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éng jū
拼音:héng xiàng
拼音:héng xùn
拼音:héng yáng
拼音:héng yǔ
拼音:héng diǎn
拼音:héng gù
拼音:héng shǐ
拼音:héng guī
拼音:héng dù
拼音:héng máo
拼音:héng zé
拼音:héng zhí
拼音:héng cái
拼音:héng xīng guāng pǔ xíng
拼音:héng mín
拼音:héng lì
不变的习惯、规矩。《太平广记.卷一七八.䜩集》:「进士开䜩,常寄其间。既撒馔,则移乐泛舟,都为恒例。」
拼音:héng jiào
拼音:héng jié
拼音:héng fēn
拼音:héng shì
拼音:héng suǒ
拼音:héng chǐ
◎ 恒齿 héngchǐ
[permanent tooth] 哺乳动物的第二套牙齿,在乳牙之后出现,典型的恒齿一直存留到老年。人类的恒齿共32颗,上下颌各有4颗切齿、2颗犬齿、10颗前臼齿和臼齿
人在七、八岁左右,乳齿脱落后所长出的永久性牙齿,通常共有三十二颗。也称为「食齿」、「永久齿」。
拼音:héng jiāo
拼音:héng xiàn
拼音:héng cāo
拼音:héng bì
拼音:héng zī
拼音:héng zhuàng
拼音:héng tài
拼音:héng tán
拼音:héng bì
拼音:héng děng
◎ 恒等 héngděng
[identical] 完全相等的;产生或实现同一的——主要指逻辑命题和数学的方程与演算所表示、产生或实现的方面
拼音:héng zhì
拼音:héng xìng
◎ 恒性 héngxìng
[constance] 坚定、持久的劲头
他这个人干事很有恒性
拼音:héng shǔ
拼音:héng lùn
拼音:héng shuō
拼音:héng shì
拼音:héng shì
常人,平庸的人。《战国策.秦策二》:「甘茂,贤人,非恒士也。」
拼音:héng yī
拼音:héng děng shì
方程式等号两边的未知数,无论以何值代入,两边的值永远相等,称为「恒等式」。也称为「恒等方程式」。
拼音:héng wú
一种香草。唐.徐夤〈梦〉诗:「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蘅芜觉后香。」
拼音:héng gāo
有香草的水边。《文选.曹植.洛神赋》:「尔迺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也称为「兰皋」。
拼音:héng liáng
◎ 衡量 héngliang
(1) [weigh;measure;judge]
(2) 量度物体的重量和容积
惟衡量之器耳。——《书·五子之歌》
(3) 考虑斟酌事物的轻重得失
衡量得失
度量东西轻重的器具。《抱朴子.外篇.用刑》:「散府库,毁符节,撤关梁,掊衡量。」
考虑、思量、斟酌。如:「请衡量此事的利弊,再做决定。」近量度,权衡
英语 to weigh, to examine, to consider
德语 abwägen, erwägen; abwiegen, ermessen (V)
法语 peser, mesurer, estimer
拼音:héng mén
以横木为门。形容简陋的住所。《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宋.王禹偁〈对雪〉诗:「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比喻隐者居住的地方。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拼音:héng wén
拼音:héng yǔ
◎ 衡宇 héngyǔ
[house] 门上横木和房檐,代指房屋
乃瞻衡宇。——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泛指房屋或特指简陋的屋舍。《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唐.李德裕〈金松赋〉:「我有衡宇,依山岑寂。」近房屋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为我国五岳中的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北边,绵延于湘、资之间。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云密、石廪、天柱五峰为最大。也称为「南岳」。
英语 Mt Heng in Hunan, southern of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五嶽|五岳[Wu3 yue4], Hengshan county in Hengyang 衡陽|衡阳[Heng2 yang2], Hunan
德语 Hengshan (einer der fünf Heiligen Berge des Daoismus in China, Provinz Hunan, China) (Eig, Geo)
法语 mont Heng dans le Hunan
拼音:héng shí
秤和秤锤。《荀子.君道》:「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啧。」
比喻法度、准则。南朝梁.何承天〈重答颜光禄〉:「唱言穷轩轾,立法无衡石,一至于此。」
比喻权柄、相位。《旧唐书.卷八四.裴行俭传》:「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二圣见公,曰予得师。付以衡石,惟公所为。」