变

    勃然变色,动起武来

    -----------------
    国语辞典
    变色biàn sèㄅㄧㄢˋ ㄙㄜˋ
    1. 因恐惧或愤怒而面色失常。《左传.僖公三年》:「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见众人有些变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边,抬出一个缎箱来。」也作「变颜」。变容

    2. 物的颜色改变。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辩赡

    拼音:biàn shàn

    解释
    1.犹辩富。雄辩。
    -----------------
    国语辞典
    辩赡biàn shànㄅㄧㄢˋ ㄕㄢˋ
    1. 言辞明辩而理由充足。《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辩验

    拼音:biàn yàn

    解释
    1.辨别检验。辩﹐通"辨"。

    辩政

    拼音:biàn zhèng

    解释
    1.治理政事。

    辩通

    拼音:biàn tōng

    解释
    1.富于辩才而又学问淹贯。 2.指富于辩才而又学问淹贯的人。

    辩章

    拼音:biàn zhāng

    解释
    1.使皎然显明﹐明白清楚。《书.尧典》作"平章"。
    -----------------
    国语辞典
    辩章biàn zhāngㄅㄧㄢˋ ㄓㄤ
    1. 辨别明白。也作「平章」。

    拨墨

    拼音:bō mò

    解释
    犹泼墨。亦泛指纵情作画。

    拨炉

    拼音:bō lú

    解释
    拨弄炉灰。

    波鸿

    拼音:bō hóng

    解释
    水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骇﹐波鸿沸。"吕延济注:"波鸿﹐水鸟也。沸﹐犹乱飞也。"一说为浪涛。见《文选》郭璞注。

    钵头

    拼音:bō tóu

    解释
    1.唐代乐舞节目。传自西域。 2.盛器。
    -----------------
    国语辞典
    钵头bō tóuㄅㄛ ㄊㄡˊ
    1. 陶制的器具。

    2. 唐代一种乐舞。本出西域,曲分八叠,舞者披发素衣,面作啼状。唐.张祜.容儿钵头诗:「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钵头。」也作「拨头」。

    钵帒

    拼音:bō dài

    解释
    见"钵袋"。

    驳诘

    拼音:bó jié

    解释
  • 亦作“駮诘”。
  • -----------------
    国语辞典
    驳诘bó jiéㄅㄛˊ ㄐㄧㄝˊ
    1. 辩驳诘问。《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河隄岁修》:「每岁经管河道河厅,或一次二次,按临查勘,稍不如式,则驳诘随之。」如:「对他这种不合理的说法,众人当场加以驳诘。」诘责

    渤涌

    拼音:bó yǒng

    解释
    见"渤荡"。

    舶来

    拼音:bó lái

    解释
    1.指外洋船舶载货前来。 2.泛指从国外运来;外来。
    -----------------
    国语辞典
    舶来bó láiㄅㄛˊ ㄌㄞˊ
    1. 从外国进口。如「舶来品」、「舶来货」。国产

    簸弄

    拼音:bǒ nòng

    解释

    簸弄 bǒnong

    (1) [fiddle with]∶在手里摆弄

    (2) [foment discord]∶挑动

    -----------------
    国语辞典
    簸弄bǒ nòngㄅㄛˇ ㄋㄨㄥˋ
    1. 抚玩。唐.韩愈〈别赵子〉诗:「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搬弄,玩弄

    2. 造谣生事,颠倒是非。《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蔡卞为人反复变诈,欺陷忠良,天下不安,皆由京、卞二人簸弄。」

    簸动

    拼音:bǒ dòng

    解释

    簸动 bǒdòng

    (1) [jolt]∶颠簸;上下摇动

    车子簸动得太厉害,坐着很不舒服

    (2) [strike]∶敲打(多见于早期白话)

    簸动金锣

    安劝

    拼音:ān quàn

    解释
    安抚勉励。

    呵护

    拼音:hē hù

    解释
  • 呵禁卫护,使侵凌者不得近。
  • 指(神灵)庇护,保佑。
  • -----------------
    国语辞典
    呵护hē hù ㄏㄜ ㄏㄨˋ
    1. 照顾。如:「为人父母总是对子女呵护备至。」庇护

    2. 神灵保佑。唐.李商隐〈骊山有感〉诗:「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何限

    拼音:hé xiàn

    解释
    1.多少,几何。 2.无限,无边。

    何辜

    拼音:hé gū

    解释
    何罪,有什么罪。

    阖户

    拼音:hé hù

    解释
    1.闭门。

    盒饭

    拼音:hé fàn

    解释

    盒饭 héfàn

    [box rice] 装在盒子里论份儿出售的饭

    旅客吃饭由过去使用铝盒改为纸盒,是客车供应盒饭的一项改革

    核价

    拼音:hé jià

    解释
    核定价格。

    河间

    拼音:hé jiān

    解释

    河间 héjiān

    [interfluve] 水流方向一致的相邻河流之间的地区

    河清

    拼音:hé qīng

    解释
  • 河水变清。多指黄河水清。
  • 黄河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
  • 极言历时之久。
  • 古称黄河千年一清,因以“河清”比喻时机难遇。
  • -----------------
    国语辞典
    河清hé qīngㄏㄜˊ ㄑㄧㄥ
    1. 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比喻时间漫长,难遇时机。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

    2. 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因而水色混浊,古人遂以河清为太平或圣君出世的祥兆。《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而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3. 黄河水由黄浊变为清澈。《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近因野水冲荡沿汴堤岸,及 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