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i dēng
拼音:sì xī
拼音:sì mò
喂养牲口的饲料。《福惠全书.卷八.杂课部.牧地》:「籽粒以资糊口,刍菽以供饲秣。」
拼音:sì yuè
拼音:suí hé
拼音:suì lù
拼音:suì yuè
拼音:suì yì
拼音:suì àn
拼音:sōng gāo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首章二句为:「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崧高,即崇高也。
拼音:sǒng yǒng
拼音:sǒng rán
形容惧怕。《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形容高立。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拼音:sǒng chéng
拼音:sòng sè
拼音:sòng zhì
拼音:sòng qióng
◎ 送穷 sòngqióng
唐人习俗于正月二十九日,家家户户扫除尘秽,投入水中,称为「送穷」。也称为「穷九」。
拼音:sòng lǎo
消遣老来的时日。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一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送终,料理老人家的丧事。
拼音:sòng wǎng
拼音:sòng pìn
拼音:sòng shēng
拼音:suō wàng
拼音:suō pán
拼音:suō lì
蓑衣与箬帽。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拼音:suǒ shǒu
拼音:suǒ cún
拼音:suǒ yuàn
宋代考选官吏时,封锁考场以求严密公正,称为「锁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也称为「锁厅」。
拼音:suǒ xiè
拼音:suǒ xīn
◎ 锁心 suǒxīn
[core] 锁的柱形部分,转动钥匙时它跟着旋转
拼音:suǒ kǒng
拼音:shān tíng
拼音:shān yáo
拼音:shān tíng
山中广场。《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唐.杜甫〈暝〉诗:「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
鼻或指鼻高。《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况乃渊角殊祥,山庭异表。」
拼音:shān dào
拼音:shēn xiá
拼音:sān bāng
拼音:sān mìng
周代分官爵为九命,公士一命,大夫二命,卿三命。《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左传.昭公十二年》:「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
出任官职的命令。《后汉书.卷五一.李恂传.论曰》:「任棠、姜岐,世著其清。结 瓮牖而辞三命,殆汉阳之幽人乎?」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
三度教诫。晋.皇甫谧〈女怨〉诗:「婚礼既定,婚礼既成。施矜结帨,三命丁宁。」
术数用语。星术家以人的生辰八字所属之干支为三命。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八.汴岸术士》:「方独立徘徊,适术士过前,共坐旅舍,询其技,曰:『能论三命。』 乃书年月日时示之。」
受命、遭命、随命。《礼记.祭法》:「曰司命」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谪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五难未易夷,三 命戒渊抱。」
拼音:sān sì
拼音:sān gān
三株、三棵。北周.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
太阳上升,高达三竿。形容时间不早了。《南齐书.卷一二.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拼音:sān gōng
明堂、辟雍、灵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诸侯的后宫。《礼记.祭义》:「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
天子、太后、皇后。《汉书.卷八六.王嘉传》:「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唐.颜师古.注:「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拼音:sān zú
三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1) 父母、兄弟、妻子。《史记.卷五.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2) 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唐.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3) 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族》:「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汉.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4) 父之昆弟、己之昆弟、子之昆弟。《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汉.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泛称亲族。《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
英语 (old) three generations (father, self and sons), three clans (your own, your mother's, your wife's)
拼音:sān ràng
再三谦让。《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用言语责备多次。《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衺恶者,三让三罚。」
拼音:sān yòu
拼音:sān yè
佛教用语:(1) 意志活动及由意志引发的言谈、动作三者的合称。《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一三》:「毗婆沙师说立三业,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2) 善、恶、非善非恶三种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五》:「业有三种:善、恶、无记。」
拼音:sān miàn
拼音:sān suǒ
拼音:sān kē
拼音:sān zhèn
拼音:sān zhǐ
拼音:shí yǎn
拼音:shí h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