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ò guàn
拼音:qī zǐ
拼音:qī jué
拼音:qī dàn
拼音:qī mìng
拼音:qī zōu
拼音:qī zhī
拼音:qī qì
拼音:qī yǐng
拼音:qī chán
拼音:qī màn
拼音:qī yuán
拼音:jī jù
拼音:jī bǒ
拼音:qí chéng
驾驶与乘坐。如:「骑乘机车请戴安全帽。」
拼音:qí máo
拼音:qí jú
拼音:qí ěr
拼音:qí fān
拼音:qí hào
◎ 旗号 qíhào
[banner]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
他打着援助的旗号,干着破坏的勾当
旗帜、旗子。《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见这边船上打著『贵州总镇都督府』的旗号,知道是汤少爷的船。」
旗语。即挥动旗子以传递的讯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号,叫他停轮。」近灯号,信号
名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著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 买云雷雨。」
拼音:qí cháng
拼音:qí nì
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晋书.卷九.简文帝纪》:「幼而岐嶷,为元帝所爱。」唐.李颀〈送刘四〉诗:「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拼音:qí huáng
岐伯和黄帝的合称。相传黄帝曾使岐伯尝百草,行医治病,今传之内经即托名黄帝和岐伯问答论医。故以岐黄为医家之宗祖。后亦用以比喻医道。《聊斋志异.卷八.紫花和尚》:「盖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药,病愈。」也作「歧黄」。
拼音:qí lín
拼音:qí lǎo
◎ 耆老 qílǎo
[aged person]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郡有官吏、僧道、耆老。」
拼音:qí dū
拼音:qí shuò
年高有德望的人。《新唐书.卷一八二.卢钧传》:「以钧耆硕长者,顾不任职,咎绹为娼贤。」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况今俊乂至多,耆硕咸在,苟以登用,皆逾于臣。」
拼音:qǐ zú
拼音:qǐ yì
为正义而起兵。《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反镇压
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拼音:qǐ hōng
拼音:qǐ lè
拼音:qǐ bō
用驳船把货物运上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盐船搁了浅了,我们快帮他去起拨!」也作「起驳」。
拼音:qǐ dòng
拼音:qì shì
◎ 憩室 qìshì
(1) [diverticulum;diverticula]
(2) 开口于中空脏器(例如肠或膀胱)上的异常的囊袋
(3) 从体腔或管道中突出的盲管或囊
人体肌肉组织表面突起的中空囊袋,常发生在肠道、膀胱、输尿管、食道等。
拼音:qì pò
◎ 气魄 qìpò
(1) [spirit]∶某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
好大的气魄
(2) [boldness of vision]∶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
以革命家的气魄
(3) [momentum;imposing manner]∶气势
天安门城楼的气魄十分雄伟
气概、魄力。《朱子语类.卷五二.孟子.公孙丑上之上》:「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小弟二十年前,在扬州得见高老先生,那时高老先生还未曾高发,那一段非凡气魄,小弟便知道后来必是朝廷的柱石。」近魄力,气概 2.气派,气势
气势、气派。唐.张魏宾〈唐故太原郡王处士墓志铭〉:「峰峦礧岿,气魄联绵。」《儒林外史.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
精神气色。《聊斋志异.卷四.续黄粱》:「疏上,曾闻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
拼音:qì shì
◎ 弃世 qìshì
(1) [pass away;die]∶离开人世,指人死亡
(2) [abandon worldly life]∶超凡绝俗,遗世独立;放弃世俗生活
弃世则无累。——《庄子·达生》
离开人世。《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三国演义.第三回》:「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也作「去世」、「逝世」。近去世
超脱尘俗,遗世独立。《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归怀属有思,弃世不待怒。」
拼音:qì lǐ
拼音:qì lù
拼音:qì jí
拼音:qì shè
放弃丢开。《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过得数日,又复思慕李师师之情,不能弃舍。」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如今官差可便弃舍。哎!儿也!咱两个须索今日离别。」
拼音:qì xìn
拼音:qì gū
觚,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弃觚指抛弃文字工作。《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复斩楼兰王首,封义阳侯。」
拼音:qì lèi
物品种类。唐.萧颖士〈滞舟赋〉:「苟或喻于穷通,又奚分于器类。」
拼音:qiè shēn
◎ 切身 qièshēn
(1) [direct]∶亲自
身切体验
(2) [personal]∶关系到自身
切身利益
近身。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乐不可舍者,患不能切身也。」近亲身
与自身密切相关。宋.朱熹〈答程正思书〉:「朝夕点检,是切身之急务。」也作「切己」。
亲身、自身。如:「晚归的人要特别留心切身的安全。」
英语 direct, concerning oneself, personal
德语 hautnah, persönlich nahe,intim (Adj)
法语 personnel, particulier
拼音:qiè fū
切身,跟自己有密切关系。元.虞集〈张献武王庙碑〉:「邃深蔽亏,群谗切肤。」
拼音:qiē jǐ
与自己密切相关。《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亲戚都不是切己之事,那个去查他底细。」也作「切身」。
贴心、知心。《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你千乡万里,出外为客,若没有切己的亲戚,那个知疼著热?」
拼音:qiē wù
拼音:qiē zhuàng
拼音:qiè hú
职官名。古代掌漏刻之官。见《周礼.夏官.挈壶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迹,天工罕代,乃置挈壶,是惟熙载。」
拼音:qū n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