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ī shì
◎ 推事 tuīshì
(1) [judge]∶旧时法院的审判员
(2) [recommend and wait on]∶推尊侍奉
职官名。隶属大理寺。宋代推丞、评事的省称,掌审判案件,详慎用刑等事。职位分左右,左管断刑,右管治狱。
旧称专职审理讼案的司法官,各级法院均设之。现已更名为「法官」。
德语 Friedensrichter (S)
拼音:tuī jū
拼音:tuī jù
◎ 推拒 tuījù
[decline] 推却拒绝
她说这话并没有推拒的意思
推辞、拒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杜氏虽推拒一番,不觉也有些兴动。」也作「推阻」。
拼音:tuī sù
拼音:tuī lèi
拼音:tuī shù
拼音:tuī xùn
谦虚的推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这是我们的东道,可叫主人来同酌。东山推逊一回,才来坐下。」
拼音:tuí shì
◎ 颓势 tuíshì
[declining tendency] 衰败的倾向,趋势
挽回颓势
衰败的形势。如:「清末的自强、维新运动,依然无法挽救国家败亡的颓势。」
拼音:tuí ěr
拼音:tuí xí
拼音:tuí quē
拼音:tuì shǎi
◎ 退色 tuìsè
[fade] 由于长期使用和年龄的增长而使本色大量消失
身着退色的牛仔服
颜色脱落、变淡。如:「那件衣服才洗两次就退色了。」也作「掉色」、「脱色」、「褪色」。
英语 variant of 褪色[tui4 se4], also pr. [tui4 shai3]
德语 bluten, verblassen (V)
法语 déteindre
拼音:tuì shè
拼音:tuì shāo
◎ 退烧 tuìshāo
(1) [bring down(或allay) a fever]∶不发热了
(2) [remove fever]∶一个人的体温由高于正常降到正常,也说“退热”
将高于正常的体温,降至正常。如:「小孩发高烧时,一定要尽快退烧,以免伤害脑部。」也作「退热」。
降低狂热的情绪。如:「年轻人喜新厌旧,现在刚流行,不一会儿也许就退烧了。」
拼音:tuì jìng
拼音:tuì mò
拼音:tuì pō
◎ 退坡 tuìpō
(1) [fall off]∶比喻意志衰退或遇到困难而退缩
退坡思想
(2) [backslide]∶退步,倒退,回复到比早先更坏的状况
一个在文化上确已往后退坡的…世界
拼音:tuì nuò
拼音:tán xīn
拼音:tán yān
拼音:tán tóng
拼音:dàn pēng
拼音:tán yǔ
拼音:tán xì
拼音:tán shì
拼音:tán cí
拼音:tán shū
拼音:tǎn dàng
拼音:tàn tǎo
◎ 探讨 tàntǎo
(1) [probe into]∶探索;研讨;探索讲求
探讨一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他们讨论了罪恶之后,便探讨如何消除它
(2) [visit scenic spots]∶探幽寻胜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唐· 孟浩然《登鹿门山》
深入研究。唐.孟浩然〈登鹿门山〉诗:「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近探究,研讨,研究
拼音:tàn gē
一种二十世纪初源于南美洲的交际舞。为英语 tango的音译。舞曲的节拍有四分之二与四分之四两种,舞步多为滑步,有较长时间的停顿,且变化很多。也译作「糖果舞」。
英语 tango (dance) (loanword)
德语 Tango (S)
法语 Tango (danse)
拼音:tàn bìng
探访病患。《三国演义.第四○回》:「时刘琦在江夏,知父病危,来至荆州探病。」《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大家都约定了今天不上课,直至府署探病。」
英语 to visit a sick person or patient
德语 unteruschen, kontrollieren (V)
法语 visiter une personne malade ou un patient
拼音:tàn yà
拼音:tàn wū
拼音:tǐ liàng
◎ 体谅 tǐliàng
[show understanding and sympathy for;make allowances for] 为别人着想而给与宽恕或同情
你应当体谅她的难处
设身处地为人著想,给以谅解。《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徒守愿节,终隔体谅。群后百司,重兹敦奖,勉兹厚颜,当此休祚。」《红楼梦.第六八回》:「少不得嫂子要体谅我。还要嫂子转替哥哥说了,先把这官司按下去才好。」近体贴,谅解反究责
拼音:tǐ yìn
拼音:tí zàn
拼音:tí jí
◎ 提级 tíjí
[step] 提升到下一个更高的等级或级别
拼音:tí è
拼音:tí qí
红衣马队,本为汉代执金吾的侍从,后世用以通称逮捕罪犯的官吏。唐.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诗:「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拼音:yí shǒu
拼音:dài dài
雍容闲雅貌。
富盛而熟习的样子。《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也作「逮逮」。
拼音:tóng yáo
◎ 童谣 tóngyáo
(1) [nursery rhyme]∶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
(2) [children's folk rhymes]∶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儿童吟唱的歌谣。《三国演义.第九回》:「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近儿歌
拼音:tóng shān
◎ 童山 tóngshān
[bare hills] 不生草木的山
山无草木亦曰童。——《释名》》
童山秃岭
草木不生的山。《荀子.王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形容人秃头。如:「童山濯濯」。
拼音:tóng shēng
◎ 童生 tóngshēng
[pupil;scholars fail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文童之别称。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明清两代称没有考秀才或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学;童生愁惨惨,恨祖恨父不登科。」
英语 candidate who has not yet passed the county level imperial exam
拼音:tóng fān
拼音:tóng jiāng
拼音:dòng rén
拼音:tóng guǎn
◎ 彤管 tóngguǎn
[red-tube writing brush] 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一种红管的笔。古代皇宫内的女史,以此记录后妃的事迹。以红色表赤心公正。《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赤管大笔。后指在朝任官。《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醉醒石.第一四回》:「徒然殒遘渎,彤管愧莫收。」
画笔。明.唐寅〈题牡丹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拼音:tóng tíng
拼音:yǒng zh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